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pdf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含解析)(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分享经济由此产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 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 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 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 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其次, 它让个人崛起。 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 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 8 辆车子。这就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 1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摘编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重新定义分享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工业革命时代与分享经济时代的“发展形式虽然不同,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B。 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C. 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D。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 “微创业”变得简单而易实现。 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B. 分享经济一方面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 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D。 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3。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 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 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B. 文章运用例证法,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C. 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公平的功能。D。 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逐层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答案】1。 B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错,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创造物质资源,分享经济时代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分 配.C 项,错在“分享 经济产生原因不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而是社会资源的过剩。 D 项,因果关系错误,“微创业”实现是由于“分享经济”,不是“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2 题详解】试题分析:文中没有“带来产品数量的增加的表述,是产品过剩带来了分享经济。【3 题详解】试题分析:文中没有分享经济具有促进“社会更公平的表述,属无中生有。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 曲解文意、- 2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 ,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 项无中生有。(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碗羊肉汤金光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 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 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 100 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 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 “不错不错, 因地制宜, 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 ,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 月 8 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 日是县政府领导,10 日扶贫办,11 日县委办,12 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 月 19 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 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 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 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 ,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 ,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 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 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 无不称赞.中午 12 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 ,不准吃酒宴。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 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 仍然用羊肉- 3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汤招待.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 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 现宰现熬, 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 皱起眉头问: “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 ,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B.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C.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D.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 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 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5. 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答案】4. C 5. 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他希望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在荒岭上建立牧场。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 ,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6。 文章围绕“一碗羊肉汤”行文,标题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标题“一碗羊肉汤塑造人物形象,在市领导、刘乡长、张书记、县里不同层次的领导和“一碗羊肉汤”的关系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一碗羊肉汤”揭示文章的主旨,“一碗羊肉汤致使一个农场消失,发人深思,反映出农村脱贫致富中的若干问题,揭示文章的主旨。【解析】- 4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 项,“脱贫致富典型”错误,从文中来看,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从上文牧场接待一波波来的情节来看,小说的结尾也在情理之中。 B 项,“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错误, “肖像描写”文中没有体现, 文中主要使用语言、 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 D 项,“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错误,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故选C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那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从文中找出对刘乡长描写的语句,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文本第一段“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 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 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 100 万元的款,”,这里可以看出刘乡长头脑灵活能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 其次根据文本“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 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 二要搞好接待工作, 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刘乡长头脑很灵活; 接着从“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 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可以看出刘乡长一直在积极争取资金;最后从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的宰羊,使百姓脱贫致富的项目化为泡影来看,刘乡长的原则性不强,没有远见。考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来概括人物形象.【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是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旨、艺术效果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小说的形象和主旨,最后分析标题“一碗羊肉汤”与这些内容的关系。 本文的题目是“一碗羊肉汤”, 文本从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潮水般的羊群进牧场领导参观 ,每人一碗羊汤-把羊宰杀完-市扶贫办领导到来,申请贷款,由此可以看出“一碗羊肉汤是贯穿全文,可以看出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其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看, 全文围绕“一碗羊- 5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肉汤塑造了刘乡长、县委张书记、市扶贫办领导的形象;接着从文章的主题看,本文反映的是农村干部脱贫致富的问题,然而“一碗羊肉汤使长岭乡的脱贫致富化为泡影,由此可以看出“一碗羊肉汤揭示小说的主旨;根据分析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 ,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 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 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 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 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 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材料二: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6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 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 ,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 ,自 2018 年4 月 1 日起实施.(摘编自中计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 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 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 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 7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C.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 年比 2015 年同比增长两倍多。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要求实施后, 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B.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D. 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 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 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答案】7. C 8. D9。 优点便利、快捷、门槛低;缺点扰乱市场公平竞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前景是金融创新,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安全。【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两倍多”错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 C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新要求实施- 8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 消费者超过 500 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 B 项, “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 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由数据来看, 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 项, “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有误,从材料四来看,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故选D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优缺点”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预测的发展前景”。如材料三“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考生可以据此概括出优点; 如材料三“同时, 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这是存在的缺点;由人民银行颁布的规定和材料四最后“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 ,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这一内容来看,移动支付会越来越普及,会越来越安全。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作答。【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 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 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 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 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 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 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 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 9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4(34 分分)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 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 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 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建武七年,诏书微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 ,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申屠刚传)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B。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C。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D.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A. 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B. 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C。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D。 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B. 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C。 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D. 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 ,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答案】10. C 11. B 12. C13. 老百姓彼此交往,尚且还有至死不违反诺言的信用,何况是一国的君主呢!意见未被接受, (申屠刚)就以头(当做止轮木)顶住车轮,光武帝于是停止了游览。【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 拒绝纳谏的人容易阻塞,孤立阻塞的政治,是亡国的先兆。圣人不会把自己的专己独见当做高明,而以普世万物的众心当成自己的本心。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 如本句中“专己者孤”与“拒谏者塞”句式结构一致;“孤塞之政”与“亡国之风结构一致;“也句末语气词;“夫”句首发语词;“而”,连词,表转折。【11 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 项,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皇族的外戚,一般指皇帝外祖母、母亲和妻子的家族。文中的“冯指冯昭仪,平帝祖母;“卫”指卫姬,平- 11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帝母亲。【12 题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 项,“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错,第二次没有当面,只是写信.【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相与”,彼此交往;“没”,通“殁”,死;“负”,违反、违背;“然诺”,诺言、许诺;“于”,介词,引出对象。第二句得分点:“见”,介词 ,被;“听”,接受;“以”,介词,用;“轫”,止轮木,顶住。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申屠刚本性端方正直,常羡慕史、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族人都不得到京交游做官 ,中屠刚心中一直疾恨这件事。等到后来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便上书对策说:臣听说王者如果顺从天地,掌管官爵主持刑法,绝不敢将高官私授给自己的宗亲, 也绝不敢拿天罚来赦免自己的亲人。 陛下应顺从圣君的圣明之德,幡然觉悟过来,对内能与亲人和睦共处,对外杜绝所有奸邪阴谋.上书呈奏上去后,王莽便让元后下诏书说:“申屠刚所言都是离经妄说,违背大义,应罢官回家。”后来王莽篡位,申屠刚就躲避到河西,转到巴蜀,往来二十多年。等到隗嚣占据了陇右,他想背弃汉朝而归附公孙述。申屠刚游说隗嚣说:“我听说百姓所归顺的人老天就会成全他, 百姓所叛离的人老天就会放弃他。我想本朝光武帝躬行圣德, 兴举义兵, 恭奉天意惩戒恶人, 所到之处无坚不摧, 这真是上天所赐之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将军应当向上顺应天意, 向下报答人民的期望, 为国立功, 可以永远无忧.遭人嫌疑的事,圣人是绝不会做的。以将军的威望,即使远在千里,您的一举一动,能不慎重小心吗?现在玺书几次下达,委以国是昭示信用,想与将军共同承担吉凶祸福。老百姓彼此交往,尚且还有至死不违反诺言的信用 ,何况是一国的君主呢! 现在你到底怕什么又想要什么, 这样久疑不决呢?一旦有意外之变, 对上您辜负忠孝之士,对下您愧对当世贤众.预言没有到达时,当然是虚语,但一旦到达,又来不及了,所以我用忠言极力劝谏您 ,希望得到接纳。愿您反复思考我的谏言。隗嚣不纳,最后叛汉附从公孙述.建武七年,有诏书征召申屠刚。申屠刚将归,又写信给隗嚣说:“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拒绝纳谏- 12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的人容易阻塞,孤立阻塞的政治,是亡国的先兆。 圣人不会把自己的专己独见当做高明, 而以普世万物的众心当成自己的本心。顺应百姓者就会昌盛,违逆百姓者就会灭亡,这是古今共同的道理。将军是在布衣平民之时被乡人所推选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以忠孝闻名,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来, 就是因为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现在如果想决意侥幸行事, 哪里还有什么德义呢?”隗嚣不接受.申屠刚到洛阳, 拜为侍御吏,又迁为尚书令。光武帝曾想出外游览,申屠刚以陇蜀尚未平定为由, 认为皇上不应该宴逸享乐。 意见未被接受,(申屠刚)就以头(当做止轮木)顶住车轮,光武帝于是停止了游览。当时内外许多官吏 ,多半是皇帝自己选举出来的,又加上法令严密监察他们,群臣的公职事务都过于劳苦,那些尚书近臣们,甚至也被当众鞭捶仆地牵拽,可是群臣中没有敢上前直言的。而申屠刚每次都极力劝谏,又多次进言皇太子应当进入东宫,选任贤保,以成就太子大德,光武帝都不接纳。因他多次直谏有违旨意,几年后,被外放为平阴令.后来又征召回朝拜为太中大夫,因病辞去官职,在家去世。(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B。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 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 内心凄惨, 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C.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 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D.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15。 本诗情感丰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 13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在外,孤身一人。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说法错误,颈联中“千村杵”是作者想象,不是实写眼前之景。故选C.【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诗歌情感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