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2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安排和布局支配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建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娴熟的进行竖式计算。1.2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学问的精神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1.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2教学难点: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挚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生:想。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动身吧!二、新知探究(一)1、视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小组内沟通,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二)学习例1(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1、学生列出算式:35+2师:为什么用加法?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生独立完成。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3、学习竖式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师:你认为应当从什么数位起先计算?同桌的小挚友起先议一议。生说自己的看法。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起先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当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小组探讨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三)学习例21、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挚友们打算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当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假如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行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计算一下。学生自由算,老师巡察,适时帮助学困生。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生1:口算法。生2:摆小棒法。3、合作解决竖式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三、巩固新知(一)基础练习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二)综合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相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相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经验学问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实力。重点:乘法的意义,相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嬉戏导入1、拍手嬉戏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嬉戏。老师拍完后,请你仿照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也就是几个几?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全部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二、新授。1、出示主题图。师:今日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嬉戏是相同的状况呢?让我们详细来看看。2、小飞机项目。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习单中的13题。学生汇报。4、乘法的相识教学(1)揭示课题。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日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相识。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2)相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师介绍乘号的由来。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师:请你视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5、小练习。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三、巩固练习。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起先行动吧!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3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驾驭了15的乘法口诀,并能读能背能写能用。在这样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沟通实力,我准备引导学生用迁移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并采纳“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沟通学会编6的乘法口诀并能很好地驾驭和学会运用口诀!现代认知迁移理论以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人为代表。把迁移定义为: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通过思维对新课题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在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基础上发生学习转迁。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并会写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3、初步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实力和类推实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学习实力和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小组合作沟通的实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6的乘法口诀。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四、教学方法教法:老师讲解提问指导。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同桌沟通,小组合作。教具打算:60张课时作业纸,口诀卡片,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分钟)核心问题:你会背口诀了吗,会用口诀快速并正确求积吗?活动1:回顾15乘法口诀活动(1):背15的乘法口诀活动描述:指名四位学生分别背出2、3、4、5的乘法口诀,然后全班齐背一次。活动(2):对口诀活动描述:老师口诉15的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学生对口诀,目的检查学生对口诀的背诵状况。(为接下来学生能够迁移这些旧知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活动2:用口诀正确求积活动描述:ppt出示15的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请全班学生快速用口诀求积。目的检查学生对口诀的运用的状况。(二)教学新知(25分钟)会编口诀活动3:我是小小独创家活动描述:ppt示6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6个苹果,让学生看图填表、依据表写乘法算式,最终依据乘法算式编口诀,在课时作业纸上小组合作完成。(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沟通完成6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老师引导)。核心问题:你们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迁移我们学习的1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规律来编写6的乘法口诀吗?T: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啊,请听清老师的要求,先完成看图填表、依据乘法算式这两项任务,再思索一下迁移我们学习的1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来编写6的乘法口诀,听明白了吗?老师只给10分钟的时间给你们探讨学习,能做到吗?T:(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时)你可以像老师这样说那就更好了!一棵树有六个苹果,它代表了1个6,列乘法算式是1×6=6或6×1=6(汇报结束后,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回顾刚刚编写的口诀并板书,同时强调通过学习15的乘法口诀我们知道书写口诀时留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1、不能用阿拉伯数字书写;2、口诀怎么读你就怎么写)T:视察6的乘法口诀(板书内容),你发觉了什么规律?预设生:规律1,依据乘法算式写口诀,乘法算式的得数小于10时,我们在编写口诀时就要写“得”字,大于10时,结果是多少我们就写多少,把“得”字去掉。规律2,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得数都比第一个乘法口诀得数大相同的数!T:你们能通过学习15的乘法口诀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真棒!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已经运用了我们数学学习中特别棒的方法,叫做迁移的方法,你们是在迁移了1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来编写6的乘法口诀,迁移法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运用,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会写口诀T:谁能利用前面所学的15的口诀来说一说,在书写6的乘法口诀时应当留意哪些问题?(师问生答)读口诀活动描述:全班一起齐读板书,男女生分角色读。T:现在6的乘法口诀已经学完了,那么大家来读一读。首先全班齐读一遍。现在男女生分别读口诀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看谁读得声音嘹亮有自信!会背口诀活动4:乘法口诀我最会背活动描述:给一分钟的时间同桌互背,请两个同学背,看谁背的又快又精确,最终全班齐背一次。核心问题:你能依据编写口诀的规律来快速地登记口诀吗?T:依据6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看看谁记得快!(三)巩固新知(10分钟)会用口诀活动5:闯关大行动(三关)活动描述:ppt示(小猴摘桃、建房子、看图计算)核心问题:16的乘法口诀你们会读也会背了,会用吗?T:到目前为止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字的乘法口诀呢?预设生1:16的乘法口诀T:你们会读也会背了,会用吗?预设生2:会T:下面老师要对你们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你们有信念接受老师的考核吗?预设生3:有信念!第一关:小猴摘桃规则:一列6个人为一个小组(请学生站起来),假如在过程中有一个同学错了就不能帮小猴摘到桃子了!其次关:建房子规则;全班一起来闯关,速度要快!错了一块砖房子就建不起来了!第三关:看图计算规则:全班一起在课时作业纸背面列乘法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5分钟)T:你们真了不得!既会编口诀又会用口诀!你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独创家哦,给自己来点掌声好不好?T;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预设生2:我学会了合作学习六、作业布置课本61页做一做七、板书设计(在教学新知环节的生编口诀时边板书)6的乘法口诀1×66一六得六6×162×612二六十二6×2123×628三六十八6×3184×624四六二十四6×4245×630五六三十6×5306×636六六三十六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验形成“9的乘法”的一系列活动,理解9的乘法含义,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推算实力、归纳编撰实力。2、娴熟驾驭因数为9的乘除法。3、结合生活实践,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力及问题解决实力。教学重点: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娴熟驾驭9的乘除法运算。教学难点: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教学打算:教学平台9的乘除法教学过程:一、迁移与感知1、复习3、6 的乘法口诀。2、3、6、9之间的相互关系。(1)回忆:3的乘法于6的乘法有什么关系?(2)3的3倍是()3、揭示课题复习3、6的乘法口诀,回忆3和6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9的乘法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一)主动建构“9的乘法”1、视察与思索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视察、思索、感知。2、操作与感悟(1)学生独立完成:画弧线、填数、写出几个几。(2)沟通描述强化乘法含义。3、探寻规律合编口诀(1)独自推算下列一组算式的积(板书)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2)想一想:这一组乘法题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说)(3)编一编:同桌合编9的乘法口诀。(4)说一说a、指明介绍所编的乘法口诀b、说说编乘法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板书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5)看看想想:9的乘法口诀中有几句是新学的?4、自寻方法熟记口诀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5、嬉戏:九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6、独立写出交换题。(看书校对)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编口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两人合作编口诀,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适当降低了难度。给学生肯定的自由空间自寻方法、熟记口诀,便于学生真正驾驭学问;手指操的嬉戏使学变得好玩,也易于学生熟记口诀。(二)互动推出“9的除法”1、写出下列乘法口诀的“兄弟姐妹”。四九三十六 七九() ()×()=() ()×()=() ()×()=() ()×()=() ()÷()=() ()÷()=() ()÷()=() ()÷()=() 题1指名完成,题2独立完成后沟通。2、依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完成后沟通核对)六九五十四 三九() ()九七十二 ()÷()=() ()÷()=() ()÷()=() ()÷()=() ()÷()=() ()÷()=() 3、小结。通过“兄弟姐妹”的形式引进9的除法,学生易于驾驭,并且能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p48题2(1)尝试解答(2)沟通反馈板书:6×9=54(个)答:装满六盒一共须要54个苹果。2、p48题3 独立完成后反馈。3、p48题4媒体出示:水仙花(图略)9元玫瑰花(图略)45元(1)同桌合作编题(2)沟通并板书a、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买两盆花须要多少钱?945=54(元)答:略。b、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比水仙花贵多少钱?459=36 (元)答:略。c、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是一盆水仙花的几倍?45÷9=5 (元)答:略。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纳“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指引辅导为辅”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探寻规律,合编口诀;自寻方法,熟记口诀;手指操等途径,真正驾驭本课学问。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分析与表达的实力。整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加者和点拨者。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驾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打算课件、主题图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一、情景创设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与一个欢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二、问题探究师:同学们,参与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老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师:假如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知老师,我应当怎样贴呢?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师:小挚友们细致视察一下,依据我们摆的状况,你能发觉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师:假如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挚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学生尝试练习,进行探讨,再集体汇报,老师讲解: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师:假如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三、体验感悟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学问想一想,依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2.在小组内沟通,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3.汇报、沟通:依据学生填的状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四、实践应用1.课件演示:其实今日来参与这个欢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许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3.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识的挚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调皮,机智狗比身高的图)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遇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打开书P47,小组探讨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五、小结小挚友们,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呀?六、布置作业口算题卡做两页板书设计欢乐的动物倍的意义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教后随记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新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团聚,很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加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擅长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主动看法,让学生感觉特别好玩,在一种兴奋,主动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究,创新的欲望。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61、学问与技能:(1)相识刻度尺,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2、过程与方法: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仔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老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究竟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日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探讨。b沟通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许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肯定会是不同的。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打算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老师:肯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留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打算好的铅笔等物体。老师提出要求:a正确精确的测量自己打算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沟通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察指导,引导学生留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4.巩固提升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看理解实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支配。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推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精确的驾驭测量的方法。课后小结a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b老师总结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相识厘米和运用厘米测量1.相识刻度尺2.相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3.相识几厘米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相识,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能主动参加视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 导入1、 猜图嬉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嬉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预设:生:三角形。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老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揣测。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2、揭示课题师:原来小挚友是依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相识角!(板书:角的初步相识)二、 合作沟通,相识角(一)找角师:其实还有许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漂亮的校内,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究竟藏在哪?(二)感受角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情愿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2、请你拿出打算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觉?把你的发觉告知给你的同桌听!(沟通学习)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三)视察角1、刚刚图片上的角 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视察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同桌沟通角的特点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4、小练习:推断哪些是角。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推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视察活动角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视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动手操作(1):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觉了什么?学生视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2、跟同学相互比较角的大小比较时出现问题: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学生探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觉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师追问: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师小结:出示填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 );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五)画角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学问,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1、师示范画角。师: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2、课件展示。3、学生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4、学生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三、巩固练习:在生活中找角。孩子们画的真美丽!角还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是教室里,你能试着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有角呢?其实角的世界还有许多有意思的问题等着你去探讨、探究,假如你感爱好,下课以后再接着探讨吧!板书设计:角的相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驾驭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仔细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夫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假如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夫伯伯的小小测验。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口算: 10+10+20= 60-20-10=30+2+7= 15-7-8=2+8+30= 17-10-2=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根据从左往右的依次算的。你们可真棒。今日我们接着探讨连加连减的计算题,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学问驾驭的真是不错,都顺当的通过了农夫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一)连加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生: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其次组摘了34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2个西瓜。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大家提的问题都不错,那我们今日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当怎么想?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4、列式计算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学生口述后老师板书:28+34+22=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谁估计得更精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6、组织学生探讨:师:那究竟怎样精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议商议,然后生说老师板书: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学生分组探讨,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开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快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便利。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因为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其次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大家的估算实力可真强。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学问的状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出示练习题:笔算46+25+17=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生:运南瓜。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师:这个图又告知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生: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师:数学问题呢?生:还剩多少个?自己完整的读一遍。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学生尝试计算。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生2:90-58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出示练习题:90-58-30=三、巩固练习1、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挚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2、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54+20+16=72-6-40=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兴奋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引导学生经验相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过程与方法: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驾驭线段运用的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能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增加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推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工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始终)、毛线一根、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请小挚友每人拿出课前打算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沟通结果。2、师:现在请小挚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老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以学生感爱好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新奇心和主动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学问,做好了学问、实力与心理上的打算。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态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很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日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学问和本事。(板书课题:线段)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相识线段。(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2)老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肯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记(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别标记来表示它就是线段。: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爱好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剧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留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老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开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2、找寻线段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许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挚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师:孩子们真了不得,拥有一双会视察的小眼睛。沟通:指一指你最喜爱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小结:我们发觉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1)师:请小挚友拿出课前打算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挚友视察一下,在我们四周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视察、考虑两分钟)(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