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pdf
第二章检测第二章检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 55 分)1 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逻辑推导、抽象思维、提出猜想与假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2 2。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时速度为 54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08 km/h,则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为()A。36 km/hB。40.5 km/hC.54 km/hD。81 km/h3 3.小明同学为了估测某“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他从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厚度约 6 cm,若想估算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还需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A.石子的质量B。照片中石子径迹的长度C。照片中A点距地面的高度D.石子释放时距地面的实际高度4 4.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x1、t1和x2、t2,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A.C。B.D。v=5 5.一辆汽车以 20 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2大小为 5 m/s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 2 s 内与刹车后 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A。11B.34C.31D。436 6.右图为两个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B.在t时刻两个质点位移相等C。在t时间内B质点比A质点位移大D。在t时刻B质点一定在A质点前面7 7.(2017.11 浙江选考)杂技运动员在训练时的照片如图所示。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碰到水平桌面后反弹,如此数次落下和反弹.若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碰撞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vt图象中正确的是()8 8.从 16 m 高处每隔一定时间释放一球,让它们自由落下,已知第一个球刚好落地时,第五个2球刚释放,这时第二个球离地面的高度是(g取 10 m/s )()A.15 mB.12 mC.9 mD.7 m9 9.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 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 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 m/sC。 m/s1010.22B. m/sD. m/s2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3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 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1.00102s,g取 10 m/s ,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A。1 mB.1.25 mC.0.4 mD.1.5 m111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 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20.1v)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2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 sC.0 时刻的初速度为 10 m/s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 5 m二、非选择题(45 分)1212。(9 分)下图是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 50 Hz),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编为 1、2、3、4、5、6,量得s1=1。22 cm,s2=2.00 cm,s3=2.78 cm,s4=3。62 cm,s5=4.40 cm,s6=5。18 cm。(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s。(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 3 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3= m/s。2(3)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13.(9 分)短跑运动员完成 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 11。00 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 2 s 内通过的距离为 7.5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1414。(8 分)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在 A、B、C、D 四处填入数据)。-速度/(kmh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1)4591423751538C90ABD1052175961515.(9 分)一弹性小球自 4.9 m 高处自由下落,当它与水平地面每碰一次,速度减小到碰前的,试求小球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1616。(10 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 m/s 匀速运转,其左右两端A、B相距l=10 m.从A端把一个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 s,工件到达B端。为了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端传送到B端,传送带本身匀速运行的速度至少应调到多大?第二章检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1.D2 2.B设甲、乙之间的位移为x,甲、乙两段的平均速度v1= km/h=27 km/h;乙、丙之间的平均速度v2= km/h=81 km/h;则由甲到乙所用时间t1=;乙到丙所用时间t2=,则总平均速度v=40.5 km/h,选项 B 正确。3 3.D要知道曝光时间,A、B间的距离和A、B到地面的高度可通过砖的厚度得出,需要知道石子的平均速度,而这个速度需要知道A、B距最高点的距离,故选项 A、B、C 错误,选项 D是正确的,因为知道了石子释放时距地面的实际高度,也就知道了石子释放时距A、B的距离了.4 4。B由题得到,x1= t1,x2= t2,则两式相比得到,得到222,故 A 正确;由v=a1t1,又v=a2t2,故 C 正确;对于整,故 B 错误;由v =2a1x1,0v =2a2x2,两式相比得到,故 D 正确。个运动过程,x1+x2=(t1+t2),得到,v=5 5。B汽车的刹车时间t0=为x1=v0t1+正确。 s=4 s,故刹车后 2 s 内及 6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分别=202 m+ (-5)22 m=30 m,x2=204 m+ (-5)42 m=40 m,x1x2=34,B6.C7 7。B小球向下运动后,弹起来,所以速度先正值,后变为负值,选项 A、C 错误;空气阻力不计,小球加速度为g,则vt图象中的各段倾斜直线的斜率相同,选项 B 正确,D 错误.8 8。D设时间间隔为t,则有h= g(4t) ,代入数据解得t=22 s,第二个小球下落的高度h= g(3t)=9 m;故第二个小球离地高度为h-h=7 m,故选 D.9 9。B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1= m/s=4 m/s;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m/s= m/s ,故选项 B 正确。22v2= m/s=8 m/s;则物体加速度a=1010.B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5 m/s,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1111。C由v -2=1.25 m,B 正确。v2,对照x=(10-0。1v2)可知=0。1,=2ax可得x=10,解得a=5 m/s2,v0=10 m/s,选项 A 错误,C 正确。由v=v0+at可得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2 s,由v =2ax可得刹车过程的位移为x=10 m,选项 B、D 错误.1212.答案 (1)0.1(2)0。32(3)0。802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x=aT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 3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21313.答案 5 m/s10 m解析 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 1 s 和第 2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在第 1 s 和第 2 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运动,由运动学规律得2x1=x1+x2= a(2t0)2式中t0=1 s。2联立两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得a=5 m/s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x。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t1+t2v=at1x=+vt2设匀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则x=联立式,并代入数据得x=10 m。1414.答案 18565374解析 车的运动过程分两段,第一段是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刹车的反应时间内汽车的匀速直线运动;第二段是开始刹车后汽车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汽车的速度为v,减速时加速度为a,第一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即思考距离)s1=vt,第二段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即制动距离)s2=,则停车距离s=s1+s2=vt+,反应时间t和加速度a为定值,所以思考距离vt与速度成正比,制动距离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这样,A、B、C、D 处分别填“18”“56”“53”“74”。1515.答案 8 s解析 小球第一次下落历时t=1 s,落地前的速度v=gt=9.8 m/s第一次碰地弹起的速度v1= v,上升到落回的时间t1=2( ),第二次碰地弹起的速度v2=( )v,上升到落回的时间t2=2( ) ,第n次碰地弹起的速度vn=( )v,上升到落回的时间tn=2( ) ,nn22从开始到最终停止经历的时间t=1+2( )+2( )+2( ) s=(1+2s。2n) s=81616.答案 2 m/s解析 工件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摩擦力消失,工件做匀速运动。设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时间为t2,则t1+t2=t,根据位移关系,有l= t1+vt2联立上述两式,得t1=2 s,t2=4 s所以,工件加速时的加速度a= =1 m/s要使运送时间最短,只要使工件一直加速,那么工件加速到右端的速度v= m/s=2 m/s,要保证工件做加速运动,只要传送带的速度v传2 m/s,所以传送带的速度至少调到2 m/s。2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