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范文.docx

    • 资源ID:21389320       资源大小:26.27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范文.docx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爱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实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育学生联系实际,发觉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实力,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相识爱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爱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爱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好玩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视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老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解并描述新课: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探讨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启发 老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状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探讨 让学生分组探讨,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老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化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消遣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老师,与其他同学沟通小组的探讨结果。 老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探讨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解并描述:通过同学们的探讨,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四周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肯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四周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许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老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惊慌、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爱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留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建出更美妙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改变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匀称,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学问,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状况。 老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亲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讲解并描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爱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老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观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索探讨 老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财宝,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老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_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探讨)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财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爱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探讨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殊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供应珍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课学问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爱护。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变更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犬牙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地形 资源 土壤 水源 气候 植被 地质 交通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2 一、状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当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化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化理念,爱的氛围为教化教学供应了志向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决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深厚的学习爱好。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育处工作安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实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地理学问,传达地理思想,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和初步实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详细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仔细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仔细学习新课标理论,领悟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主动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化教学实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学问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5、仔细参加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安排,制定复习提纲,仔细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留意发觉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刚好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打算充分的素材。 10、合理运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运用,保管工作。 教学课时支配 第一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课时 其次周:亚洲的自然环境2课时 第三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四周:日本2课时 第五周:一次月考2课时 第六周:东南亚2课时 第七周:印度2课时 第八周:俄罗斯2课时 第九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2课时 第十一周:中东2课时 第十二周:欧洲西部2课时 第十三周: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 第十四周:澳大利亚2课时 第十五周:美国2课时 第十六周:巴西2课时 第十七周:极地地区2课时 第十八周:复习(一)2课时 第十九周:复习(二) 其次十周:期末考试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3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态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分。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探讨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觉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许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打算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觉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态、长度的改变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索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的纬线赤道,并视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根据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老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多数条),为了区分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常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视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相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起先的,其度数改变有什么规律?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视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觉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索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随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假如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索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慧,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样。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随意抽取一张。同学们依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帮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改变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根据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解并描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也许位置(留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假如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当是0°180°,经度的改变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探讨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开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肯定在北半球,南纬肯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肯定在东半球,西经肯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改变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反馈练习: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2. 关于经度、纬度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改变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改变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态、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视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约 分钟。 教具:地球仪、经纬仪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 地 球(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坚决果断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唯恐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日,我们就先来熟识一下地球的一些状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态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形态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 地球形态是:球体 。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 结合经纬仪回答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详细数字回答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两者相差21 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假如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并按肯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 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 、固定架 、球体 、地轴 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旁边,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老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知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精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_看电影,必需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习: (1)地球是自西 向东 绕地轴 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 和北极 。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 地球仪上有很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推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态?是半圆,还是圆圈? 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4、全部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改变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学生视察回答)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分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 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数条纬线。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似乎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就能区分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 12、假如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 ,20°S 。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改变有什么规律? 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多媒体图示改变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 、中纬 和高纬 三部分。其中0°30° 为低纬度;30° 60° 为中纬度;60° 90° 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示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老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 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示例题 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5 一、说教材 1、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运动是中学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对后面学问的学习,比如有关气候学问、地理环境分异等有着重要意义。 2、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以及四季五带的形成,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学问说明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依据光照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改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改变的。进行唯物主义教化,培育学生酷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和驾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思维实力较差,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肯定感性相识,但理性的相识很少。但本节学问在现实中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具有簇新感, 学习热忱高,教学中要多加利用和爱护。 三、说教法 老师导学法、对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导析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说学法 1、自主探究 通过制作地球光照模型、晨昏仪模型,加强对抽象学问的形象化理解。 2、学会读图、绘图、用图 昼夜长短的改变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图示之中,多且困难。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3、理论联系实际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更好的驾驭理论。 4、刚好归纳总结 适时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理解实力、思维实力并增加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作息时间的调整、俄罗斯与美国的夏时制、夏季为何有午休等) 1、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造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的干脆缘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驾驭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 2、昼夜长短的分布和改变: (1)比较随意一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使学生驾驭推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推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2)展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改变状况。 (为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改变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改变的动画,让学生视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规律,最终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3)昼夜长短的分布、改变规律-由于这部分学问空间性强,为利于学生驾驭,要求学生在课下制作晨昏仪模型(二分日的比较简洁,只要做一个夏至日的就够了,翻过来就是冬至日的). 空间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则北(或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或南),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赤道,则全球昼夜等长。 时间改变规律 太阳直射点往北(或南)移动,则北(或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 极昼与极夜: 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则北(或南)极旁边出现极昼现象,另一极点出现极夜。 从春分到夏至与从秋分到冬至,极昼极夜区的范围渐渐扩大; 从夏至到秋分与从冬至到春分,极昼极夜区的范围渐渐缩小。 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改变 (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结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视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改变规律,通过公式“正午太阳高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计算一些特别点、特别时刻的正午太阳高度,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 随意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对程度较好的班级可以指出:在随意时刻,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且每111公里递减1度。) 时间改变规律 当太阳直射点朝向地球上某条纬线移动时,则该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反之渐小。 推论:夏至日那天,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值;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那天,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值;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4、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洁,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学问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5、课堂练习 自主探究今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驾驭直射点移动的量的规律。) 读某日太阳照耀示意图,填空: (1)指出A、B、C、D、F、H、L、N、S各点的昼夜长短关系并按昼长由长到短的依次排列; (2)说出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范围; (3)说出C、J两点的太阳高度;(设计意图:强化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分) (4)已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ºN,计算N、G、H、I、J、K、L、F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设计意图:力图给学生一个一般规律,产生整体印象而不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割裂开来)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