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的心得体会感想范文5篇.docx
-
资源ID:22712689
资源大小:32.7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的心得体会感想范文5篇.docx
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的心得体会感想范文5篇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9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2022时代楷模陈立群学习心得2022年,年届花甲的浙江杭州中学老师陈立群拒绝百万年薪,远赴14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台江县义务支教。3年来,陈立群将自己的先进教育管理方法倾囊相授,动真碰硬、大胆改革,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为台江县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陈立群的到来,对台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其所展现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与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操,难能可贵。陈立群不孤独。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决战中,一大批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帮扶人员,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远赴千里之外,全身心投入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他们把他乡当故乡,为当地的发展走遍了千山万水,想尽了千方百计,吃尽了千辛万苦,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奉献给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陈立群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陈立群们的义举和精神值得全社会认真学习。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汇聚全部力量啃下最后的硬骨头,需要一大批像陈立群一样的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地区,将其聪明才智倾囊相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建设者。我们要对照陈立群的事迹,随时检视自身行为,坚守好自己的初心,认真履行好职责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2022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学习儿去贵州,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决定到1400公里之外的台江支教,陈立群与年已九旬的母亲告别时这样说。2022年,曾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军中学校长、头顶全国名校长光环的陈立群,从坚守30余年的岗位上退休。当时,国内多家民办中学向他伸出橄榄枝,年薪都在200万元以上,但他都一一婉拒了。当年8月,一次校长培训的机缘,他应中组部台江扶贫工作组和台江县委县政府之邀,毅然来到千里之外的苗山深处,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当问及有何条件和要求时,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扶贫支教。在浙江,这些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初到苗岭深处,陈立群还没能适应当地饮食的辣味,学校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怠惰的教风学风也让他频频皱眉:食堂设施老旧破损,住宿条件简陋脏乱;听语文课,一位老师讲了一刻钟,才回过神来讲错了;一位数学老师上课只凭信马由缰的发挥,根本没有准备教案;上自习课,交头接耳声此起彼伏,沉迷手机、无心学习的学生很常见。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与责任感。这是陈立群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要求,而这也成为他开始铁腕治校、改变学校积弊的精神动力。上任之后,陈立群将爱与责任作为台江民中的办学精神,从解决学生食堂吃饭问题开始,全面规范加强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推进校园教舍等基础建设,构建校园文化体系。不称职教师被调岗下课,吃饭不再排长队,全校实现寄宿制管理,学生散漫风气大大改变……短短半年后,台江民中的各方面工作均取得实质性突破,教师的精气神、学生的上进心、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培养骨干唤醒心灵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这是陈立群对支教工作的看法。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一时治校的成效如何长久保持?他把为当地培养骨干教师纳入了计划。和凯里一中的老师一起‘同课异构’,让我找到了差距,虽然压力很大,但确实能促使我快速成长。参与培训后,台江民中的一位老师感受尤深。在陈立群出资和推动下,台江民中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针对不同老师情况提出了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建立同样一门课,支教的老师讲一节、本校老师讲一节,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学习的同课异构教学方法。此外,陈立群针对台江民中教师大都毕业于本地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走出去培养制度,三年来,已经派出8批134名教师到杭州重点中学学习。2022年,贵州省教育厅成立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后,他义务授课,主动担任台江县初中、小学校长导师,并到贵州各地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余场,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超过一万人次,为当地培养起一支不走的教师队伍。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陈立群常常引用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凸显他对精神教育的关注。让山区的孩子从小立大志,成为陈立群的另一个计划。在台江民中教学楼上,镶嵌有三排显眼的大字: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这就是陈立群倡导的三志教育,他希望这些能成为引领、陪伴孩子一生的精神武装。在陈立群的推动下,台江民中开展了相应的系列励志活动,通过班会、成人仪式、升旗、演讲等,强化激发师生们对志的理解和思考。如今,台江民中的师生多了一个12·9励志节,每年这天,学生们都会在校园里种一棵志向树,写下自己的志向。一名学生写下:生命中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您像天上的星星,我可以循着光亮的方向,一直向前。学习2022时代楷模陈立群在陈立群的鼓舞下,苗乡的学子靠读书改变着命运。这是一位执着的校长对教育公平的践行,也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对教育均衡的呼唤。公平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长久主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公平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实现,但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面对积弊已久的现状和与东部的巨大反差,陈立群并没有抱怨环境,也没有气馁。他给苗乡教育带来的不仅是发达地区的管理方法、治校举措,更重要的还有治校理念、育人思想,以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一种情怀、态度和担当。在陈立群眼中,教育公平是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的出路和未来命运。他的家访足迹踏遍了苗乡的村村寨寨,他的理念很坚定,也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应有求知和发展的权利,每个家庭也都应有依靠教育寻求改变的机会。有教无类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教育理想。守护教育公平,我们不仅需要表彰楷模,更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保障,让像陈立群一样,有情怀、经验、理想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无怨无悔投身教育事业,改变更多学子的命运和家庭的未来。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