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班数学《超市》教案.docx
2022大班数学超市教案大班数学超市教案1设计意图: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货品统计、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货品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种经验的提升。让幼儿带着“开超市”为目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并使用新方法图表法来统计物品,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2、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货架3个,小篮5个,推车2辆,玩具类、餐具类、文具类若干。2、统计图范例一张,表格两张。3、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若干、水彩笔。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开一个超市,我当老板,你们当员工好吗?我已经准备了这些货物,你们看是什么?2出示货架、小篮、推车问:这些东西有几个呢?你能用线条、数字、图片等各种办法记录下来吗?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1、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货品的数量。2、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归纳出幼儿统计的方法:画上一样物品再写上数字,有多少物品就画多少个。3、讨论图表的制作方法。出示教师的统计表让幼儿讨论它的优点,能看出各种物品的多少,还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并操作演示图表的记录方法:数字标号从0开始从下往上标,每一格表示数量一个,要统计的货品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在对应的格子下面,有多少物品就涂多少格子。4、幼儿尝试用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三、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图表方法统计货品。1、请幼儿把超市的商品进行分类。师:看看我又采购了什么货品?出示铅笔、橡皮、水彩笔、碗、筷子、勺子、积木、皮球、风车,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数数分别有多少。引导幼儿分类并把货品放在货架上尝试合作学习。2、采用任务的形式请幼儿对各种类别的商品进行统计并进行检验。3、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图表法来统计物品的数量,但是还有许多种方法也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以后我们再学。四、结束部分1、我们的超市全部准备好了,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呢?2、为了让超市生意兴隆,我们去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超市。(幼儿出教室)课后反思: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大班数学超市教案2课题生成:在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重点的卖玩具的社会彭动中,幼儿会不会算账成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女幼儿为了付给别人9元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口袋里数出九7元钱”(以圆片代替),结果,因为“钱”太多,对方没拿好,撒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的思维似乎迢留在“l”和“许多”的水平上,对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肚糊,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题。活动目标: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复习10以内的组成。活动准备: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活动过程:1、复习数的概念。(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挚热。教师边操纵木偶小猪边说:“我是小猪,自从上次小我卖掉旧玩具,我就经常卖掉旧玩具,去买新玩具。瞧,了,我去买新玩具啦!”设计小猪遇到困难的情节,激起幼儿积极思考的:买卖对话:“卖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卖方配班老师)“这只狗我喜欢,我有钱,我买了。”(买方小猪)“这是1元,这是2元,这是5元,嗳,怎么没有9元起,我没有9元钱,便宜点卖吗?”(买方)“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钱,你动动脑筋想一想?老师:“小猪口袋里的钱够吗?它应该怎么付钱?”个别操作,集体验算。(引导幼儿思考几种不同法,如两个l元、一个2元和一个5元合起来是9元等。)(2)出示磁铁教具猫(标有7元)、数字卡片(标有1的圆形卡片若干,代替钱),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数的分的关系。提问:“买价格7元的玩具猫可以怎么付钱?”(鼓励多种组合的方法。)重点:理解总数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3)幼儿玩循环游戏。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及玩法:“你们想去买玩具吗?要买玩具首先要学会算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数字,有的需要你根据玩具的价格在要付的钱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业单左边的玩具卖多少钱,如果你要买,应该怎么付钱呢?你就在右边要付的钱上打上勾。”3、尝试用组合付钱的方法买玩具。(1)“现在老师是营业员,你们想来买玩具吗?”(请34个幼儿尝试买玩具。)(2)“你们想当营业员吗?这次,不仅买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账,卖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动脑筋,可不能收错了钱。”(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买卖玩具。)(3)交流付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课题评价:一、效果分析因为在此活动前曾经开展过“卖玩具”的活动,因此,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买卖经验,对“卖玩具”很感兴趣。在“卖玩具”的活动中,一个一个数硬币付钱的方法也让幼儿感到不方便,他们迫切需要学会方便、快捷的付钱方法,以满足他们买卖玩具的需要。所有这些,为数学活动“买玩具”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活动中,通过看情景表演、帮小猪解决难题、学算账及要玩具,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尝试了多种组合的方法。他们思维也很活跃,活动环节的一步步深入将幼儿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专家点评孩子都有介入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买卖常是发生于成人之间的活动,幼儿只是旁观者。当老师把“买卖”引入幼儿的活动,有场景、“商品”、有“钱币”、有“交易”时,幼儿的需要被激活了,于是,他们很投入地进行“钱币”与“货物”的交换,进行钱币的计算。老师们不妨再大胆些,在班级或幼儿园搞一个小“市场”,让幼儿把自己不想玩的玩具带来,带上10元钱(由不同面值组成),让幼儿进行“交易”,以体验一次真正的钱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可以断言:当数学活动与幼儿的内在需要联系起来时,他们的数学活动会非常投入。三、反思与讨论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需要吗?试着也从孩子的问题和需要生成教育活动。资料卡有关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关键经验。大班数学超市教案3教育价值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系列活动活动一:参观超市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活动三:自己开超市组织策略:(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活动四:商品分类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组织策略:(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组织策略:(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位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策略。活动七:做钱包、装饰钱包活动准备:幼儿自己收集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浆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样式。组织策略:(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式样。(2)幼儿谈谈自己想制作的钱包的形状、式样、颜色等。(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活动八:买两样东西活动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组织策略:(1)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买两样商品。(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样多少钱的什么商品。(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5)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记录。活动九:你还剩多少钱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里买一样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4)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介绍。活动十: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和5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干。组织策略:(1)教师交代活动的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样商品,看看它们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币,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样商品。(2)幼儿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活动十一:猜猜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活动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组织策略:(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推理猜测。如:教师说自己在“超市”买了一种玩具一种食物,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合起来是5元钱。猜猜老师买了什么?(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活动十二: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活动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2元钱的硬币。组织策略:(1)给每个幼儿发两元钱。(2)讨论:如果钱不够可以怎么办?(3)带领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购物。(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大班数学超市教案4活动背景:我班幼儿在年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前面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了数的合成,建立了数名、数量、数字统一的概念,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的要求,结合蒙台梭利遵循儿童成长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依据是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加强对10以内数的合成练习,激发幼儿对加、减运算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逐步掌握人民币中元、角之间的单位换算。活动名称:逛超市活动目的:(直接):1、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兴趣。2、认识人民币中的元、角;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心算或利用数学教具进行加减法运算。(间接):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礼貌用语,遵守规则。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准备:1、创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人民币若干张;存折若干张。2、创设小超市,超市分三个区:生活用品区、玩具区,食品区商品上分别贴上不同价格的标签,收银台。3、辅助材料蒙氏数学教具:加法板、减法板、邮票游戏、计算架、数棒。4、幼儿计算纸若干张、笔若干支。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师:超市里的商品种类真多呀!你们准备买些什么呢?可是买东西需要钱,我们没钱怎么办?(去银行取钱)二、取钱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并请幼儿拿着自己的存折到银行取出需要的钱数。(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相互谦让,知道遵守规则。)三、购物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买东西了。1.交待购物要求。师:这么多的商品,每样商品是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今天我们每人只有十元。请选好商品后,自觉的在收银台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注意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引导幼儿利用蒙氏教具,进行物品价格统计。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四、分享购物的快乐1、你们都买到了什么东西?2、买这些东西你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五、小结师:今天我们自己去超市买了东西,知道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会用加减运算的方法计算自己购物的价格,真棒!大班数学超市教案5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活动目标: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活动准备: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6、泡沫垫20块。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活动过程: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五、自然结束。活动反思: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大班数学超市教案6教材分析: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数字比比皆是,货品分类、排列、价格、买卖等。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超市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使用立柱图表的方法进行统计,这对于大班幼儿是一种经验的提升。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难点: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并说出统计的过程和结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小朋友去过超市吗?今天我们也来开一家超市,你们说,我在超市做什么呢?(总经理)你们来做我的小助手吧!(二)、初步感知立柱统计:1、开超市需要什么呢?(货架、购物篮、宣传画)2、这些我都准备好了,你们帮我看看,它们分别有几个?3、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4、今天总经理带来了一张立柱统计表,你们看,表上有什么?(数字,从下向上排列的;立柱图,是一格一格的)5、小助手们,你们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讨论一下,怎么来统计呢?(先在立柱的下面画上要统计的东西,可以画得简单一点;然后数数这个东西有几样,就在立柱图上画几个格子)6、该从哪里开始画呢?为什么?(从下往上画、因为旁边的数字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的)7、教师示范统计购物篮数量,个别幼儿统计货架、宣传广告数量。8、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立柱有高低、越高表示东西的数量越多)9、小结:立柱统计能使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最多,什么东西最少,使用起来真方便。(三)、学习运用立柱表统计商品数量:1、幼儿把商品分类:师:小助手们,超市就要开张了,送货员已经把货品送来了,有水果、蔬菜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把商品都放到货架上去吧。注意要轻轻拿轻轻放,一件一件地放整齐。2、幼儿运用立柱图表统计商品数量:师:商品都摆整齐了,哎呀,不好,粗心的送货员忘了告诉我,每种商品有几个了,那可怎么办呢?你们愿意帮我统计一下吗?请你们用立柱统计的方法,选择三种商品进行统计,看看分别有几样?哪个最多?哪个最少?3、交流汇总:统计好了吗?请你来告诉大家,超市里每一种商品分别有几样(由教师、幼儿共同在立柱图表上汇总商品数量)从立柱图表中可以看出,哪些商品最多?那些需要补货呢?如果补齐的话,要补几个呢?(四)、延伸活动:现在我马上去通知送货员,把这些商品补齐了。货品补齐了,我们的超市开张了,大家快去外面招呼客人来购物吧!大班数学超市教案7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活动准备: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超市买文具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3,集体讨论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4)师生共同总结。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活动反思: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2、引导幼儿动脑筋。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4、数学问题情境化。5、教育方法游戏性。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大班数学超市教案8一、活动背景有一次,在我上角色游戏时,发现有个幼儿去商场买饮料,买回来的时候,她正好从我身边走过,边走边计算着:“一瓶可乐2元钱,再加一瓶八宝粥3元钱,一共花了5元钱”,小女孩的一句话无意间提醒了我,我何不把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一些游戏环节结合到我们数学活动里,让幼儿在模拟购物的同时,尝试运用数的加减运算来进一步游戏,让我们的孩子充分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于是在20xx年6月份,我在大二班安排了一次“超市大赢家”数学活动。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的:1、了解超市购物的程序,初步学习使用10元以内的人民币,体验购物的乐趣。2、尝试运用数的加减运算解决购物中遇到的问题。(二)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一支铅笔、三张10元人民币。(2)创设超市情景。(3)幼儿平均分为红、蓝、绿三队。(4)黑板上面标明红、蓝、绿三队。2、知识经验准备:(1)幼儿已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2)幼儿已有初步的购物经验。三、活动过程:1、以游戏“超市大赢家”导入活动。(1)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介绍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裕挚商场,参加我们举行的超市大赢家这个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分为红、蓝、绿三队进行比赛,三队要按老师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三次的购物活动,每次购物后老师会组织三队进行交流、检查购物情况,能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按要求购物的代表队我们将奖给它一颗星,最后看哪队的星星多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超市大赢家,我们的口号是”幼:“超市大赢家,快乐带回家。”(2)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请幼儿辨别它们的面额。师:“在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人民币,辨别一下它们的面额。”2、幼儿进行第一次的购物活动。师:“我们第一次购物活动准备开始,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1)教师介绍购物的要求:要求幼儿选两种商品,商品总计必须是10元。请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购买商品的名称及价格。音乐停购物时间到。(2)幼儿进行购物,教师观察其活动情况,并指导幼儿完成记录。(3)师幼交流购物情况。师:“我们各队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我买了什么,又买了什么,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3、幼儿进行第二次的购物活动。师:“第二次购物活动准备开始,请听清楚购物要求。”大班数学超市教案9(一)活动目标1.体验超市购物的乐趣以及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经验。2.能运用算式记录购买物品的过程,并清楚地表述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3.运用己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物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的减法。(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2.物质准备:画有货架和贴有19元价格标签的商品图片布置成“超市”场景图,算式记录卡每人一张,笔若干,操作材料(二)中的超市购物。(三)活动过程1.玩“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加法。(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幼儿观察货架。教师: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每行商品有什么共同用途,每行商品可取什么共同名称?(学习用具、玩具、食品)(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超市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说一说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个别幼儿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买的两种商品,以及总价。讲述自己购买商品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小结: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有多种组合方法。(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教师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2+3=5,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4)从2+3=5的算式进行猜测,说一说除了买口香糖和卷笔刀外,5元钱还可以买两样什么商品?猜一猜老师用5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如用5元钱买了一个玩具和一种食物,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当幼儿说出多种结果后,告诉幼儿买的食物是冰棍,让幼儿猜另一样玩具是什么?用以上的方法猜一猜老师用10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5)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加法算式进行记录。幼儿两两结伴,每人任意买两种商品,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2.玩“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10的减法。(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10元钱到超市买一种商品,说一说所买的这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商品后还剩下多少钱。边看场景图边进行“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用10元钱购买一种商品的事情。如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2)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提问: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10-3=7,,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3)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减法列算式进行记录。幼儿两两结伴,每人用10元钱任意买一种商品,算一算剩多少钱,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和找零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3.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1)幼儿根据超市购物的指导语做练习:帮明明算一算买两样商品需要花多少钱?拿10元钱买一件商品,还应找多少钱?(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检查。大班数学超市教案10活动目标: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活动准备: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2教师购物:我有5元钱买了2件商品正好花完,你们猜我买了哪2件?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教师用算式表示。2+3=51+4=53教师购物:我有5元钱可我只买了1件物品,可能还剩几元?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53=254=1三、我来买东西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四、小明去购物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3幼儿分散完成。大班数学超市教案11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超市买文具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错的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3,集体讨论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4),师生共同总结。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大班数学超市教案12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4、幼儿用书。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1)交代游戏玩法。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1)交代题意。(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3)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