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试真题卷(4).docx
-
资源ID:22390941
资源大小:25.7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青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试真题卷(4).docx
2022年青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试真题卷(4)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_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比喻) 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对偶) C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拟人)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反语) 2.“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_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下列哪部古典文学名著?_ A西游记 B聊斋志异 C绿野仙踪 D红楼梦 4.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字体是_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5.汉字形体和结构上一次重大的突破,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变汉字的象形符号为书写符号的字体是_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6.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_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勇于交流 B在口语交际课中积极发言 C在家庭生活中积极交流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勇于表达 7.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_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 B C D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_ 朗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默读 A B C D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_ A娴熟(xián) 辗转(nin) 踽踽独行(y) 信手拈来(nin) B惬意(xiá) 延宕(dàng) 通衢广陌(mò) 掎角之势(q) C膏腴(yú) 围歼(qin) 矢志不渝(yù) 斐然成章(fi) D拓本(tà) 饯别(jiàn) 鸠形鹄面(hú) 并行不悖(bèi) 10.下列句子分句间用了对偶修辞格的是_ A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漫天风雪,水瘦山寒。 B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_ A飞鸟虽小,但是对飞机而言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它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 B航天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要培养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C经理安排小王去接待来客,而他自己却有事儿走了。 D尽管气候和环境都极端恶劣,他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成功。 12.红楼梦开篇,由神话引入正题,所引神话是_ A共工怒触不周山 B盘古开天辟地 C女娲补天 D精卫填海 13.中学“双基教育”是指_的教学。 A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 B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14.下列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原甲骨文表示“人体形态”的是_ A人、大、天、长、目 B夫、取、好、孝、保 C丰、甫、稻、力、年 D戈、矢、武、辟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 A安装 按规矩 言简意骇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B发韧 入场券 一股作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跻身 水龙头 川流不息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D羁绊 渡假村 自暴自弃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16.下列各组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_ A(1)非经批准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B(1)除非领导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领导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D(1)这样的事,她何尝乐意做? (2)这样的事,她何尝不乐意做? 1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_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18.杜甫著名的“三别”中没有以下哪首诗?_ A新婚别 B垂老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无家别 19.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_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20.以下不属于文学四要素的是_ A作者 B文本 C内容 D读者 2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 A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 穷源朔(shuò)流 B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fà)指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o)扰 一气呵(h)成 D化装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3.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4.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是_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叶甫盖尼·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25.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修辞手法的分析,有以下几位同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同时“千树万树”是夸张的手法,极尽渲染雪的大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夸张的手法,同时和下文欢乐场面形成对比,且第二句中的“愁”和“惨”两字语带双关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以“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象征“将士威武不屈的形象”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 26.以下有关汉语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_ A注重音韵、以声传情、用声写象 B汉语是“以达意为主”的组合 C现代汉语的词语结构单音节化趋势明显 D汉字是一种象形表音为基本特征的文字 27.关于语文教材的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 A语文课程内容最重要的承载载体 B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 C学生课外扩大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 D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 28.我走进牧场,看到漫步其中的牦牛从身边从容经过,那_的眼神,好像早已熟悉了陌生人的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司空见惯 访问 B熟视无睹 到访 C习以为常 来访 D漫不经心 造访 29.任何教学设计模式,都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_ A确立目标、导向目标、评估目标 B寻找目标、确立目标、评估目标 C寻找目标、导向目标、评估目标 D寻找目标、确立目标、导向目标 30.根据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_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3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因缘/因缘 机遇/际遇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 定势/定式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3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_ A古人说:“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短短十几个字深刻提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B今年,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焦点访谈不但要增加舆论监督节目量,还要真实、客观,并在“跟踪解决”上下功夫。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33.对于高尔基的海燕中“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中用到的修辞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 A这句话中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燕比作敏感的精灵,表达了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B“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的勇敢智慧及敏锐 C这句话共用到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寓含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有着坚定不移的必胜的信念 D“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它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坚定信心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一名言出自_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35.初唐四杰指的是以下哪四个人?_ A王之涣、杨炯、卢照邻、李贺 B王之涣、李贺、盂浩然、王维 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王勃、李贺、高适、岑参 36.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不包括_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研究学习 37.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 A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B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C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D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38.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指的是_ A读写听说的综合 B课内和课外的综合 C语文教科书和个人经历的综合D语文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综合 39.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_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12年级要多认少写。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 B C D 40.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_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_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4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4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 (1)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2)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3)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4)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都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 (5)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故。 A(1)对比 (2)借代 (3)设问 (4)拟人 (5)比拟 B(1)借代 (2)借喻 (3)夸张 (4)拟人 (5)比喻 C(1)比喻 (2)仿词 (3)设问 (4)反语 (5)比拟 D(1)对比 (2)借代 (3)设问 (4)反语 (5)比喻 4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请指出上述影视歌曲与下列哪部古典名著有关?_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D红楼梦 4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_ A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代表作有楚辞,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 C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野草等,他的文风不拘一格 D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风格,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其代表作,另有短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46.以下不属于文学四要素的是_ A作者 B文本 C内容 D读者 47.下列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原甲骨文表示“人体形态”的是_ A人、大、天、长、目 B夫、取、好、孝、保 C丰、甫、稻、力、年 D戈、矢、武、辟 48.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_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9.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_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50.阅读教学过程是_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