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提纲精编.docx

    • 资源ID:21472695       资源大小:15.7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提纲精编.docx

    高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提纲高一下册语文学问点提纲 推断句 推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确定或否定推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推断。 1.用“者”或“也”表推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推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推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志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推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 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推断。其中“是”表推断,要留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分。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推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干脆表示推断。既不用推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干脆表示推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疑问句 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例如: 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上)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 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 壮士,能复饮乎? (司马迁鸿门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沟六国论)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经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须要依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行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许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经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事迹(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经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激扬(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变式句 所谓变式句,是比照现代汉语说的。文言中句子的语序多有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置。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 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状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 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 (操何)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马迁鸿门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3.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经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阉之乱,绍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经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挥而就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作品 做阅读理解题时,建议先阅读一下问题,看看这篇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阅读文章,可以加快解题的时间,有目的性的阅读,而不是盲目的阅读,不然读完整篇文章也没有抓住重点。 (二)快速粗略阅读,整体感知全文 依据试卷上的问题,快速粗略阅读,把握文章大意,了解基本信息,了解文体,理清文章的层次和段落,把重点画下来。 (三)精读原文,找“原话” 所谓的找原话就是找到文章作者说的关键字、词、或者句子,答题时可以利用文章的原话来提取答题的重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试题完全就可用原话来回答,或者引用部分文章的原话来回答,保证答题的精确率,遇到采分点。 高一下册语文学问点提纲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提纲精编.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