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教案完整版.pdf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校:姓名:年月至年月目录教学工作计划1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4 1 观潮6 2 走月亮11 3 现代诗二首16 4 繁星19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23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25 语文 园地 30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36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38 6 蝙蝠和雷达43 7 呼风唤雨的世纪47 8 蝴蝶的家52 习作:小小“动物园”55 语文园地59 第三单元单 元 教学 计 划 63 9 古 诗三 首 65 暮 江吟 65 题 西林 壁 68 雪 梅 71 10 爬山虎的脚73 11 蟋蟀的住宅78 口 语 交际 85 习 作 :写 观 察日记 87 语 文 园地 92 第四单元单 元 教学 计 划 94 12 盘古开天地96 13 精卫填海102 14 普罗米修斯106 15 女娲补天112 习作:我和过一天115 语文园地120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124 16 麻雀126 17 爬天都峰134 习作:生活万花筒140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144 18 牛和鹅146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152 20 陀螺158 口语交际:安慰162 习作:记一次游戏165 语文园地170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174 21 古诗三首176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82 23 梅兰芳蓄须188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191 习作:写信193 语文园地197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201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203 26 西门豹治邺207 27 故事二则213 口语交际220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223 语文园地2291 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2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措施3 五、教学准备六、课时安排 (即教学进度 )4 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特点,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能力基础等)三、学情分析四、单元教学目标5 五、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措施六、单元教学准备七、单元实践活动八、课时划分九、单元反思6 第 一单元课题1. 观潮总课时数:1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1 课时,共需 2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能够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3边读边想象画面 , 并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教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 1 )次对分个性化设计普通教学 (5 分钟) 一、激趣导入1、出示钱塘江大潮视频。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3、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导生字词。指名读齐生字词,相机正音。齐读生字。读准多音字:闷(m n)雷 薄(b)雾 风号( h o)浪吼( h u)涨(zh ng)起 颤(ch n)动学生观察字形,同桌交流生字特点,怎样写好这些生字。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重点指导生字“堤、逐、堵、霎”,教师范写。学生仿写,互评,教师点评。(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4)同桌互读,互相评价。第一次对分环节 1:教师讲授( 9 分钟)一、边读边想象画面。1、什么是想象?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 看到文中的描述, 有时头脑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文中描述的画面,这种思维活动就叫想象。2、如何边读边想象?7 结合课文关键字词。借助插图想象画面。3、举例说明: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还能想到哪些形态?二、正面与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景物,使人如亲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氛围,获得艺术享受,受到美的教育。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3、举例示范。写景的文章,写人多侧面衬托景物的美。环节2. 学生独立内化,完成任务单。 (6分钟)一、默读课文,完成任务单:1.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2理清文脉。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边读边想象画面。3、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4、课文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环节 3. 小组讨论( 5 分钟)1、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讨论交流。2、教师巡视指导,适当给予帮助,启发引导。了解任务完成情况。环节 4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8 分钟)1、天下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想象画面。2、潮来前( 1、2)、潮来时( 3、4)、潮头过后( 5)3、抓住特点、关键词让学生说一说。4、写潮水是正面描写, 人群及其他景物描写间接反映潮水是侧面描写。环节 5 小结:( 2 分钟)课文中“天下奇观”一词概括了钱塘江大桥的特点。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的非常具体的。(板书)作业设计:搜集钱塘江大桥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观潮天下奇观时间顺序边读边想象8 第 一单元课题1. 观潮总课时数:2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2 课时,共需 2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能体会比喻、夸张修辞方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教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 1)次对分个性化设计第一次对分环节 1:教师讲授( 10 分钟)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同桌互评。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3、作业检查:小组汇报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二、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判断是不是时间顺序主要是看文中有没有关于时间的词语,或明显的前后关系的词语。例如本课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钱塘潮景象三、修辞方法: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 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2、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如爸爸在巴掌大的阳台上晨练。3、引导学生练习仿写。4、环节2. 学生独立内化,完成任务单。 (6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任务单:1. 师生交流,品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9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 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是怎样的情景,找出关键词句,用横线画下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潮头过后,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吗?环节 3. 小组讨论( 6 分钟)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各自的答案。2、教师巡视指导, 适当给予帮助, 启发引导。了解任务完成情况。环节 4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10 分钟)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潮来前、潮来时、超头过后是怎样的情景,找出关键词句,用横线画下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头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比喻:“好像闷雷滚动”“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夸张:“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1)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远和近这属于空间顺序,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情景。(2)远:抓住潮的声、 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10 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潮头过后,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你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吗?(1)同桌交流。(2)指名回答,教师点评。环节 5 小结:( 3 分钟)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 “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的非常具体,作业设计: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一处景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远近)潮头过后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时间顺序11 第一单元课题2. 走月亮总课时数:3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1 课时,共需 2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会认本课 7 个生字,会写本课15 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 从优美生动的句子中体会修辞方法的重要作用,重点掌握反复的修辞手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 从优美生动的句子中体会修辞方法的重要作用,重点掌握反复的修辞手法。教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 1)次对分个性化设计普通教学一、师生谈话导入( 2 分钟)1.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2. 谁知道“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板书课题3. 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1.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文中写了几次我和阿妈走月亮呢?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2. 检查阅读情况:(1)检查生字词(2)指名分段阅读课文,纠错、正音。(3)解决难理解词语“淘洗” :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去掉坏的。“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汩汩” :象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4)理清文章脉络: 文中一共写了四次 “我和阿妈走月亮”第一次,是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次,是在小溪边。第三次,是在田埂上。第四次,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12 第一次对分环节 1. 教师讲授( 13 分钟)这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在结构以及语言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一写。交流:(1)文中出现很多使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优美生动的句子。(2)在文章的结构上,四次使用“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来串联起来。(3)交流文中的拟人句、比喻句: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拟人句、比喻句)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 “牵着”一词把月亮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幸福和温馨)教师小结讲授:是的,本课的语言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让整篇文章变得生动优美。尤其是在本课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修辞手法 - 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在这篇课文中,“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共出现了四次,看似重复,实则是妙笔,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的心情。在结构上起到串联全文的作用。这就是反复的作用。学习修辞手法反复, 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修辞手法- 排比。在本课中也出现了排比句,比如第二自然段“月盘那样明亮,月光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比如第四自然段“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们采过野花的地方” 。不过,虽然这两中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但是,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比如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 前进! 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学习了反复和排比的区别,请同学们看任务单中的片段,区分哪些句子使用了反复,哪些是排比?想一想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特殊作用?环节 2. 学生独立内化,完成任务单(3 分钟)13 任务单:片段一:风夹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一会儿雨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来。劈劈啪啪地,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面大瀑布! 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片段二:春天是美丽的,可以穿花裙子;春天是漂亮的,春天在百花丛中,伴着蝴蝶翩翩起舞。有春天就有美丽,是花儿们的美;有春天就有歌声,是小鸟的歌声;有春天就有舞蹈,是蝴蝶的舞蹈;有春天就有笑声,是人们的笑声。终归一句话:我眼中的春天是充满生命力的。环节 3. 小组讨论。 (3 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说说自己所写的答案,看看谁分辨的准确,分析的最好。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要养成学会认真倾听,修改完善的习惯,教师及时注意提醒)环节 4.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3 分钟)环节 5. 小结。 (1 分钟)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重点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文章写了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情景,重点感受了文章中的语言的生动优美,并学习了反复和排比的区别。那么,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反复排比拟人比喻14 第一单元课题2. 走月亮总课时数:4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2 课时,共需 2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融情入境想象画面,在阅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2. 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仿写月下某个情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融情入境想象画面,在阅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2. 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仿写月下某个情景。教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 1)次对分个性化设计普通教学一直接导入( 1分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在柔和的月光下, “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情景。那么作者在洒满月光的秋夜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去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二请同学们用心的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走过了哪些地方?以及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10分钟) 。读书交流:1. “我”阿妈走过的地方有:小路、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体会:这里的“小路”是洒满月光的小路, 写出了环境之美。来到小溪边,欣赏着美丽清澈的小溪以及可爱的小水塘中那一个个月亮,带给人无限的遐想。2. 在走月亮的过程中,闻到了山草、 野花的香味, 果园的果香;听到了虫鸣声、鸟拍翅膀声、沟水流淌声等。体会:在柔和的月光下, 身边虫鸣、 鸟飞、鱼跃、果香环绕,这是多么甜美、多么幸福的时刻。让读者如身临其境。3. 走月亮时想到了阿妈洗衣裳、 “我”玩耍以及在春天 “我”和阿妈劳动的场景等。体会:和母亲走在洒满月光、闪烁的小星星相伴的小路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幸福之情随处可见, 在带给作者无限联想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许多的想象空间。4. 用抓关键词语,重点语句,想想画面等方式来指导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15 第一次对分环节 1. 教师讲授( 8 分钟)同学们:刚才在交流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时,你们在理解这些优美语言的时候,在体会作者联想的画面的时候, 你们也用了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感受了他们母子之间的浓浓深情。 其实这种阅读文章的方法就是融情入境想画面。(板书:融情入境想画面)融情入境就是指在阅读中, 借助形象的语言描述, 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脑海里呈现出相应的画面, 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去体会、感受。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涵。如本文“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 走过石拱桥;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融情入境,想象自已走在月光下,看到文中的种种景象,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中他们母子之间的温馨幸福以及浓浓的母子情。融情入境想象画面让我们感受课文语言魅力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强烈的画面感。 请同学们再来回味文中的一幅幅画面,试着自己写一段月下的场景。 注意使用上一些修辞手法,看谁写的月下美景更美、更能打动人。环节 2. 学生独立内化,完成任务单(8 分钟)任务单:请同学们再来回味文中的一幅幅画面,试着自己写一段月下的场景。 注意使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看谁写的月下美景更美、更能打动人。环节 3. 小组讨论。 (3 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说说自己所写的月下美景,看看谁写的最好。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学会认真倾听,修改完善的习惯,教师及时注意提醒)环节 4.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4 分钟)环节 5. 小结。 (1 分钟)本节课我们用融情入境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与作者一起体会了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了秋天月下的美景以及作者与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希望在以后阅读优美的散文时可以多多使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融情入境浓浓亲情16 第一单元课题3.现代诗两首总课时数:5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1 课时,共需 1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认识“巢、苇、罗”等6 个生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3.感悟现代诗特点,尝试用拟人修辞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2.感悟现代诗特点,尝试用拟人修辞写一首儿童诗。教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精讲知识(17) 分钟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1.(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2.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读了花牛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三、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17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更加诗意化,在这里“驮着夕阳”是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我们想象一下马牛载着很重的东西的画面,在迁移到鸟儿身上,就可以想象到疲倦的鸟儿在夕阳下飞翔的样子了。3.“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斜阳把江面染红了,在诗人看来是“斜阳掉到江上”这是诗人奇特想象的体现。4.“妆” “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红颜”指的是涂了胭脂的姑娘,通过“妆” “红颜”把芦苇人格化,在作者眼里,傍晚的芦苇就是涂了胭脂的漂亮姑娘,又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想象,把秋江的色彩美变现了出来, 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5.“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边天”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从“眠” “霸占”体会到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拟人的修辞恰到好处的描摹了花牛与自然融为一体,无拘无束,白云铺面半边天的画面。6. “花牛在从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 为什么说是“做梦”不说“睡觉”呢?这仍然是拟人化的说法,做梦可以梦见很多东西,引发我们想象,将太阳落山写成“偷渡”让内容更富有童趣。这两首现代诗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让现代诗更加生动,引发人们更过想象,两首诗中多次用到拟人的修辞,赋予了诗句不一样的灵魂,不得不让我们感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尝试着用拟人的修辞来仿照秋晚的江上写一句现代诗。在运用拟人手法时,我们要注意下面几点:首先,我们要细心观察,发现它的特点;其次要找准它与人的行为的相似点。最后就是合理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比如:憨厚的大地, 也披上了一层红纱。 (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练说。 )四、完成任务单。18 独立内化(6)分钟1.夕阳西下,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仿照秋晚的江上最后一句所运用的修辞写一写。清澈的溪水,也羞红了清澈的容颜。2.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还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仿照课文句式发挥想象力想一想, 写一写。小组讨论(5)分钟1.互相说一说自己所写句子运用的修辞以及有什么好处。2.想象一下小组内所仿写诗句所描绘的画面。3.比一比谁写的更好,适时完善。全班交流(4)分钟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教师总结(3)分钟本节课我们所学的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 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蕴丰富,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我们学会了用拟人的修辞来仿写诗句,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模仿这首诗,尝试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现代诗两首妆红颜拟人眠霸占做梦 偷渡19 第一单元课题4. 繁星总课时数:6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1 课时,共需 1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2. 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3.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4. 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2.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教法、 学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一次对分)个性化设计精讲知识(15) 分钟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 4 繁星)(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 雾 雨 电 ) 春天里的秋天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m 模型、楷模模m 模样、模具2. 查字典理解词语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 分小节读课文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1.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20 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 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蓝天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如今海上半明半昧的星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板书: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 3. 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 ”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 ” 表达了与星之亲密, 投机的伙伴之感。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看着满天的繁星,我 _ 。5.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 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出示关键句)比喻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 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21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我们的生活是的,是的,是的。教师范读,指导朗读。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任务单。独立内化( 6) 分钟(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渐渐地 _,我仿佛看见 _ _,我仿佛听见 _,我觉得_ 。小组讨论(5)分钟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渐 渐 地 _, 我 仿 佛 看 见 _ _,我仿佛听见 _,我觉得_ 。全班交流小组展示进一步明确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22 (4)分钟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 布置作业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 “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 繁星从前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年前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如今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23 第一单元课题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总课时数:7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1 课时,共需 1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3. 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教学难点: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教法、 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精讲知识(10 )分钟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 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 我们与环境)二、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24 独立内化( 5 )分钟初设情境,出示任务单。a. 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b. 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C.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小组讨论( 10 ) 分钟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各自的答案。4、教师巡视指导,适当给予帮助,启发引导。了解任务完成情况。全班交流(7)分钟一、小组汇报:1、根据情景,说一说本组的答案。2、其他小组补充。3、教师点评。4、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生: 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二、 动手实践,从我做起。1. 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 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2. 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教师总结( 3 )分钟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25 第一单元课题习作 1 总课时数: 8 节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本节是第 1 课时,共需 2 课时使用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学习从多个角度对选择的“好地方”进行推荐。2. 语言表述清楚明白,清楚介绍景点名称、地点、特色以及如何游览、注意事项等。3. 抓住这个“好地方”的特点,写清推荐的理由,吸引更多的人群。4. 分段叙述,突出重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先由个人制定,集备后再在原稿修改1. 写清推荐这个地方的理由。2. 分段叙述,突出重点。教法、 学法讲授法举例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一次对分)个性化设计环节1:教师讲授( 10分钟)【激趣导入】师:我相信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是我们的快乐天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推荐一个好地方(板书)审题指导,明确要求(出示课件)1. 读习作要求,把握习作重点。内容:推荐一个好地方, 要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2. 想一想这个地方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你准备从哪个或哪几个方面推荐这个地方,理清写作思路。明确:从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环境或这个地方的历史背景等方面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加以具体描绘,就能突出重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3. 教师出示习作范文(课件展示)例文:丽江古镇假期,我终于去了七彩云南,游览了向往已久的丽江古镇。丽江古镇最有名的是四方街。 一迈进大门, “哗哗”的水声便涌进了我的耳朵。定睛一看,大门口一部巨大的水车正不停地忙碌着。这部水车很大,与学校里的旗杆差不多高。丽江古镇的小路是青石板铺的,凹凸不平,但当听着脚板与青石板的叩响声时,我的心中是无比宁静的。路边是一座座石拱桥,桥底下流着的溪水清澈见底,水里有很多小鱼。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站在桥上,能听见哗哗26 的水声,在桥上走来走去的人们是这么悠闲,有的在太阳下散步,有的在桥上拍照。下午,太阳从屋顶上洒下来,古镇温暖极了。纳西族人民很爱种花,古色古香的屋檐下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一盆一盆的,非常可爱。老人们安详地坐在门口,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开心地笑,老人便也开心地笑了。晚上,是古镇最美的时候。酒吧一条街里,纳西族姑娘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她们唱的都是一些纳西族民歌,她们的歌声吸引了很多游客,游客们和纳西族姑娘一起唱啊,跳啊,高兴极了,晚上的丽江古镇变成了歌和舞的海洋。欣赏完歌舞表演,尝过鲜美的菠萝饭,拎着一大堆具有民族风情的小玩意儿,我满载而归,这里的一切都使我感到好奇和喜欢,让我回味无穷,乐不思蜀。4. 思路导航,技法点拨确定范围,推荐好地方。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熟悉的地方。介绍清楚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特点,让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例文中作者简单描写了丽江古镇的美丽、悠闲和热闹,引起读者兴趣。(3) 重点写推荐这个地方的理由, 可以写一个迷人的景点或几个地方,例文中作者介绍了丽江古镇的四方街、小路、石拱桥、酒吧一条街等,理由充分,令人向往。5. 写作方法分段叙述,突出重点。一篇作文的好坏与分段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分段合理,文章的层次感就强;分段不合理或不分段,让人读起来分不清轻重。推荐理由时要分段合理,每个段落要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内容和中心。本次习作,除了开头和结尾外,中间写丽江古镇值得推荐的几个游览地点, 这部分一定要分段叙述,每个理由一段,重点理由还可以继续细分段落,这样文章会更有层次感,也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种分段叙述,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单。环节2:独学内化,完成任务单(10分钟)1、思考:分段叙述,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是什么?2、自己特别喜欢且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向大家推荐这个地方。3、 根据刚才所学的分段叙述, 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段话,写出推荐理由,条理清晰。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