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
,高考随堂体验,明考向,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忆教材,研考点,提能力,课时活页作业,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与内环境填图,(1)细胞外液是否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单细胞的生物有没有由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提示: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含有其他成分。没有,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而言的,单细胞可以与外界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想一想,(2)肝细胞、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什么?提示:肝细胞组织液;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淋巴和血浆。,二、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填空,有限的,外界环境,自身的调节,进行正常生命活动,(1)内环境稳定的人,其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吗?提示:不一定,如“植物人”。(2)肾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全身水肿?提示:肾炎病人出现蛋白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水分渗出增加,组织液中水分增多,从而出现了组织水肿。,悟一悟,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关系,内环境成分的记忆口诀,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浆血红要区分。,1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1三种“环境”的辨析,2“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请注意,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2012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胃中的牛奶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肌肉注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BCD,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答案:A,2.右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解析:根据图中几种体液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及意义,1人体血浆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2)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3)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4)体温失调发烧、中暑等。,特别提醒输液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其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稳态失衡的结果是细胞代谢发生紊乱。,3(2012温州二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4关于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77.53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解析:人体血液的pH一般在7.357.45;乳酸过多时会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然后H2CO3分解成CO2和水,排出体外。答案:A,例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解析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逐项分析如下:,答案D,例2(2011四川高考)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水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血糖调节及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因此大量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会与NaHCO3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CO2,因此血浆维持中性;肌糖原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CO2是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而不是O2。答案A,(1)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2)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1实验原理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流程,3实验对比分析,(1)图解: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2)结果: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3)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例3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二、实验流程:,(1)步骤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2)步骤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3)预测结果:A组:_。_。B组:_。_。(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现象与结论一起总结出来。,答案(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高考随堂体验1(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答案:D,2(2011广东高考)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双选)(),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且少部分组织液经淋巴管重新回流到血浆。下丘脑能分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素再促进肾上腺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如果血液中该激素过多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活动。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肝糖原不可以转化成淀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但是分解者的能量不会再流入生产者。答案:AB,3(2010江苏高考)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A、C、D选项所列举的现象均为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肺水肿症状是组织液增多的病理现象。答案:B,答案:D,5(2010上海高考)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解析:寄生虫寄生在淋巴管内,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从而使细胞间隙的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管内受阻、而在细胞间隙积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A,6(改编题)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能与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_。(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和_。(3)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有_。(4)下图为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图示,胰岛素可以促进图中_过程(填编号)。,(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引起内环境稳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细胞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构建模型时要注意,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但可携带O2。,答案:(1)血浆和组织液(2)细胞的代谢活动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3)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4)(5)如图,点击此图进入,课时活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