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2135828       资源大小:1.79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化学试卷第 1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2 页(共 20 页)绝密启用前山东省烟台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信息元素周期表(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制镁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酒精杀菌消毒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2.2018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止使用农药化肥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C.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D.将垃圾分类投放以便回收利用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大小不变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称量固体C.二氧化碳验满D.蒸发结晶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 2 个氧原子2SOB.:表示 2 个铁原子2FeC.:表示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2+ MgD.: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S26.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7.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酸性较强。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385C H NO PA.草甘膦属于有机物B.每个草甘膦分子中有 18 个原子C.草甘膦中含有磷单质D.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草甘膦溶液8.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 8 题)A.属于不同种元素B.属于金属元素C.均具有稳定结构D.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2MgCl9.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化学试卷第 3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4 页(共 20 页)(第 9 题)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2CO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D.向盛有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OH与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24H SONaOH10.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 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23:17:1甲: 乙: 丙(第 10 题)A.丙属于单质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C.物质 X 中含三种元素D.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 1 个扣 1 分,错选则不得分)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A.HClNaOH3FeClNaClB.24H SONaCl23Na CO2CaClC.3NaNOHCl2CaClKOHD.2MgClKOH32Cu(NO )24Na SO1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12 题)A.a 属于易溶性物质B.时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tC.时,将 5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 100ga 的饱和溶液90D.将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2090系是:acb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粗盐水中的、2+Mg2+Ca,得到精盐水2- 4SO依次加入过量的溶液、23Na CO溶液、溶液,充分反应后2BaClNaOH过滤B检验久置空气中的固体是否NaOH变质取适量样品加水充分溶解,滴加溶液2CaClC分离铁粉和同铜粉的混合物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中少量的2MnOKCl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B化学试卷第 5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6 页(共 20 页)CDA.向盛有一定质量的烧杯中加入溶液2MnO22H O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铁粉C.向盛有一定质量的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NaOHD.向稀盐酸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至过量2MgClNaOH15.某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测得其中元素质量分数为,取 10g 该固体CaOCa50%CaO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该样品的成分可能是和CaOCaO2Ca(OH)C.生成的质量为 11.1g2CaClD.该样品的成分可能是和CaO2Ca(OH)3CaCO三、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7 分)16.(7 分)某方便面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第 16 题)(1)表中“钠”是指 (填字母序号,下同)。A.单质B.分子C.元素(2)营养成分表中缺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 C 会引起 。(3)油脂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原因是 。(4)针对网上流传的“能燃烧的面条不安全,是因为含有添加剂”的消息,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缺乏科学依据。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6105n(C H O )是可以燃烧的,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面粉燃烧过程中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是因为面粉中还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优质的面粉来自优良的小麦。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 肥。17.(6 分)2017 年 12 月 28 日,全球首段承载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公路试验段在山东省建成通车。高纯硅是光伏发电的重要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图:(第 17 题)(1)生产高纯硅需要对普通石英砂(含有少量杂质)进行提纯,其中酸洗是一个23Fe O重要的步骤。请写出用盐酸除去的化学方程式: 。23Fe O(2)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控制无氧、无水。在与反应过程中若混入,可3HSiCl2H2O能引起的后果是 。遇水能剧烈反应生成、与,该反3HSiCl23H SiO2HHCl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了节约资源,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18.(9 分)雾霾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治雾霾污染是当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化学试卷第 7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8 页(共 20 页)(第 18 题)(1)如图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主要材料是硅胶。净化器中的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的吸收率达,说明其具有 性。PM2.599%(2)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车用尿素溶液先转化为,再与发动机排出的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与反应的3NH3NHNO3NHNO化学方程式是 。(3)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43NH NO3NaNO2BaCl2MgCl24Na SO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第 18 题)白色沉淀 D 的化学式是 。试样溶液加入过量 M 溶液时生成 X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 (写化学式)。19.(9 分)2018 年 5 月 11 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发现新型催化剂,把与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实现了“人工碳循环” 。如2CO2H图为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利用化学链燃烧产生的高浓度制备甲醇的流程图,据图2CO回答:(第 19 题)(1)图 1 是利用镍()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相比,化学Ni链燃烧排放的浓度高,易于收集。2CO空气反应器中,金属镍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生成氧化镍();燃料反应器NiO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I.;.22H +NiONi+H O高温,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I”或“”),反应2CO+NiONi+CO高温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与、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 ,化学链燃烧排放出的浓度更高的原因CO2H2CO是 。(2)图 2 是利用高浓度制取甲醇的流程图:吸收池内,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高浓2CO度生成碳酸氢钠;分解池内,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合成塔内,利用新型2CO2CO催化剂,与反应生成甲醇()与水。2CO2H4CH O吸收池内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 。合成塔内生成甲醇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是 。该2H2CO反应中,原料的理想来源是 。如果将来的制取技术取得突2H2H破,“与反应高效变甲醇”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是 (答2CO2H出一条即可)。20.(6 分)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 A、B、C、D、E 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 A 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 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 C 的溶液呈蓝色;反应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 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试回答:化学试卷第 9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10 页(共 20 页)(第 20 题)(1)写出 A、B、G 的化学式:A 、B 、G 。(2)物质 C 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3)D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 分)21.(9 分)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第 21 题)(1)写出 B 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2CO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 F 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查阅资料:为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2Cu O22442Cu O+H SOCuSO +Cu+H O【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 。Cu2Cu O【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2Cu O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色粉末中含有2Cu 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原因是 。Cu22.(9 分)图 1、图 2 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第 22 题)(1)在图 1 所示的实验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 ,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试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2+Cu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2+Mg2+Fe(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写化学式)。(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 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 1 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 。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化学试卷第 11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12 页(共 20 页)23.(7 分)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氨气水溶液呈碱性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作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氯气反应。【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ABCD(第 23 题)依次连接 A、C、D 装置,点燃 A 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 、 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和两种物质。其中装置 C 的作用是 3NaHCO43NH HCO。【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和。的质量比,同学3NaHCO43NH HCO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上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序号实验操作测的数据实验 1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 A 装置试管中,将 A 装置依次连接 B、C 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装置 C 增重 1.98 g实验 2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 A 装置试管中,将A 装置依次连接 C、B 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装置 B 增重 0.34 g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和的质量比是 3NaHCO43NH HCO。【实验反思 】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五、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24.(8 分)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 100g 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 1),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pHpH量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 147.8g 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第 24 题)(1)点的数值是 。m(2)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ab(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CaCl山东省烟台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A 项,海水制镁是将海水中的氯化镁转化为金属镁,属于化学变化。B 项利用氢氧化钙的碱性中和土壤的酸性,属于化学变化。C 项,酒精使细菌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属于化学变化。D 项,根据沸点不同,将氢气和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2.【答案】A化学试卷第 13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14 页(共 20 页)【解析】农药化肥的使用会污染环境,但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农药化肥,我们应合理使用而不能禁止。3.【答案】D【解析】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4.【答案】D【解析】A 项,胶头滴管不能接触试管,防止污染胶头滴管进而污染试剂。B 项,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有腐蚀性,应放在小烧杯内称量。C 项,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5.【答案】B【解析】A 项表示 1 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C 项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D 项表示 1 个硫离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6.【答案】C【解析】A 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 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之一。D 质,粒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7.【答案】C【解析】草甘膦属于纯净物,含有磷元素。8.【答案】D【解析】A 项,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都是17,属于同种元素。B 项,表示钠原子,属于金属元素;表示氟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C 项,最外层达 6 个电子的原子或离于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 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 。9.【答案】B【解析】A 项选用的酸种类不同,无法比较。C 项,两试管对照只能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不能得出与氧气是否有关系。D 项,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10.【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相数目不变。又因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 23:17:1,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丙分子的个数为3232Na+2NHH +2NaNH一定条件2:1。二、选择题11.【答案】C【解析】A 项,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将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其他三种溶液中,有红棕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向生成的沉淀中分别加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使红棕色沉淀消失的为盐酸,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溶液。B 项,向其他三种溶液中滴加后,既有沉淀又有气泡生成的为碳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后,有气泡生成的为硫酸,有沉淀生成的为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溶液。C 项相互滴加都没有明显现象。D 项,硝酸铜溶液呈蓝色,将硝酸铜溶液滴入其他三种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钾溶液,将氢氧化钾溶液入另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12.【答案】AD【解析】A 项,20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大于,属于易溶性物质。B 项,54.5g10 g时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有物质析出,仍是饱和溶液。C 项,90时tca 物质的溶解度为 70g,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5 ga 物质,得到 85g a 的饱和溶液。D项,c 物质在 20和 90时的溶解度相等。则 20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90,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仍是 a>c>b。13.【答案】AC【解析】A 项,先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B 项,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并且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滴加氯化钙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表明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C 项,铁粉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最终只得到铜;分离铁粉和铜粉可用磁铁吸引。D 项,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氧化钾能溶于水。14.【答案】B【解析】A 项,烧杯内溶液中的氧元素质量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不断增加。B 项,化学试卷第 15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16 页(共 20 页)稀盐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根据铁、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需要铁的质量比锌的质量小。C 项,开始溶液应呈碱性,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D 项,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稀盐酸反应,溶液中氢化镁的质量开始时不变,当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镁的质量开始减小直到为零。15.【答案】D【解析】纯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钙变质时,先40×100%=71.4%40+16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40100%54.1%40 17 2分数为,而现在测得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故样40100%=40%40+16 3+12品中一定有碳酸钙,A、B 项不正确,D 项正确。根据质量守恒,钙元素最终转化为氯化钙。可得氯化钙的质量为,C 项不正确。4010 g 50%(100%)13.875g111三、理解与应用16.【答案】 (1)C(2)坏血病(3)它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4)蛋白质22COH O、BC钾17.【答案】 (1)2232Fe O +6HCl=2FeCl +3H O(2)发生爆炸32232HSiCl +3H O=H SiO +H3HCl (3)、2HHCl18.【答案】 (1)吸附(2)3224NH +6NO=5N +6H O(3)AgCl42322322NH NO +Ba(OH) =Ba(NO ) +2NH+2H O、42NH NO2MgCl24Na SO【解析】向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M 溶液,加热得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X 为氨气,故试样中一定含有硝酸铵。得到沉淀 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加入的 M 为氢氧化钡溶液,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故试样中还一定含有氯化镁和硫酸钠。向溶液 A 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得到溶液 C,加入硝酸银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D,则白色沉淀 D 为氯化银。19.【答案】 (1)I NiO空气中的氮气从空气反应器中排出(2)23223Na CO +H O+CO =2NaHCO3:22 寻找高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照射分解水产生氢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减缓温室效应(或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等合理答案也可)【解析】 (1)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I 符合题意。20.【答案】 (1)24H SOFe2Ba(OH)(2)制农药波尔多液(或农作物杀菌)(3)22322232O2NaOH+CO =Na CO +H O(2KOH+CO =K CO +H)或【解析】B 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则 B 为铁。物质 C 的溶液呈蓝色,则物质 C 中一定含铜离子。又因为 A 能和 B(铁)反应,且 A 中含三种元素,则 A 为硫酸。A 可转化为 C,则 C 为硫酸铜。A、B、C、D、E 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则 D、E 为碱和氧化物。D 能和 C(硫酸铜)反应,D、G 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G 能和 A(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 G 为氢氧化钡,D 为氧氧化钠。F 和 G(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氢氧化钠)能生成F,F 能生成氧化物 E,则 F 为碳酸钠,E 为二氧化碳。四、实验与探究化学试卷第 17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18 页(共 20 页)21.【答案】 (1)分液漏斗(2)BE3222CaCO +2HCl=CaCl +H O+CO (3)A【猜想假设】、Cu2Cu O【设计实验】反应后溶液变成蓝色【实验反思】与反应也能生成铜2Cu O24H SO【解析】 (3)由实验结论红色粉末中含有氧化亚铜,故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现象为溶液变成蓝色。22.【答案】 (1)22Fe+CuCl =FeCl +Cu(2)ACD(3)、NaCl233Na CO (NaHCO)也可(4)、3BaCONaCl23Na CONaOH(5)检验并除去滤液中的_2 3CO【解析】 (2)试管中铁和氯化镁溶液不反应。试管中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发生了铁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故试管反应后氯化铜溶液有剩余,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铜。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3)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试管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Z 烧杯中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说明其中无盐酸,试管中碳酸钠过量,则其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氯化钠。(4)步骤 1: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严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碳酸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步骤 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23.【答案】【设计实验】A 装置试管中有固体剩余D 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吸收二氧碳(加水蒸气也可)【拓展探究】420:158【实验反思】反应后各装置中残留气体未被彻底吸收(或空气中、进入吸收2CO2H O装置等合理答案也可)【解析】 【设计实验】由结论膨松剂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可知样品经 A 装置加热后,会产生氨气,故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又因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试管中无固体剩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有固体剩余。可看到的现象是 A 装置试管内有固体剩余。【拓展探究】实验 1 生成的气体先通过装置 B,可将氨气、水完全吸收,则 C 装置增重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 2 生成的气体先通过装置 C,可将水、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吸收,则装置 B 增重的质量为氨气的质量。根据硝酸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出硝酸铵的质量为 1.58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0.88g,故可知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从而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4.20g,故该品牌膨松剂中碳1.98g-0.88g=1.10 g酸氢钠和碳酸氢荌的质量比为 4.20g:1.58g=420:158。24.【答案】(1)7(2)HCl(3)10.6%(4)解:设 100g 混合液中的质量为。2CaClx与反应的的质量为2CaCl23Na CO247.8g-147.8g10.6%=10.6 g()2323Na CO +CaCl =CaCO2NaCl 106 11110.6gx 10610.6 g=111x 11.1gx 原混合液中的质量数为2CaCl化学试卷第 19 页(共 20 页)化学试卷第 20 页(共 20 页)11.1g100%11.1%100 g答: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数为 11.1%。2CaCl【解析】(1)7(2)HCl(3)10.6%(4)解:设 100g 混合液中的质量为。2CaClx与反应的的质量为2CaCl23Na CO247.8g-147.8g10.6%=10.6 g()2323Na CO +CaCl =CaCO2NaCl 106 11110.6gx 10610.6 g=111x 11.1gx 原混合液中的质量数为2CaCl 11.1g100%11.1%100 g答: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数为 11.1%。2CaCl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侗****源)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