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整除总复习课件.ppt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说重、难点说重、难点 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三、说学法 谈话激趣 引入新课四、说教学流程 回忆旧知 初步整理 汇报交流 形成网络五、说设计理念六、说板书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总复习里面“数的整除”。(第8081页)。2、教材所处的地位: 数的整除是在整数的性质基础上研究整除性,并由此引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整数与计算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好。 (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整除的有关概念,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教学难点:知识的整理与归类,以及会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能对有关事物的相互联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学生讨论、借助课件演示 整数A除以整数B(A、B不为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也可说成整数B能整除整数A)。 如:246=4 A就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的因数,就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叫做分解质因数.这几个质数就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如:12=223 几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 20的因数:1、2、4、5、10、20。 30的因数:1、2、3、5、6、10、15、30。20和30的公因数:1、2、5、10。20和30的最大公因数:10如果两个数互质,最大公因数是( ).1 几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6的倍数:6、12、18、24、30、 4的倍数:4、8、12、16、20、24 4和6的公倍数: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如果两个数互质,最小公倍数是( ).这两个数的乘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 ).如:和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小数较大数 整除因数倍数互质数公因数质数合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分解质因数最小公倍数质因数1、运用判断下面各题正误,并说明这样判断的理由。 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因数。( )因为60=435,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质数。( )2、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15 20和24 12和18最大公因数: 3最小公倍数:3X2X5=30 最大公因数: 2X2=4最小公倍数:2X2X5X6=120 最大公因数: 2X3=6最小公倍数:2X3X2X3=36 (6 15)=36 15=30(20 24)=420 24=120(12 18)=612 18=363、分解质因数 张明是个初中生,有一次,他参加数学竞赛后,所得的名次、分数和他的岁数三者的积是2910.求张明的成绩、名次和年龄分别是多少?4、最小公倍数 有一堆苹果,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地数余3个,5个5个地数余4个,这堆苹果最多少个?5、最大公因数 有三根圆木,分别长48分米、36分米、52分米,木匠师傅想把它们断成同样长的圆木,要使木料没有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共有多少根这样长的圆木? 本节课努力遵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清晰、更易懂!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让数学课堂充满前瞻性!板书设计:整除因数倍数互质数公因数质数合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分解质因数最小公倍数质因数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