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范文.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1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3.培育学生分析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教具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二、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请同学们拿出打算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绽开图。(2)请同学们拿出打算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绽开图。(3)视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绽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视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须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事实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终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3)尝试独立解答。(4)集体沟通反馈。老师依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0.7×0.4+0.5×0.4+0.7×0.5)×2=0.83×2=1.66(m2)(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爱哪种方法?(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沟通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三、课堂作业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四、课堂小结今日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驾驭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板书设计:#503900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相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验由详细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实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谈话: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假如是你爸爸来参与家长会了,你用什么方法告知他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呢?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回答:(我坐在第一组其次张桌子;我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我坐在第五行靠墙的位置)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一一点评指出: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至少须要两个条件。3、谈话:今日我就要学习一种简洁、新奇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接着追问:谁能说说小军的位置?预设回答:(小军坐在第4竖排第三个;小军坐在第三横排的第4个)指导学生数的时候是从哪向哪数。提问:假如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当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谈话: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吗?预设回答(不够清晰,比较麻烦)(2)用数对表示位置。出示抽象图,谈话:我们把刚才例题图转化为抽象图,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 第 第 第 第 第1 2 3 4 5 6列 列 列 列 列 列谈话:事实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指图板书)。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从左向右数第4列,从前向后数第3行)像这样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让学生说说对(4,3)的理解小结:(4,3)表示第4列,第3行,这样的数对包含两个数,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其次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3)用数对表示位置。课件出示问题:在抽象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接着出示问题:( 6,5 )在上图中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回到例1教学用图,谈话:小军还有几个好挚友,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指名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说出表示什么2、情境教学(1)谈话:我们刚才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位置,那么家长会之前你能这个方法告知你家长的位置吗?我们规定从讲台起先,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行、其次行;从教室的门起先,老师的方向从左向右分别为第一列、其次列。请大家每个人都想想自己的位置怎么用数对表示。(2)同桌相互沟通,说说自己位置表示的数对(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然后点评(4)活动:出示数对,请相应的同学起立 (1,4) (4,3) (2,2) (5,1) (7,5) (9,6)点评:为什么2.完成“练一练”。(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1题。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在小组中相互说说,并相互指其他座位说数对。2.完成练习三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用数对确定位置。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其次个数相同。3.完成第3题。(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2)在小组中沟通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3)汇报沟通结果。四、课堂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用呢?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其次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501567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3教科书第65页例4。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驾驭约分的方法。2.培育学生应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一、复习导入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状况?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别状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4: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1)学生先尝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2430=24÷630÷6=45(2)老师:怎样进行约分?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1除外)去除。(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2.老师: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视察后汇报:45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老师指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强调约分时,要约成最简分数)三、课堂小结老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干脆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其次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需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约分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2430=24÷630÷6=45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本节课的内容是约分,它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干脆运用,与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等概念亲密相关。在本课教学中,我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比较计算结果的过程中相识最简分数,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视察、推断、比较、归纳等方式,经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202273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4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育学生细心视察全面概括.精确推断.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实力。教学重点: 能精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学问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指名回答。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1、视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4、举例。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三、给自然数分类。1、想一想师: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根据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生:质数,合数,1。2、说一说。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假如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当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终划去什么?(最终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特别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全部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五、思维训练。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推断质数和合数吗?推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视察、全面概括、精确推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刚好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终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当注意探究,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方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注意“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学问时依据已积累的学问阅历有所选择、推断、说明、运用,从而有所发觉、有所创建。#202274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5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实力。3、培育学生敢于探究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驾驭质数、合数的概念。2、初步学会精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过程:一、探究发觉,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全班沟通。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索,想像后举手回答。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假如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师:我看到很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4、师:同学们,假如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师:确定吗?(引导学生绽开探讨。)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状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先让学生小组探讨,然后全班沟通,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原委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学生独立思索后,在小组内进行沟通,然后再全班沟通。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略)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索,后绽开探讨。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1、师出示:73。让学生思索着它是不是质数。师:要想立刻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简单。假如有质数表可查就便利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老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3、集体沟通方法。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四、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在激烈的探讨中有什么收获?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