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例文.docx
2022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用到教学设计来协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圆的相识”是在学生已经相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相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相识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相识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相识的最终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相识,所以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中引出圆,再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然后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比较和沟通等活动,引导学生相识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驾驭圆的特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视察与思索、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供应了感性相识和直观阅历。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相识,加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已经有了肯定的感性积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详细化,同时已经学过了几种常见图形相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阅历性的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须要依靠详细形象的阅历材料来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前学的几种常见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探讨问题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故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圆的相关学问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都能获得,“学”数学就是“做”数学;而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了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自己的探究所得供应科学验证和学问深化、运用的机会。通过相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视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觉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学问说明一些日常生活的现象。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圆形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圆形物体的美。教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相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在黑板上板书“圆”字,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指名回答)生:十五的月亮、轮胎、月饼、圆脸蛋、唱片师:一个“圆”字让大家浮想联翩,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用你手上的工具动手画一画。问: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二、探究特征师:刚才大家用各种工具画了圆,但是,大家可能也发觉了,有的工具并不好用,而且大多数只能画一种大小的圆,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很便利地画各种大小的圆呢?是什么?生:圆规。师:对,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就是特地用来画圆的工具(生拿出自己的圆规视察),圆规有一个小圆柄,画圆时手要握住这个小圆柄,还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画圆时,针尖必需固定在一点,不行移动,两只脚要叉开,手握住小圆柄旋转一周。师: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生画圆)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用圆规画圆的过程(组织沟通)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大家看,我们在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要留意一些什么问题?1、留意圆规这个针尖要固定在一个点上,我们画的图形才够圆。(板书:1、定点)2、圆规的两只脚之间的长度不能变,否则圆形不能闭合。(板书:2、定长)3、要用手握住圆规的这个小圆柄旋转一周。(板书:3、旋转)师:同学们,现在大家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再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看看是否画得更顺畅了。(生画圆)师:现在大家都已经学会画圆了,那么同学们再想想,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画的圆都一样大呢?师:对!我们可以让两只脚固定,这样就可以画出固定大小的圆了。现在我们先拿出直尺,让针尖和铅笔头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把圆规固定好,在纸上画一个圆。师:这个针尖是什么?(圆心)用什么字母表示?(O)圆心,顾名思义就是圆的中心,刚才我们画的两个圆一样大,但位置不同,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什么来确定的?(圆心)圆心可以确定一个圆的位置,针尖固定在哪个位置,圆就在那个位置。(板书: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师:大家看这个刚才画的两脚距离是3厘米的圆,要是有人问这个圆有多大,你们怎么回答呢?(半径3厘米的圆),对这个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用什么字母表示?(r)(指导书写r,说说什么是半径,作相应的练习)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圆,比原来的圆要小得多。请你在纸上再画一个圆,比原来的圆要大得多。(生画)师:刚才我们画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谁来说一说: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确定的?(板书: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师: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这样的半径可以画几条呢?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小的竞赛,怎么样?在一分钟内看看哪位同学在同一个圆里画的半径又多又好。(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多数条半径)请同学们用尺子来量一量这些半径,它们的长度究竟是怎样的。(板书:在同一个圆里,全部的半径都相等。)师: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能确定圆的大小的线段吗?生:直径。师画一条直径,讲解: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什么字母表示(d)(做相应的练习)师:假如我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画直径,想一想:能够画出圆的全部直径吗?(板书:有多数条直径),同样在同一个圆里,全部的直径也相等吗?(板书:全部的直径也相等)师:请同学们量一量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发觉?(r=d=2r)师:我们来做个小嬉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比较快。(师报半径,生说直径;师报直径,生说半径。)师:大家还记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生拿圆片折,发觉沟通)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学得可真不错,大家有没有爱好接受新的挑战呢?1、推断题。(1)在一个圆中,有一个圆心,多数条半径,多数条直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圆内直径是最长的线段。( )(6)全部的半径都相等,全部的直径都相等。( )2、观赏图片。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支配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学问,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支配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验,相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究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驾驭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问。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牢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牢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相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另一方面,支配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支配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实力。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 驾驭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驾驭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娴熟地计算简洁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洁实际问题。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 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洁图形旋转90°;观赏生活中的图案,敏捷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说明结果的实际意义;依据详细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 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依据须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 经验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视察、分析及推理的实力。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2. 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三、教学中须要打算的教具和学具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老师还可以依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须要自己打算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依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老师还可以依据须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四、课时支配依据义务教化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看法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试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支配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支配如下,老师教学时可以依据本班详细状况适当敏捷驾驭。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二、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4课时左右5、通分.4课时左右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1课时七、数学广角(2课时)八、总复习(4课时)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第3334页例题1及P36,T13)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驾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绽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打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预习教材第3334页例题1。2、同伴合作,一个人打算纸盒正方体,一个人打算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3、把各自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绽开是什么形态,并标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面。4、思索:视察一下绽开的形态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5、练习:视察下面纸箱二、展示汇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2、沟通汇报。(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视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绽开的形态。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A、视察一下绽开的形态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老师留意订正。B、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3.小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齐读概念后,老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前后两个面:长0.7m宽0.4m,面积是0.7×0.40.28m左右两个面:长0.5m宽0.4m,面积是0.5×0.40.2m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0.7×0.5×2+0.7×0.4×2+0.5×0.4×20.35×2+0.28×2+0.2×20.7+0.56+0.41.66m或者:(0.7×0.5+0.7×0.4+0.5×0.4)×2(0.35+0.28+0.2)×20.83×21.66 m 答:至少要用1.66 m 硬纸板。(2)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三、课堂小结。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精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2、你发觉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结论: = 长×宽×2+长×高×2+宽×高×2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3、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学问)四、巩固练习。完成P34“做一做。”学生独立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0.5”没有乘以2?五、检测、反馈:(一)完成P36练习六T13。2、选择:(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A、 2×7×26×7×26×2B、(2×72×66×7)×2C、2×72×66×73、给一个长和宽都是 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学生探讨)A、(1×11×31×3)×2B、1×1×21×3×4C、1×1×21×4×3探讨得出:底面周长×高4个侧面的面积4、思索题: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须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长×宽×2+长×高×2+宽×高×2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依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试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相识概念,理解概念。另外运用现代化教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驾驭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使学生驾驭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培育学生抽象的概括实力。教学重点:驾驭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求一个数的因数,你想怎样求?2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3下面的数中,哪些是12的约数,哪些是2的倍数?1、2、3、4、5、6、7、8、9、10、11、12、13、12的约数有: 。2的倍数有:。4求下列各数的因数。25的因数有(),49的因数有(),17的因数有(),60的因数有()。5依据3×515,请你说出谁是谁的倍数?二、自学预设1、细致看例2,怎样找倍数?例如18,36的倍数是什么?2、倍数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有最大的倍数吗?有多少个倍数?3、倍数和因数有什么区分?4、同桌相互说说20内数每个数的5个倍数1、试着完成P13的做一做练习2、求出下面数的倍数12 4 6 15 20三、探究新知,展示沟通(1)出示P14例2: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小组合作。思索:求2的倍数有哪些,该怎样想?从最小的倍数找起,边找边列算式。你发觉规律了吗?2的倍数有多少个?为什么?得出2的倍数有:2、4、6、8、10用图表示为: 2 的倍数2、4、6、8、10(2)学生总结:只要把2与一个非0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多数个)强调:因为2的倍数有多数个,写不完,所以后面用省略号表示。(3)尝试练习。完成P14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圈、写,集体订正。(4)视察,为什么它们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呢?这些数的倍数中最小的倍数是多少?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是: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四、反馈检测 :完成P15题361第3题,先说说什么是倍数?再找出8和9的倍数2第4题,自己找出下列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再说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区分?3第5题,学生自己推断,并说出理由。4第6题,40以内7的倍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5拓展思维一个数是42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五、学生小结今日的学习内容。板书设计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只要把这个数与一个非0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视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相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驾驭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状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试验操作实力,发觉美和创建美的实力。教学重难点驾驭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状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沟通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觉什么规律。学生沟通老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特性质来推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二、课内练习。1.推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假如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三、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索: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当画多长?(2)在探讨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订正不足。四、练习:课内练习一-第1、2题。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相关作业。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一、教材说明:武汉教科院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0课数学问题巧解答二、教学目标:1、驾驭INT取整函数的用法;2、结合以前所学,实现INI取整函数的综合应用;3、分层目标:(1)编程实现教材中的实例;(2)更多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驾驭INT取整函数的用法。难点:实现INI取整函数的综合应用。四、教学打算:教材中的三个实例程序。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问题导入(2分钟)老师活动:复习上节课内容,演示取整的功能。学生活动:视察体验。过程师:前一课我们学习了PR和TYPE吩咐,也学会了怎样指挥小海龟来做数学题。今日老师要向小海龟提一个小问题,那就是“10/3=”,看它是怎样解答的。(演示:(PR 10/3=10/3),视察返回结果。)生:结果输出为10 / 3 = 3.33,小海龟将后面的数省略了,它只保留了2位小数。师:假如连小数都不须要呢?只须要返回3,该怎样办?我们可以用INT取整函数来实现。(演示:(PR 10/3= INT 10/3),视察返回结果。生:结果输出为10 / 3 = 3,小海龟将后面的数都省略了。师:大家不要以为小海龟出错了,而是我们指令小海龟,有意去掉小数。这个取整的功能,许多地方可以利用。用好取整功能,可以让我们的程序实现许多不同的功能。2、学习新知,感悟方法(20分钟)老师活动:演示完整例子程序,逐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活动:实践例子程序。过程师:演示例子程序,视察效果。生:测试不同的数。师:视察完整的程序,逐句说明。TO Z;主过程MAKE “X READ;读第一个数给XMAKE “Y READ;读其次个数给YMAKE “G :X;将第一个数放到G中IF :Y<:X MAKE “G :Y;假如其次个数小于第一个数,则将其次个数放到G中ZS :X :Y :G;调用ZS过程ENDTO ZS :X :Y :G;子过程IF AND :X/:G=INT :X/:G :Y/:G=INT :Y/:G PR :G STOP;关键,用到取整功能,推断能否整除,假如都可以整除,则表示找到最大公约数,输出结果,结束程序。ZS :X :Y :G-1;自身调用,让G减一。END(重点讲解关键语句,将之分解,逐一分析):X/:G=INT :X/:G;推断变量:X是否被:G整除:Y/:G=INT :Y/:G;推断变量:Y是否被:G整除AND;“并且”的意思,假如没有这句,则表示上面两个条件,有一个满意,就会使程序结束,明显是错误的。PR :G;用到了前课的学问,输出显示变量:G,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大公约数。生:上机实践3、自行探究,拓展运用(15分钟)老师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上机实践教材中其次和第三个实例程序。学生活动:动手实践,感悟实例程序,体会取整函数的应用。4、反馈展示,自我评价(3分钟)老师活动:展示优秀学生成果,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学生活动:填写P54页评价表格。延长拓展:你还能想到更多的取整应用吗?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实践尝试。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义务教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第10页例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培育学生的推理、视察、概括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隐藏着丰富数学学问。教学重点:相识并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驾驭肯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打算:微视频、微练习题教学流程:一、 导入:昨天同学们已经看了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得的地方?你有什么问题想要在课堂上解决的?这节课我们带着大家的问题一起再学3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二、新授课我们已经驾驭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依据什么来推断的?同学们揣测一下: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你能举出相反的例子吗?(学生举例)2、圈数探究:(下面请大家拿出百数表,在百数表中圈3的倍数。快速阅读一遍所圈的数,说说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哪些数字?3、提问:像推断2和5的倍数那样,只看个位上的数字来推断3的倍数,行不行?4、换位探究:引导发觉3的倍数与数字的依次无关。(1)老师发觉一个好玩的现象:百数表中有些数,比如27和72,都是3的倍数,像这样的数你还能说出几对来吗?这说明什么?(假如一个数是3的倍数,那么调换各个数位上数的依次,同样还是3的倍数。)(2)再出示几个3的倍数(三位数),交换各数位上数的依次,让学生检验是不是还是3的倍数。究竟怎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3)视察百数图3的倍数的特点,斜着看,你有什么发觉?(4)学生汇报发觉规律斜着看,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5)看书验证(师:看书,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并一边看书一边划出关键的词语。)5、老师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三、微练习题讲练。四、巩固练习1、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一个数,使这个数有因数3,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4 35 12 76 1982、实力练习推断下面的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33336669999 123456789876543213、把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并思索: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反过来呢?五、全课小结,延长新知。1同学们通过昨天微课视频的学习和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2请大家应用今日的探究方法,课后探讨其它整数的特征。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3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相识、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分。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详细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统计量(平均数或中位数),在与平均数的对比中体现中位数的特点。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激励学生酷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教学难点:恰当选择统计量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教学过程:一、相识中位数1、故事引入。李叔叔要去找工作,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找工作时,一般最关注什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切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的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员工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待遇不错,就去应聘了。可到了发工资,李叔叔不兴奋了。超市老板拿出了员工的工资表。某某超市员工月工资表单位:元职 员 月工资经 理 3000副经理 20xx员工A 900员工B 800员工C 750员工D 650员工E 600员工F 600员工G 600员工H 600员工 I 6002、思索与探讨(1)广告上说员工的月平均工资1000元,正确吗?(2)但大部分的员工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3)你认为应当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员工的月工资水平比较合理?3、沟通与沟通(1)通过计算,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没有错。(2)部分学生认为此广告存在欺瞒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员工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3)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3000和20xx,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地反映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生一:600元比较合适,因为得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5人。生二: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生三: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其它数的平均数。4、提出中位数和众数同学们分析得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水平,那就是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1)根据你们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强调:先按大小依次排列。)工资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共11个数,第6个数是中位数,是650。)想一想:平均数1000和中位数650哪个数表示员工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样理解的?(老师点明:平均数会因为一些极端数据的影响,不能很精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极端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切中位数。)(2)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呢?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众是多的意思,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00,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还应当关切众数。)二、找中位数和众数1、求下面每组数据的中位数。(1)请一列同学(人数是奇数)报体重,记录下数据,数据的大小未排列。(2)请一列同学(人数是偶数)报最近一次的测试成果,记录下数据,数据的大小也未排列。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明确: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以上两题都要强调先要将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而且比较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哪个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真实水平。2、请一小组的同学报年龄,记录下数据,找众数。并比较众数和中位数哪个能更好地反映同学们的年龄状况。三、学问应用1、课本89页第一题。明确: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出现偏大数或偏小数时,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就会特别接近,甚至相等。这种状况下,这三种数都能用来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2、课本89页第3题。明白众数是40,不是34。3、在一次射击竞赛中,战士甲和战士乙分别代表两个连队竞赛,获得成功者将代表连队参与全团射击竞赛,每人打5发子弹,成果如下:战士甲的平均分7.8环,战士乙的平均分8环。你想举荐谁?(1)说明举荐理由。(2)回放射击过程,战士甲10、9、10、10、0;战士乙7、7、8、10、8。(3)再次作出选择,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1、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2、怎样恰当选择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五、小调查同学们看过电视上许多竞赛活动,评委是怎样计算选手的得分的?你认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再求的平均数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哪个能更好地反映选手的成果?六、教学反思市教科所的领导听课的点评:1、重难点把握得好,一语道破;2、基础打得好,明确内涵,理论运用入木三分;3、学生紧密协作,参加学习,引人入胜;4、把学习与生活奇妙结合起来,独树一帜。个人缺憾:1、在同学们报出的实时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的比较还不够突出;2、练习量较少。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2、初步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驾驭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运用体积的单位。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驾驭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过程: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1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