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汇总.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育学生擅长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驾驭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常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探讨,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状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状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讨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依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须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干脆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索计算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探讨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常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依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依次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依次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第一级运算和其次级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驾驭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依次,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在学生驾驭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4、培育学生仔细严格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知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在一个算式里,假如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括号,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3.6×6÷0.9 然后设问 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知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其次级运算。 这两个算式的运算依次怎样? 假如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其次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依次怎样叙述。 依据学生回答,变更复习填空的叙述。 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依据学生回答,变更复习填空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4、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运算依次怎样? 依据学生回答,变更复习填空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接着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5、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简单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级运算。 一个算式里,假如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计算;假如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级运算,后做第()级运算;假如有两种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 2、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十第1、4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实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激发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爱好。 教学重点: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沟通 二、复习引入 师: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两个手指头呢?假如要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算式怎么写?(板书:1+2=3) 师:接下来老师还是伸出一个手指头,除了1以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5。(师:谁明白他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两个手指头呢?(板书:1/5 2/5) 师:大家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新课教学 (一)同分母分数 1.设疑。 师:假如把这两个分数也合并起来,结果是多少?确定吗?可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是3/10(板书),而且她振振有词地找到了理由,你们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个手指表示1/5,右手用两个手指头表示2/5,合起来3/10。 2.解惑。 师:原委谁的对?请说明理由。 师:谁来说明一下我女儿的问题出在哪儿? 师: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关注单位“1”。事实上我们得到的不是3个1/10,而是3个1/5,所以结果等于3/5。(板书) 3.明理。 师:这个例子说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当留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改变,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1+2=3与1/5+2/5=3/5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的算理一样吗? 师:对,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发生了改变而已。 4.应用。 师:有了这种相识,这两个题目肯定不成问题,谁能快速说出答案?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计算8/9-5/9时,你想到了哪个算式?你能用8-5=3说明这个算式吗? 5.总结。 师:视察一下我们做过的几个题目,有什么显着的特点?(板书:同分母) 师:你能总结出计算这类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吗?(课件) 6.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化探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二)异分母分数 1.承上启下。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得数:3/6和3/9,我们还应当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处理,谁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对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引导学生约分。 师:约分后得到两个最简分数1/2和1/3,(板书)假如只让大家找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能找到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意义、大小、分数单位、分母不相同(板书:异分母)等。 2.提出问题。 师:假如老师要把这两个意义不同、大小不同,分数单位也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也合并起来,我想除少数同学以外,绝大多数同学肯定感到犯难,实话实说,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师:假如老师允许你们改写这个算式,而且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直到你会做为止,你想怎么改? 3.明确方向。 师:从我们听取这些想法中,我发觉一个共同的倾向,把它改成分母一样的算式就简洁了,我们从这些同学的想法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4.转化学习。 师:是呀!我们可不行以在不变更这两个分数大小的状况下,把它们的分母统一起来吗?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1)学生尝试,老师巡察。 (2)板书讲解。 (3)课件展示。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用同样大小的两个圆分别表示出1/2和1/3,为什么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不能干脆相加呢? 师:即使我们简洁的把这两份合在一起,我们也不能精确的说出它原委占了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因此,只有通过通分的方法,把这两个分数细化为3/6和2/6,从而得出它们的结果是5/6。 (4)归纳方法。 师:假如让你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打算怎么归纳? (三)总结方法并介绍数学文化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我们又是用什么方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呢?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呢? 师:事实上,我们是用层层转化的思想,把新学问转化成已知的旧学问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学习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使新学问更为简洁易懂,你们现在觉得分数加减法简洁吗? 师:让你们不行思议的是,这个简洁的学问曾令欧洲人非常头痛,德语有句古老的谚语:掉进分数里去了。就是指说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境况。这句话是怎样产生的呢?(课件) 师:今日,我们走进了分数的世界,却并没有“掉进分数里去”,轻而易举的学会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勤于思索、擅长总结,驾驭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的观点是:只要情愿思索,方法总会有的。还是那句广告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假如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解决分数问题,你们会“掉进分数里去”吗?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选一选。 3.比一比。 4.填一填。 五、拓展提高 师:课前沟通时,我们谈到了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没有方法让三个儿子在不破坏规定的前提下继承到父亲的遗产呢?这方法还真有。(课件) 师:现在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其实,这位农夫在设计遗嘱时,是把18作为单位“1”,而他只留下了17头牛,是18头牛的17/18,而三兄弟的分牛的份额17/18刚才一样,只不过在分年是我们要以18作为单位“1”,没不是用17作为单位“1”。 六、总结全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依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等量关系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单价×()=总价工作时间=()÷() ()×时间=路程()×数量=总产量 三角形面积=()×()÷2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周长÷()=边长(上底+下底)×()÷()=梯形面积 长方形周长=( +)×2 平行四边形面积=()×()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 (4)检验,写出()。 常用关系: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已修的米数+()=总共要修的米数 总路程-()=剩下的路程 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5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驾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学问思索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娴熟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探讨与沟通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主动参加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驾驭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视察分析、概括,驾驭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依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揣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常常须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娴熟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究新知。 1、仔细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仔细看书视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沟通改写结果。留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沟通,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视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仔细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假如反过来把百分数干脆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沟通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视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当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视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老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视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日你驾驭了什么新学问?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