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范例.docx

    • 资源ID:21798420       资源大小:21.2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范例.docx

    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中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1 学习目标 1.驾驭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性质 2.驾驭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 3.能利用上述学问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一、预习检查 1、焦点在x轴上,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顶点间的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 4、设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和离心率,则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二、问题探究 探究1、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写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画出草图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探究2、双曲线与其渐近线具有怎样的关系. 练习:已知双曲线经过,且与另一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例1依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过点,离心率. (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一点,且,离心率为. 例2已知双曲线,直线过点,左焦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该双曲线的虚轴长的,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例3(理)求离心率为,且过点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三、思维训练 1、已知双曲线方程为,经过它的右焦点,作一条直线,使直线与双曲线恰好有一个交点,则设直线的斜率是. 2、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4、(理)设是双曲线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则. 四、学问巩固 1、已知双曲线方程为,过一点(0,1),作始终线,使与双曲线无交点,则直线的斜率的集合是. 2、设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与两条渐近线交于两点,相应的焦点为,若以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则离心率为. 3、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值为. 4、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直线过、两点,且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5、(理)双曲线的焦距为,直线过点和,且点(1,0)到直线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的距离之和.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中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2 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引入 (1)章头导言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并思索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假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假如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留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肯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依次. 4、集合分类 依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解除0的集.记作N_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解除0的集.记作N_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解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解除0的集,表示成Z_ 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 中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3 1. 学问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推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归纳实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实力,体验从特别到一般,一般到特别的认知规律,提高熟识猜想和归纳的实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老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沟通和探究活动,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用于发觉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视察、仔细分析、擅长总结的良好习惯。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学问阅历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实力和演绎推理实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爱好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意从详细的生活实例动身,注意引导、启发、探讨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实力的进一步发展. 1.教法 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学问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发挥其创建性. 分组探讨法:有利于学生进行沟通,刚好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讲练结合法:可以刚好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实力的同学引导相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起先,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方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假如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起先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根据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根据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老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别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学问的自主性,培育学生的归纳实力. 二:视察归纳,形成定义 0,5,10,15,20,25,. 18,15.5,13,10.5,8,5.5.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索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索2依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索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老师:引导学生思索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探讨,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肯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根据肯定依次排列的只要合理老师就要赐予确定. 老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老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肯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视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起先抓住:“从其次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精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老师出示题目,学生思索回答.老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留意的问题. 留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索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随意项an呢? 老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详细状况进行详细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视察、归纳、猜想,培育学生合理的推理实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老师要逐一点评,并刚好确定、赞扬学生擅长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建意识.激励学生自主解答,培育学生运算实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推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 9,16,的项?假如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老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老师巡察学生答题状况. 学生:老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老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识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相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老师:让学生思索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终老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相识和驾驭基本概念,并敏捷运用基本概念.)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数列的爱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视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详细到抽象,由特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本节课教学采纳启发方法,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绽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学问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4 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学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者分析: 1.需求分析:在探讨指数函数前,学生应娴熟驾驭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通过本节内容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实数,为学习指数函数打基础. 2.学情分析: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正数指数幂的运算,但是这对我们探讨指数函数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指数幂的运算和理解更加深化.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蕴含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思想,靠近思想,教材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根式的概念及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性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3.教学难点: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目标阐明: 1.学问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及性质,驾驭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够娴熟的进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思索,培育学生推广和靠近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和主动参加实力.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加深对n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理解,而具有探究实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 教学流程图: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一)本章学问结构介绍 (二)问题引入 1.问题:当生物体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依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 (1)当生物死亡了573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2)当生物死亡了5730×2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3)当生物死亡了6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4)当生物死亡了10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2.回顾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思索:这些运算性质对分数指数幂是否适用呢? 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二.根式的概念: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简洁的例子.口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n次方根的概念. 平方根,立方根,n次方根的符号,并举一些简洁的方根运算,以便学生视察总结. 现在我们请同学来总结n次方根的概念. 1.根式的概念 概念 即假如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n>1,且nN_),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 通过刚才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n的奇偶以及a的正负都会影响a的n次方根,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表格. 表格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知道负数没有偶次方根.那么0的n次方根是什么? 0的n次方根是0. 现在我们来对这个符号作一说明.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本题较为简洁,由学生口答即可,此处过程省略. 三.n次方根的性质 对于1提问学生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思索便能得出结论. 对于2,少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视察,并起来说他们的结论. 1.n次方根的性质 四.分数指数幂 这两个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是因为根指数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那么请大家思索下面的问题. 思索:根指数不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时还能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吗 假如成立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有这样的规定. (一)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1.我们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2.我们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二)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推广: 五.例题 例2.求值 此处例2让学生上黑板做,例3待学生完成后老师在黑板板演,例4让学生黑板上做,然后订正错误. 六.课堂小结 1.根式的定义; 2.n次方根的性质; 3.分数指数幂. 七.课后作业 P59习题2.1A组1.2.4. 八.课后反思 1.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没有把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而且运算性质中a,r,s的条件没有给出,另外课件中有一处错误.其次节课时改正了第一节课的错误. 2.有很多问题应让学生回答,不能自问自答.根式性质的思索没有讲清晰,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回答和思索问题,与之互动太少. 3.讲课过程中还有许多细微环节处理不好,并且讲课声音较小,没有起伏. 4.课前的章节学问结构很好,引入简洁到位,亮点是概念后的表格. 中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5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学问 (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假如A成立那么B成立,则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假如A成立那么B成立,这时B是A的必定结果,则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假如A既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则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同时B也是A成立的充要条件。 (二)充要条件的推断 1若成立则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2.若且BA,则A是B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B是A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条件。 3.若成立则A、B互为充要条件。 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分两步:_ (1)充分性:把A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B; (2)必要性:把B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A。 二、范例选讲 例1.(充分必要条件的推断)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在ABC中,p:A>B q:BC>AC; (2)对于实数x、y,p:x+y8 q:x2或y6; (3)在ABC中,p:SinA>SinB q:tanA>tanB; (4)已知x、yR,p:(x-1)2+(y-2)2=0 q:(x-1)(y-2)=0 解:(1)p是q的充要条件 (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练习1(变式1)设f(x)=x2-4x(xR),则f(x)>0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 C ) A、x<0 B、x<0或x>4 C、x-1>1 D、x-2>3 例2.填空题 (3)若A是B的充分条件,B是C的充要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则A是D的 条件. 答案:(1)充分条件 (2)充要、必要不充分 (3)A=> B <=> C=> D故填充分。 练习2(变式2)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4.(证明充要条件)设x、yR,求证:|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 证明:先证必要性:即|x+y|=|x|+y成立则xy0, 由|x+y|=|x|+y及x、yR得(x+y)2=(|x|+y)2即|xy|=xy, xy0; 再证充分性即:xy0则|x+y|=|x|+y 若xy0即xy>0或xy=0 下面分类证明 ()若x>0,y>0则|x+y|=x+y=|x|+y ()若x<0,y<0则|x+y|=(-x)+(-y)=|x|+y ()若xy=0,不妨设x=0则|x+y|=y=|x|+y 综上所述: |x+y|=|x|+y |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 例5.已知抛物线y=-x2+mx-1 点A(3,0) B(0,3),求抛物线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 解:线段AB:y=-x+3(0x3)-(1) 抛物线: y=-x2+mx-1-(2) (1)代入(2)得:x2-(1+m)x+4=0-(3) 抛物线y=-x2+mx-1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交点,等价于方程(3)在0,3上有两个不同的解.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范例.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