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的知识点汇编.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的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的学问点 学问要点 一、秦的暴政: (1)繁重徭役: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峻破坏。 (2)沉重的赋税:农夫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 (3)残酷的刑法:人民动不动就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 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的缘由: 根本缘由: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农夫起义。 干脆缘由:征发渔阳误期。 2.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陈胜、吴广 地点:大泽乡 3.起义经过 在陈建立政权 进攻咸阳 4.结果:失败。 5.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抗拒残暴的统治。 三、刘邦项羽起义. (1)农夫起义斗争 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直逼咸阳,秦灭亡。 (2)楚汉之争(公元前207-前202年)-争夺帝位。 四、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难点解析 1.本课线索: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推翻秦朝 楚汉斗争 刘邦建立西汉。 2.秦末农夫起义得到天下人响应,说明白什么? 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 3.有人认为:“假如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你们斗争就不会爆发。”对吗?请评述这种观点 是错误的。 因为秦末农夫斗争爆发的根本缘由是秦的暴政。它主要表现在:(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有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以上几点表明白秦末农夫斗争爆发的必定性。 途中遇雨而误期,只是斗争爆发的偶然表象。因此,假如陈胜 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夫斗争也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上的迟早问题。 重点考点 1.秦朝的暴政有哪些?(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 2.秦末农夫起义的缘由是什么?(秦的暴政激起农夫抗拒) 3.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意义?(见学问要点)。 4.项羽破秦的重要战役是(巨鹿之战),这是推翻秦王朝的最关键的战役。 5.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公元前202年,刘邦) 6.刘邦项羽领导的两支起义军在斗争的前期是(农夫起义)斗争,后期是(争夺帝位)的斗争。 7.最终推翻秦王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内地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古埃及(位于西亚及北非交界处,今地域属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爱好记忆法 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感爱好,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力气的源泉。那么怎样培育学生的历史学习情趣呢?培育学生的爱好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培育学生的情趣。在讲历史课时,老师要常常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生动的故事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仔细学下去,达到应有的效果。 结构梳理法 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肯定要学会梳理历史学问点的结构。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学问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驾驭之前,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学问结构轮廓,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这样以来,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同时也会消退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全部详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的学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