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东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21491453       资源大小:938.3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东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pdf

    2021-2022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东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东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析一、一、 选择题(本题共选择题(本题共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的。)1. 成都市正在大力推行“治水十条”,进行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根据以上说法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施水污染防治将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鱼类资源下降将会使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C. 湖泊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对锦江流域清淤增蓄将有利于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污水防治有利于提高生物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可以提高抵抗力稳定性,A 正确;鱼类资源下降,导致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B 正确;蓄洪防旱是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C 错误;清淤增蓄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自我净化能力增强,D 正确。2. 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 DNA酶处理从 S型菌中提取的 DNA之后与 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 R型菌生长不需要 DNAB补充 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 S型菌 DNA不是促进 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 S型菌的 DNA与 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S型菌的 DNA分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因此加入 S型菌 DNA分子后会出现S型细菌;DNA酶会将 DNA水解,因此将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用 DNA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 DNA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不会出现S型细菌,这与“以 S型细菌的 DNA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证明 S型细菌的 DNA是转化因子故选:D【点评】本题结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并作出准确的判断3.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校园中发现了一种开花植物,其三对相对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花的紫色(A)对白色(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籽粒圆形(D)对籽粒皱缩(d)为显性。现用某一植株与白花矮茎皱粒(aabbdd)植株杂交得到 F1,然后让 F1进行测交,所得 F2中紫花矮茎皱粒 :白花矮茎皱粒 :紫花矮茎圆粒 :白花矮茎圆粒3 :3 :1 :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中另一植株的表现型为_。(2)F1的基因型为_,其比例为_,其中基因型为 AbD 的配子占_。(3)若让 F1植株随机杂交,其子代中圆粒植株所占比例是_。(4)若 D 基因纯合致死,则 F1中紫花矮茎圆粒植株自交,其子代中紫花矮茎圆粒 :紫花矮茎皱粒 :白花矮茎圆粒 :白花矮茎皱粒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紫花矮茎圆粒 (2). AabbDd 和 Aabbdd (3). 1 :1 (4).1/8 (5). 7/16 (6). 6:3 : 2: 1【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测交实验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以及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详解】(1)由分析可知本题的突破口应由测交入手。由F1 测交所得 F2 中紫花矮茎皱粒 :白花矮茎皱粒 :紫花矮茎圆粒 :白花矮茎圆粒3 :3 :1 :1 可知 F1不止一种类型。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可知 F1的基因型为 AabbDd 和 Aabbdd,由 F1的基因型可推知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 表现型为紫花矮茎圆粒。(2)F1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 AabbDd 和 Aabbdd,前者能产生四种配子,后者能产生两种配子,经分析知 F1测交后代的比例由紫花矮茎皱粒 :白花矮茎皱粒 :紫花矮茎圆粒 :白花矮茎圆粒1:1:1:1 和紫花矮茎皱粒 :白花矮茎皱粒=2:2,故不难分析出 F1 群体中 AabbDd: Aabbdd =1:1。同时由测交后代表型比可推知 F1群体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Abd:abd:AbD:abD=3 :3 :1 :1。其中基因型为 AbD 的配子占 1/8。(3)因为只求解圆粒植株所占的比例所以可将问题简化只考虑Dd:dd=1:1,求解随机杂交的方法需要求出群体中 D 配子占比为 1/4,d 占比为 3/4;列出棋盘不难算出后代中 dd 占比为 9/16、DD 占比为1/16、Dd 占比为 6/16,故其子代中圆粒植株所占比例是7/16。(4)若 D 基因纯合致死,则 F1中紫花矮茎圆粒基因型为 AabbDd,让该植株自交,根据分离定律可分别计算:Aa 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紫花:白花=3:1,因为 DD 纯合致死,故 Dd 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2: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让两个比例相乘可得出F1中紫花矮茎圆粒自交其子代中紫花矮茎圆粒 :紫花矮茎皱粒 :白花矮茎圆粒 :白花矮茎皱粒6:3 : 2: 1。【点睛】本题的突破口在于测交比例的灵活运用。易错点在最后两空。学生对群体随机杂交的计算掌握不牢,对致死的突破尚有欠缺。4.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生长旺盛部位,各种激素的含量均较高B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C环境因子可通过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不同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同,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尽相同,比如生长素等促进生长的激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而促进成熟的乙烯主要分布在果实中。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速率提高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 有变化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6. 下列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所有细胞的分裂都有细胞周期癌细胞容易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细胞成分的自我更新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 B. C. 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7.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A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选体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D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答案:答案:A A8.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 种类不同 BmRNA 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9.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上均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B.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系的“语言”D. 生物体内的受体、酶、tRNA、抗体等物质都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人体小肠上皮细胞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其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发生在线粒体内,因此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A 项错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项正确;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和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系的“语言”,C 项正确;生物体内的受体具有特异性的识别作用、酶具有特异性、tRNA 上的反密码子能够与它所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导致其具有特异性、抗体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项正确。10. 下图表示植物体内相关的代谢途径,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X、Y 可分别代表丙酮酸和三碳分子 B过程要消耗还原氢(NADPH),过程可以产生还原氢(NADH) C、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 D、过程一定是需氧呼吸,、过程一定是光合作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11. 下列功能不属于细胞核的是( ) A.遗传物质主要的储存场所 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控制细胞的遗传特性 D.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12.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将某精原细胞全部 DNA的每条单链用 15N标记后转入含 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则所有细胞均含有 15N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用基因型为 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将收获的种子种植并自交,后代约有 1/16 为纯合体 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A一项B二项C三项 D四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35. 2008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 2009 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 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DNA和 RNA。下列有关 DNA和 RNA的比较正确的是()A. 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 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B. 从化学组成上,DNA 与 RNA的碱基完全不同C. 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D. 鉴定 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 RNA用甲基绿染色剂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14.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均无细胞核,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C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D活细胞中的溶酶体只能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对自身结构没有作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的细胞器,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主要运输有机物,这些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 正确;线粒体能够提供能量,代谢活动越旺盛线粒体越多,线粒体并能够定向移向代谢旺盛的地方,B 正确;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细胞全能性比较高,C 正确;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D 错误15. 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0%B能量大小关系为 ab+c+d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D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 a+b+c+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 10%20%,还有部分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解答】解: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0%,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之和小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即ab+c+d,B正确;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同化,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D、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确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16. 在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不需要 A核糖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酸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B17. 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由到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18.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19. 右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管腔中氨基酸管腔中 Na+上皮细胞中氨选项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被动运输,综合分析,D 选项正确。20. 右图示 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 a、b、c、d 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b和 c的碱基序列互补Ba和 c的碱基序列互补C b 和 d的碱基序列相同 Da链中(A+T)(G+C)的比值与 b 链中同项比值相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21.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 1 中 a 阶段 X 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 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图 2 中的温度在 a 时酶分子结构被破坏,活性较低C图 3 中 bc 段和 de 段的变化都会引起 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图 4 中造成 cd 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22. HIV 侵入人体后会与 T 细胞相结合,是由于 T 细胞及一些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含有CCR5 的特殊蛋白质(由 CCR5 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 抵抗力、且 CCR5 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 HTV 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利用 CCR5 拮抗剂来控制 HIV 患者体内的 HIV 对 T 细胞的感染B. 捐赠者(甲)感染 HIV 后,体内既产生了体液免疫,也产生了细胞免疫C. 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可能是因为HIV 是一种致癌因子D. 艾滋病患者的 HIV 不侵染 B 细胞,是因为 B 细胞的 CCR5 基因没有表达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 T 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 T 细胞表面含有 CCR5 的特殊蛋白质(由 CCR5 基因编码)”答题。23.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植物细胞培养都需要经过脱分化处理B. 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C. 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和再分化使用相同培养基D.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分析】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胚胎细胞的全能性高于体细胞,所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核移植。【详解】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脱分化处理,A 错误;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 错误;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和再分化需要的条件不同,所用培养基不同,C 错误;动物体细胞全能性低,其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D正确。?故选 D。24.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共有 5 种核苷酸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25. 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 DNA双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关干该果蝇的精原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B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C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不同D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相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结构四分体同源染色染色体染色单DNA时期个数体对数数体数分子数有间期0n2n04n2n4n丝前、中期0n2n4n4n分分裂期后期02n2n4n4n04n裂末期0n4n2n04n2n间期0n2n04n2n4n前、中期nn2n4n4n减减后期0n2n4n4n数末期分002nn4n2n4n2n裂前、中期00n2n2n减后期00n2n2n02n末期002nn02nn【解答】解:A、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前者与后者相同,A错误;B、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B正确;C、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也相同,C错误;D、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 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相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识记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是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常见种类的区别。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如噬菌体)。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主 要类群有细菌和蓝藻等。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包括绝大多数生物。衣藻、酵母菌、根菌、草履虫、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A项中有噬菌体病毒类,B 项中的细菌和 C 项中的蓝藻是原核生物,可排除,正确的只能是 D项。27. 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胃液中的盐酸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C.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某些病原体起作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这种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A 正确;胃液中的盐酸属于内环境,B 错误;记忆细胞由 B 淋巴细胞或 T淋巴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 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D 错误。【知识点】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28.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C、H、0、N、P 是 ATP、染色质、质粒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质粒、酶等结构或物质中肯定不含有核糖C糖蛋白、抗体、RNA 聚合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D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体 HIN1 病毒的遗传物质只含有 4 种碱基和 4 种核苷酸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29. 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合理使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B. 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C. 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合理施用农家肥后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既增加了肥力又给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A 正确。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该生态系统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增加了,C 错误。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只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未提高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 正确。30. (04 江苏卷)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 SARS 病毒的抗体清除 SARS 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答案:答案:D D31.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分布,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小于染成红色的面积B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先充分搅拌后再短暂保温、离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等实验;旨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是否存在。【详解】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呈现红色,而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小于染成红色的面积,A正确;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产生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 S型菌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先短暂保温后再充分搅拌、离心;D错误;故正确的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高中生物的一些实验,熟记其原理并会应用是解题的关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2. 一个被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具有 100 个碱基对,其中含腺嘌呤 40 个,将其置于含14N 的环境中复制,连续复制三代,则在复制过程中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多少个,子代 DNA 分子中含有14N 的 DNA分子占总 DNA 数的比例为A. 480 1/3 B. 420 1/4 C. 360 1/2 D. 420 1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已知: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中 ATCG200 个,AT40 个,则 CG60 个;依据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在不含 15N 的培养基中经过 3 次复制后,子代 DNA 分子的总数为 8 个,其中不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为 82=6 个,,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为 2,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 8 个,所以子代 DNA 分子中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总 DNA 数的比例为 1。DNA 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 m(81)60420 个。故选 D。【考点定位】DNA 分子复制【名师点睛】DNA 复制的有关计算: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亲代DNA 分子复制 n 代,其结果分析如下:(1)子代 DNA 分子数为 2n个,含有亲代链的 DNA 分子数为 2 个。不含亲代链的 DNA 分子数为(2n-2)个含子代链的 DNA 有 2n个。(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 2n+1 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 2 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若一亲代DNA 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经过 n 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个第 n 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个。33.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属于脂肪,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胃蛋白酶属于蛋白质,是传递信息的物质C糖原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DNA 属于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物质。磷脂属于脂质;酶具有催化作用,不属于传递信息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DNA 是核酸的一种,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34. 下面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实验室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所用的试剂分别是无水乙醇和层析液B. 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但不能说明样液中就一定含有葡萄糖,检验动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可使用苏丹染液C.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 A 和 B 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分析】色素能够溶于无水乙醇,因此利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的慢,因此可以将不同色素分离。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 液后再加入 B 液。【详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目的是溶解色素;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A 正确;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用于检测还原糖,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红,不能说明样液中就一定含有葡萄糖,有可能是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B 正确;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 液后再加入 B 液,C 错误;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D 正确。【点睛】熟悉教材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5. 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 a、色盲基因 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3/8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36. 某蛋白质由 n 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 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 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 BC 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37. 玉米和烟草等在自然条件下偶尔也会出现单倍体植株,其原因是A.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B. 由高度不育的植株发育而来C.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发育而来D. 由单倍体植株杂交发育而来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分析】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详解】玉米和烟草等在自然条件下,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A 正确;高度不育的植株不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B 错误;单倍体植株是偶尔出现的,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发育而来,C 错误;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不可能通过杂交形成单倍体植株,D 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38.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39. 如图所示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ABC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分析】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解答】解: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贯穿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层中在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一些多糖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故选:C40. 2011 年 3月 11日发生在日本的特大地震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大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相继发生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福射”的恐惧,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囤积的风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食用碘盐(碘含量很少)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B核辐射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C核辐射引起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癌症的发生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 56 个基因突变,是一种累积效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二、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非选择题(本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4040 分。)分。)41. 下图为甲、乙两个水池中的各有 5 个相同物种构成的食物网,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试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 图中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假如鲫鱼的 1/4 食物来自绿藻,1/2 来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 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是 KJ和 KJ。(2)为增加图中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水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 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 x 的质量浓度为 0.003mgL,请分析说明:甲乙丙丁戊能量(kJ)1.61091.21091.31089.11079.5106 X 含量 0.0370.036 0.35 0.39 4.1(mg/L)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是_ _。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每空 1 分,共 7 分)(1)5 500 500(2)光照绿藻(或食物)(3)甲、乙42. 某些寄生虫靠不同方法在具有免疫力的人体内生存,称为免疫脱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虫。病人感染该寄生虫并出现病症时,血液中的虫数会按着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动,每一次波动中,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虽然宿主会再对新的表面抗原产生另一拨新的抗体来对抗,但在歼灭虫体之前,寄生虫表面的抗原又改变了,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了。请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寄生虫表面抗原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由于病人体内新抗体产生的速度总是慢于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的速度,因此虫体可以有效脱逃抗体的消灭C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还有可能再患流感D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不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43. (8 分)下面是某旱生植物在适宜条件下,给予一定的较强光照时,环境中 CO2浓度与植物吸收 CO2量的关系图。(1)请你用文字描述图中 CO2浓度与植物 C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 _。CO2吸收量(2)分别指出图中限制该植物 CO2吸收量的最可能环境因素_。(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环境湿度对图中曲线是否有影响?_。说说你的理由_。(4)当环境中是 CO2浓度为 a 时,该植物叶片细胞是否有 CO2的产生和释放_。为什么?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答案:答案:(1)a 点时 CO2吸收量为 0(此点不做要求);在 ab 范围内,CO2浓度增加,植物 CO2吸收量增加;b 以后点 CO2浓度增加,植物 CO2吸收量不再增加。(2)在 ab 范围内,是 CO2浓度在 b 以后点是光照强度(3)降低不大时,没有影响;降低很多时会有影响。湿度过低,会使气孔关闭,影响 C02进入叶肉细胞(4)有 O2的产生,没有 O2的释放。此时,细胞光合作用释放的 O2都被呼吸作用消耗。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东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