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思路.ppt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授课老师:唐伟达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指导老师:张和美 江苏省江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一、素养立意,史实中挖掘本课之灵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本课的主线: 以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和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为例,展现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史实,进而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的原因,从而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在50年代后逐渐得到巩固,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苏联模式,一、素养立意,历史教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穿越时空隧道,从历史的往事中理解处于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区的先人们何以如此生活?何以如此选择?并在理解的同时获得新的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李惠军灵魂的追问,如何正确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有人评述苏联的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归纳,一、素养立意,史实中挖掘本课之灵魂。 二、情境创设,史料中架构历史的时空。,1.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二、情境创设,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解体的?这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2.整合教材,科学地利用教材。,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侧重于,对社会主义阵营壮大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突出改革都有成效,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的直接后果,侧重于,侧重于,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2.整合教材,科学地利用教材。3.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素养立意,史实中挖掘本课之灵魂。 二、情境创设,史料中架构历史的时空。三、史料实证,建构历史学习的方法。,三、史料实证,史料有多种呈现方式,包括文献、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学校的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汤普森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