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配套课件1 (1).ppt
本章内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内容在高考时虽不直接考查,但考题无不由此而生。感觉简单未必掌握,认为掌握未必精准。化主干梳理为问题式梳理,变知识再现为能力提升。问题式梳理,创新记忆模式,提升复习效果!高考成败,根基在此,不可小觑!,一、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依赖_。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的生命结构层次既为_,又为_。(2)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是_。【点拨】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所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活细胞,细胞,细胞,个体,生物圈,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1.图1属于_,图2属于_。2.图1代表的细胞与图2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3.写出图1中下列结构的名称:_,_,_,_。4.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5.图1蓝藻细胞中无图2细胞中_,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拟核,细胞壁,核糖体,鞭毛,核糖体,叶绿体,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三、细胞学说1.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_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发育而来,并由_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_中产生。【点拨】细胞学说仅涉及到动植物细胞,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细胞统一,细胞,细胞和细胞产物,相对独立,老细胞,【思维判断】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能说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有无核糖体可作为判断某单细胞生物是否为真核生物的依据之一。()【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均具有核糖体,不能将有无核糖体作为判断某单细胞生物是否为真核生物的依据之一。,3.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也可能会进行光合作用。()【分析】一些原核生物如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4.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是一个群落。()【分析】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为不同的多个种群,不属于群落层次,群落应包括池塘里的所有生物种群。,考点的解读与透析是决胜高考的必经之路。本栏目内容为考试的重中之重,深入剖析重点难点,精准点拨知识误区,在剖析中归纳,在归纳中掌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点在握,才能高考无忧!,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与病毒有关的知识整合,【高考警示钟】1.虽然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可以在细胞中繁殖后代,所以也属于生物。2.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代谢活动,所以病毒的出现应该在细胞之后。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典例训练1】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省十几个市县的某种玉米患上了“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培养“粗缩病”病毒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B.“粗缩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所需原料来自于寄主细胞C.“粗缩病”病毒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D.“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寄主细胞,【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病毒无细胞结构,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即病毒培养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2)病毒的增殖在寄主细胞中进行,原料来自于寄主细胞。2.题眼:“粗缩病”由病毒引起。【解析】选C。“粗缩病”病毒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因此C项不正确。另外三项中涉及到病毒的培养、复制和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活细胞,是正确的。,【变式训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A类传染病。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禽类体内,对人是没有危险的B.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禽类传染病,但是它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C.禽流感病毒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D.禽流感病毒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解析】选C。禽流感病毒可以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它是生物;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活细胞,病毒体内的核酸是DNA或RNA。,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多样性(1)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各不相同。(2)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3)根本原因: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较小,较大,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细胞统一性(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3)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4)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技巧点拨台】易混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方法,【典例训练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D.该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和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2.题眼:“细菌”、“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由此可推出该生物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3.解题思路:可采用排除法对选项分析,对比原核生物的特征,得出正确结论。,【解析】选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细胞核,A项错。原核细胞中无线粒体,所以不可能由线粒体提供能量,B项错。无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项正确。据题意可知,该细菌可以利用色素吸收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所以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但其细胞结构中无叶绿体,D项错。,【互动探究】(1)能否用纤维素酶破坏这种罕见细菌的细胞壁?提示:不能。分析: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2)该细菌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提示:不遵循。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只进行无性生殖,因此该细菌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变式备选】两种细胞分别拥有下列特征:,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B.细胞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D.细胞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要晚【解析】选C。由表可知,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蓝藻。植物根尖细胞有细胞壁,但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胞进化顺序为先原核细胞后真核细胞。,显微镜的相关问题分析1.目镜、物镜(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像清晰时距装片距离越近。,2.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3.物像(1)显微镜所成像为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如观察“p”所成物像为“”。(2)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时,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偏离视野中央的方位相同,即在“左方”的向左方移,在“右下方”的向右下方移。,4.污物位置分析(1)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物镜、目镜或装片。(2)判断方法:先移动装片,如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如果污物不移动,再转动目镜,如果污物也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污物不转动,再转动转换器换用其他物镜,如果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物镜上。,【高考警示钟】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2)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视野,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典例训练3】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考查显微镜的使用。2.知识储备(1)高倍显微镜的正确使用。(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而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3)目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的关系。(4)视野中物像的正确移动方法。3.解题关键:正确辨析题目呈现的各种图,结合显微镜的正确使用进行分析。,【解析】选D。本题丙图是乙图放大后的物像,应选用甲图中组合。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顺序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物像位于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互动探究】(1)若乙图是在=100倍的组合下观察到的气孔数目(假定气孔正好充满整个视野),若转换为=200倍的组合,观察到的气孔数目理论上讲是多少?提示:2。分析:转换镜头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2倍,观察的范围是原来的1/4,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2)若在观察乙图时,视野中存在一污物,在观察丙图时,污物仍存在,由此确定污物最可能存在于什么位置中?提示:可能存在于目镜中。分析: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和装片,由乙图到丙图后,需移动物镜和装片,所以污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变式备选】甲图是洋葱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c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0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A.(1)(3);左上方B.(2)(3);右上方C.(2)(3);右下方D.(1)(3);右下方,【解析】选B。显微镜的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而物镜则相反,故要放大600倍应选择镜头(2)、(3)进行组合。甲图中c时期为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右上方的细胞处于该时期,要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为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实验探究题是高考中区分度最高的题目,该类题具有“三高”特点:难度高、分值高、失分高,本栏目通过实验案例分析、训练科学的实验思维,规范准确的问题解答,成功突破答题时常见的不善于利用题干信息理顺探究思路及作答时只知其意、但不能准确表达的两大障碍!,实验的改错与评价显微镜在实验中的使用【案例】图甲是显微镜下看到的菠菜叶表皮的一部分细胞,图乙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变形虫(通体近透明)。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观察菠菜叶表皮细胞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菠菜叶表皮,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2cm2.5cm处停止。用左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指出上述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加以修正:,_;_;_。(2)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甲与乙,在具体操作上的区别是_。,【命题人透析】(1)明确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显微镜光学部件的维护:凡是显微镜的光学部件,只能用特殊的擦镜纸擦拭,切勿口吹、乱用其他物品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损坏、污染透镜。调节物距:双眼从显微镜的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0.5cm1cm处停止。,(2)正确选择反光镜和光圈据题意“变形虫(通体近透明)”,可推断视野内亮度较大,因此应选择“平面镜和小光圈”;菠菜叶表皮细胞透光性较差,视野较暗,应选择“凹面镜和大光圈”。,【标准答案】(1)镜头应该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忘记加盖盖玻片,应将材料展平后盖上盖玻片物镜离玻片距离太大,物镜应降至距玻片标本0.5cm1cm(或0.5cm或1cm)处(2)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甲需要利用凹面镜和较大的光圈,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乙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阅卷人点评】(与【案例】中问题序号对应)得分要点(1)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尤其注意一些规范性操作方法,如镜头的擦拭。装片的制作要标准,不能缺乏必要的环节。(2)明确视野的亮度与材料的透光度有较大关系,观察透光度大的材料时,应将视野调暗一点。,失分案例(1)错答为“用试纸擦镜头”。错答为“应滴加1滴生理盐水”。答成“低倍物镜接近临时装片”导致答案模糊不准。(2)错答为“观察甲需要利用平面镜和较大的光圈,观察乙用凹面镜和较小的光圈”。,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ARS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植物细胞存在核酸、蛋白质、细胞核和细胞壁等物质或结构D.蓝藻体内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解析】选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2.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DNAB.都具有增殖能力C.都属于原核生物D.都含有核糖体【解析】选B。HIV属于RNA病毒,无DNA,无细胞结构,不存在核糖体,在寄主细胞中增殖。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存在DNA、核糖体,能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人体肿瘤细胞也能通过有丝分裂增殖。,3.2011年春季,在德国发生可怕的“溶血性肠炎”事件,多人因此而死亡,引起这种疾病的元凶是发生变异的大肠杆菌。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C.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不含纤维素D.大肠杆菌的DNA呈线形,【解析】选C。A项,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项,原核生物细胞只有拟核,无染色质;D项,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及拟核DNA均呈环状。只有C项是正确的,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不含有纤维素。,4.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A.B.C.D.【解析】选B。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而表现了细胞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是错误的,病毒无细胞结构。,5.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对应的选项:_;_。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0物镜20C.目镜10物镜4D.目镜10物镜40,(2)视野最暗的图像是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和_。(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体积”);若A组合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D组合,视野中细胞为_个。,【解析】结合题意和图示分析,中细胞数目最少,中细胞数目最多,可以推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此可以得出:(1)中组合应是D;组合应是C。(2)倍数越高,视野越暗,因此应为图,图像太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光圈。(3)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选择组合A,应放大100倍,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和体积。视野中细胞数由低倍到高倍应与视野面积成反比,由此可得出100倍视野中160个细胞,放大到400倍,视野中细胞数应为16016=10个。,答案:(1)DC(2)反光镜光圈(3)100长度或宽度10,实验设计与分析需要系统全面的实验理论和方法,本栏目将高中阶段的实验类型、原则、思路、方法、步骤及设计常规、常见失误等问题化整为零,分类归纳点拨并辅以案例说明。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实验大收获,高考大提升。,实验方法:显微镜类实验题的解题方法【理论指导】关于显微镜类的实验在命题时通常有以下角度:1.考查对实验材料的处理(1)材料选取: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及观察目标选择实验材料。如观察叶绿体的形态需选择含叶绿体较多的材料,而不能选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2)材料染色:有的材料观察目标明显,不需要染色,如观察叶片的保卫细胞和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有的材料需要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要用稀碘液染色。(3)材料状态:有的观察材料要始终保持活细胞状态,如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有的材料只有将细胞杀死固定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2.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3.考查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命题常考反光镜、高倍物镜的使用、物像的移动、异物的判断、视野明暗与物像清晰度的调节、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计算等。,【典例分析】根据下列提供的材料,完成相关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菠菜、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用品:略。以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为例分析材料选择、染色情况、玻片类型、细胞状态。,【分析】根据显微镜类实验的命题角度分析如下:(1)正确选材:观察叶绿体用菠菜的叶肉细胞,因为叶绿体分布于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观察线粒体用口腔上皮细胞,因为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含量多,且无色素遮盖。(2)染色情况:观察叶绿体不需染色,因为叶绿体本身呈现绿色,容易观察;观察线粒体需要染色,因为线粒体无色,不易观察。,(3)玻片类型:观察叶绿体的玻片标本属于装片,因为是从植物体上撕下来的;观察人血细胞的玻片标本属于涂片,因为选用的材料为液体。(4)细胞状态:两种细胞器的观察均为活细胞观察,虽然线粒体用了健那绿染色,但它对细胞没有毒害。,【拓展】(1)能用观察叶绿体的装片同时观察保卫细胞吗?提示:不能。分析:因为观察叶绿体用的是菠菜叶肉细胞,而观察保卫细胞要用菠菜叶表皮。,(2)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时,看到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应怎样调节?提示:调节反光镜。分析:因为视野的亮度决定于光圈与反光镜,光圈的大小影响的是整个视野的明暗,反光镜方向不正确,可导致反射到通光孔处的光线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