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例文.docx
六年级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六年级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化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驾驭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3、培育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化,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熬炼,争辩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探讨:小白兔和兰精灵究竟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动身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视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12cm多一些 31cm多一 些 47cm多一些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探讨: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老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发觉了什么?说明白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探讨圆和直径的关系。 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12cm多一些 4cm 31cm多一 些 10cm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觉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老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学问(3.14)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化。 7、探讨:假如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D=1分米,C= ? r=1厘米,C=? 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辩。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纳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打算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六年级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2 一、教学目标 驾驭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育学生视察、比较的实力,提高逻辑推理实力。 主动参加数学活动,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须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依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须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老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发觉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思索,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依据圆的特征,不难发觉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老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视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别关系。老师巡察,对有困难的小组刚好赐予指导。 小组汇报共享测量结果,老师板书。 学生共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3.1左右。老师激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3.1左右。 老师讲解: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 (1)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2)我国宏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3)现在为了便利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三)应用新知 问题:大头儿子家圆桌直径为1米,求须要买多长的铁丝?3.1米够吗? 老师强调:依据公式须要3.14米,不行四舍五入到3.1米,通过进一法,要买3.2米的铁丝。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圆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周长。 六年级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驾驭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育学生的视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实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方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究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探讨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日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方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依据 C =d 20×3.14=62.8(m) 其次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50cm=0.5m c=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