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的活动课教案最新.docx
四年级数学的活动课教案四年级数学的活动课教案1 课题: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学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使学生经验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依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5、培育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加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所学的学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具打算: 贺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日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发觉问题; 1)呈现教材供应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常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校全部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全部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索:怎样依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探究。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索,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爱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探讨解决。 2、 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沟通一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依据今日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年级数学的活动课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l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洁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加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减几分之几 有前一节课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生独立思索,动手实践; (2)汇报沟通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索,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当看作多少来计算?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须要留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3、计算(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终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有两个问题; (2)生独立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长方形纸的折画);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用多少表示这一块巧克力?计算时看作多少来算的? 5、练习其次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 (1)生读题,弄清题意; (2)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6、妈妈买了一些蔬菜回家 卷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萝卜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年级数学的活动课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沟通,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问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学习重点: 依据解决的详细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养,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爱这个活动吗?(喜爱)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 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 1.细致视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望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 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 1.教学教材29页例8(1)。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须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生2:运用乘法安排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终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晰,老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 (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 这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 你喜爱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爱的算法解决问题吗? (5)总结:思索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教材29页例8(2)。 (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须要题中的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预设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5×2) =330÷10 =33(元) (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组织学生细致视察,在小组内探讨。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330÷5÷2=330÷(5×2) 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 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纳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 (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学生探讨、汇报后老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设计意图:采纳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绽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自己去探究发觉,从而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实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简便计算。 32×125=(_×_)×125 32×125=32×(_÷_) 32×125=(_+_)×125 32×125=(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激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30页1、4题。 四年级数学的活动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驾驭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详细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沟通自己的估算方法,在沟通活动中培育学生倾听、观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行,形成主动、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驾驭、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敏捷、合理地对详细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须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日我们要接着学习估算的本事。 1、课件出示:北京20_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支配的? 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支配已经有了基本的相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仔细视察后,依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状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1)独立思索,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汇报沟通,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沟通汇报。哪位同学情愿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索的?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终一个看台,也是最终一排最末的座位。假如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索、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沟通解决。 (2)沟通反馈,学生评价。 三、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算。 四年级数学的活动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供应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洁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沟通,合作探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育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实力。 3、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胜利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简洁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打算: 课件 圆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会发生奇异的改变。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吗? 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视察情境图) 2、 从情境图中你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出示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 解决问题:“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1、独立思索、尝试计算 谈话:怎样列式?想一想:怎样计算? 2、组内沟通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图片折一折、涂一涂,看看3/8+4/8是不是等于7/8,然后沟通自己的想法。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4、全班沟通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5、小练习(4道同分母分数加法) 6、视察以上4道算式,你有哪些发觉? 分母相同同分母分数 7、对比总结、深化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二)解决问题:成年人的下身比上身长的部分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独立计算 谈话:依据同分母分数加法想一想:同分母分数减法怎样计算? 2、班内沟通 3、小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通过刚才的计算,总结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 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