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优质.docx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相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起先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内容支配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视察、推理、迁移的实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实力。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得学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简单建立表象。所以,课的起先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起先,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二)探究新知1、相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觉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削减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终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索、探讨,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索: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其次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三)练习提高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学问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意一题多用,希望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相识。其次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详细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熬炼学生的数感。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须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索。#503847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培育几何直观。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视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实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建立初步倍的概念。教学打算:课件,萝卜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同学们,在学习新学问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能否经得起我的考验,请看大屏幕。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师:假如2只鸟看成一份,有2份,我们可以说是()个()呢?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1、初步相识倍的概念。数一数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师:你是怎么数的?哦!原来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相识它们吗?(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依据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粘贴萝卜)假如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边说边圈)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谁来圈一圈。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是3个2根。呈现更简洁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6是2的3倍。)自主说一说、圈一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胡萝卜2根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小结:倍的相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2、进一步理解“倍”。要求:独立圈一圈、画一画,在小组沟通。3、老师出示课件: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7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以此来提问,假如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8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你发觉了什么?白萝卜有几个2根,它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4、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此时,胡萝卜有几根,现在红萝卜是白萝卜的几倍?(2倍)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可以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哦!请生演示。师:同样都是胡萝卜,都在和红萝卜来比较,红萝卜的根数没有改变,为什么倍数不一样呢?同学们想一想。生师小结:因为胡萝卜的根数发生了改变,也就是我们比的标准发生改变,刚才是2根胡萝卜一份,现在是3根一份,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发生了改变。#503851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3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1、经验初步相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2、在相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索,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习数学的主动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打算: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依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1)第一行摆3个圆片,其次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其次行摆几个圆片?(2)第一行摆3个圆片,其次行要摆2个3,其次行摆几个圆片?(3)第一行摆3个圆片,其次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其次行摆几个圆片?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其次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其次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其次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3、题目要求我们其次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其次行圆片摆了()个()。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其次行摆了2个3。5、假如老师要求你们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假如是6倍呢?1倍呢?(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其次行摆了()个()。6、巩固练习:(1)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其次行摆()个(),其次行一共有()个圆片。(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2)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其次行摆()个(),其次行一共有()个圆片。(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3)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其次行摆了()个()。(4)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其次行摆了()个()。三、教学例4、例51、教学例5(1)干脆出示例5。(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2、教学例4(1)出示例4。(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3)谈话:假如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行比较)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4)在花带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现在花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那么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呢?再添上2段呢?(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现在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6)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是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又是怎样想的?四、应用拓展1、白皮球花皮球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2、学生独立思索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依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五、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事?跟同桌沟通一下你的想法。#503861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4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相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本课的学问看似简洁,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相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相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干脆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殊重要的启始作用。设计理念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动身,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阅历和认知体验,动手“创建”分数,在探讨沟通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爱上,从而萌发进一步的探究。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相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实力目标经验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洁问题的过程,初步培育学生的视察、沟通、合作探究实力,并有效地促进特性思维的发展。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洁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相识1/2(1).分一分师:星期天的上午,小红家的门铃响了,她一开门,原来是邻居明明来玩,小红抓紧拿出东西款待小客人,都有些什么呢?假如要把这些食物平均分,该怎样分呢?生: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2个。生: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分,每人分1瓶。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请会写的同学上黑板来写,引出分数),为了精确在表示出这半个苹果,在数学上我们就是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师:这个同学的分数写对了,不知同学们刚才有没有细致地视察这位同学的写法,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师:习惯的写法是:(让学生用手指书空)先写,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下面的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终写上面的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生跟读。师:谁来说说这个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边说边用手进行比划,之前老师先作示范动作)师:对了,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师:谁再来说说这个蛋糕所表示的意思?师:刚才我们是用半个蛋糕来表示的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们打算的纸片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吗?(设计意图:“分数的初步相识”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数学学问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出来,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觉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学问阅历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2) 折一折师: 那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步骤来做:想、折、涂、写。(师把这4个步骤板书于黑板)。学生操作,师巡察检查,并选取学生的不同作品贴在黑板上。师:(师指着这些作品)请大家视察一下,它们表示得对吗?师:(皱眉,故做怀疑)为什么这些纸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呢?师:(指着第一张纸片)这是谁的作品,请你自己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3)练一练师: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请推断(课件展示图形)。师:(故做明白状)哦,原来是这样,那请大家帮老师看看这句话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呢?(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肯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的认为是错的,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相识,让学生在经验操作、视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究出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不同思维的碰撞和沟通,扩充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培育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二 动手操作 深化学习1、学习1/4师:刚才我们同学用不同形态的纸片折出了二分之一来,你能不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请大家自己创作出一个四分之一来。(生操作,师选择学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贴在黑板上。)师:大家帮忙来看看,他们都做得对吗?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吗?再选择其中的一张纸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2 、相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师:我们刚才相识二分之一,创建了四分之一,你知道这些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学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师:分数中间这根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3、试一试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义。你还能说出几个像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并动手折出它们吗?(学生活动,随意折几分之一。)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三、面对全体分层练习1、做一做利用课本“做一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探讨“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2、找一找师:事实上像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你能找出几个吗?其实生活中的事物里也藏着一些分数,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哪些分数?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数。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同学们正在郊游,他们的活动中有没有我们今日学习的分数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找一找。(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留意面对全体学生,使全部学生在数学学问、数学实力、情感看法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全课总结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利用多媒体送给全班学生一句名言:“天才是1/100的灵感加上99/100的汗水”,既表达了我对孩子们的深深祝愿,又体验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503853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5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详细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洁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视察、比较、操作实力和有条理地表达实力。3.使学生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爱好。重点难点:使学生经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视察、比较、操作实力和有条理地表达实力。教学过程:一、在有效探究中相识“倍”1.引出“倍”,揭示课题。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挚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倍的学问。(揭示课题:倍的相识)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相识。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谈话:假如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知大家。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其次题上试一试。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觉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设疑:我们来视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追问:其次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洁吗?3.在比较中充溢对倍的相识,驾驭倍的内涵。课件出示下图张冬梅的倍的相识教学设计及评析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仔细地独立思索,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小组内沟通。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依据什么来圈?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提问:假如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沟通: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追问:假如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沟通: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提问:假如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静默地圈一圈,再告知我答案。沟通: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设疑:假如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沟通:孩子们,黄花始终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其次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沟通沟通自己的方法。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追问:咦,老师发觉了一个惊奇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其次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详细说说吗?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其次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设疑:那假如要摆其次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觉56里面有几个8吗?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假如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小结:是呀,假如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觉规律,总结阅历。留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信任大家肯定对倍有了自己的相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情愿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1.看一看、想一想。第一行 红带子12厘米其次行 绿带子3厘米(改变:2厘米、1厘米)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思索:大胆地想像一下,假如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改变?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3.比一比,说一说。张冬梅的倍的相识教学设计及评析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分。张冬梅的倍的相识教学设计及评析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张冬梅的倍的相识教学设计及评析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三、总结(略)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具体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详细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楚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微环节把握得更加精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供应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冲突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