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本.docx

    • 资源ID:21392034       资源大小:21.4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本.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礼记 教学目标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相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珍宝,是才智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高校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经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知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化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日,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驾驭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yáo)自强(qi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 弗食(不) 不知其旨也(味美)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的道理) 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教然后知困(困惑) 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终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阅历,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干脆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志向的精神和才智,树立远大的志向,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奇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奇妙蓝图。今日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画的志向社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相识字词。 选贤与能(j)讲信修睦(mù)幼有所长(zhng)矜(gun) 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xng)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课文朗读录音,留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比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4.老师点拨。 (1)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敞的道路。) 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来。) 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推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1.依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其次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确:“大道”,政治上的志向,治理社会的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志向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说明。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当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谐,防止争斗。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庄子 教学目标 第1课时、北冥有鱼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奇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解并描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很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日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究竟是何物!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嬉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见是肯定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 北冥(míng)鲲鹏(kn)抟(tuán)徙(x) 齐谐(xié)正色邪(yé)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4.文言句子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水池。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终点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目标导学三: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 明确: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改变奇妙莫测 奋飞气概壮丽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肯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肯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相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终一段话进行分析。 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说,天色湛蓝,莫非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说明人对事物的相识是有局限的。 目标导学四:品尝语言,体悟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1.大鹏是怎么来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明确:大鹏是由“鲲”改变而来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改变奇妙莫测,奋飞时气概壮丽。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丽。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改变之奇妙、飞腾时气概之壮丽,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 2.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妙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回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剧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 3.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洁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心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明确: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奇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第2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鱼”欢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似乎还有言外之意,似乎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原委,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找寻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庄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冲突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见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除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挚友。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固:A.固不知子矣(当然) B.子固非鱼也(原来) (2)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原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目标导学三: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情景模拟,选一人扮演庄子,一人扮演惠子,依据课文内容组织辩论对话。 2.请同学说说这场争论谁是胜者。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3.这段辩论非常奇妙,请你说说它“奇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迥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行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欢乐移栽到鱼的心情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欢乐。 4.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看法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看法,重在学问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于外界的相识,带有观赏的看法,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假如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特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欢乐自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3:一滴水经过丽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支配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实力目标:观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学会视察和观赏自然,懂得去发觉平凡生活的美妙; 2.了解丽的历史故事,酷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支配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去发觉平凡安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打算: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的民俗、故事,了解丽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巡游,昨天去看了壮丽雄浑的壶口瀑布,今日我们去安静新颖的世外桃源丽。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介绍。 2名同学预先打算好了导游词。学生介绍丽。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途图:玉龙雪山山顶丽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支配结构。 (三)品尝探究怎样的丽,怎样的水滴 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爱哪处的风景,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爱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2.依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尝,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的丽。 (漂亮、祥和、安静、美妙、人们安家立业、充溢文化氛围) 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的一滴水。 学生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说说“水”的形象。参考:向往和憧憬美妙、执着追求、擅长发觉美妙、仰慕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溢新奇和热忱、主动欢乐 4.探究主旨 这滴水为什么肯定要流过四方街? 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最终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如何理解这句话? 示例:因为丽古城(四方街)的美妙,这滴水向往和憧憬美妙,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妙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心愿,“最终”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的赞美和宠爱,对安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长假如你是一滴水 学生小组沟通:假如你变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验?(启发学生想象,熬炼想象和联想实力) (五)体验反思一滴水的视角 请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猫、一堵墙的角度来写作。 附:板书 这是_的丽丽游记 这是_的一滴水叙述角度(物) 假如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墙)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本.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