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范例.docx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课标要求与分析: 三峡之秋与语文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依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沟通和探讨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推断”有关。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读感悟”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特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实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情、光明、清寂的独特美景。作者通过仔细微小地视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改变,根据“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依次,以美丽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了比方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溢朝气和灵性。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犹如尽情观赏着一幅绚丽壮丽的三峡秋色图。全文到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宏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探究实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视野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沟通,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宏大祖国的无比酷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 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山河,酷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根据时间依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山河,酷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时间依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洁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 2、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究竟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打算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观赏。放三峡风光片 观赏了三峡的漂亮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 3、录像中的三峡真美,作者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接着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沟通感悟,感受美 (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思索:课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学生自学全班沟通 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时间依次)。 2、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 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知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充分说)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爱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方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自学) 2、全班沟通 早晨(1)学生充分说。(2)老师引导: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明丽)进一步说明“明丽”那些事物是明丽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视察图画理解)(3)三峡的早晨就像是一首奇妙的音乐,(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情)(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情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情的特点的?(3)出示:“中午,群峰披上金甲.三峡有充溢了秋天的热情气息。” (4)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方、拟人) 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 小结:中午的三峡充溢了朝气,是如此热情,这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力气源泉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情的气概,评读,男生读。 下午(1)出示三峡神女峰的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觉?(雾多)(2)这是什么时候的三峡?(下午)(3)出示:“下午,太阳还没有落.”这一段,下午的三峡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学生说,老师补充)(4)讲解:“长江安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光明的带子”(比方句)(5)此时的长江和中午的长江比较,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安静)(6)男女生分读3.4自然段,读出热情、安静的感觉。 夜晚 三峡的夜晚景色如何?(1)学生充分说。(2)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出示“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摇曳”.师进一步说明: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静衬动的写作方法,更能体现夜的安静。(3)读这一段,读出静的感觉。 月夜(1)说到这安静的三峡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你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三峡的月色究竟独特在哪呢?大屏幕出示“这时从山上挂下来”。学生谈理解,老师补充: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殊皎洁,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亮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再次强调比方句)(3)只有三峡才有如此奇妙的月色,能通过朗读呈现出来吗?(自由读,举荐读) 学习最终一自然段:是呀,月光如水,多奇异呀!这就是三峡的秋天,“这一天正是中秋”(随即出示)(1)齐读这一段。(2)作者在最终点明这天的时间,你觉得有必要吗?去掉可以吗?(照应开头,起强调作用) 三、积累内化,回来美 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之秋景写得这么美? 1、学生阐明观点 2、师补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借助比方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方纪笔下漂亮的三峡,希望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也能擅长视察和积累,以便于书写自然之美。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段落。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秋景。(要求:进行细致的视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景色,并能够运用肯定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