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自主加餐练17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pdf
自主加餐练自主加餐练 1717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一、区分表达技巧指出下列诗(词)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类型诗(词)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表达方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表现手法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修辞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用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议论白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侧面描写白描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动作描写虚实结合反衬视听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用典比兴对比对比用典拟人拟物、夸张拟人、借代比喻、夸张手法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错误错误!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喻、夸张错误错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错误错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错误错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错误错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设问、借代互文对比、借代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错误错误!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卒章显志结构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手法错误错误!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错误错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抑扬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二、辨清易混易错1借代与借喻铺垫试指出下面诗句中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借喻(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借代(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借代(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借喻(5)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李白于阗采花)借代(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借喻(7)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借代(8)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借代名师点拨: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 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2衬托与对比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衬托(反衬)(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对比(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衬托(正衬)(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衬托(反衬)(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对比(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衬托(反衬)名师点拨: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3渲染、烘托与衬托请指出下列诗歌画线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渲染、烘托还是衬托。(1)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手法:渲染分析:诗中“鱼戏莲叶东 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2)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手法:烘托分析: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真挚纯洁的深厚情谊。(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形象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手法:衬托(反衬或对比)分 析 : 运 用 了 衬 托 手 法 ( 反 衬 或 对 比 亦 可 ), 诗 人 以 春 鸟 、 春 花 之 改 “稀”“尽”“飞”,衬托出翠竹的“不改”。名师点拨: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 )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 )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一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 ;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 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三、高考题型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次韵尹潜 感怀陈与义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注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陈与义 :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 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戏呈孔毅父黄庭坚管城子 无食肉相,孔方兄 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校书 著作 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注管城子:即毛笔。孔方兄:即钱。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故有此称。校书:即校书郎,旧掌校勘书籍。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比喻。“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初望淮山黄庭坚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想见夕阳三径注里,乱蝉嘶罢柳阴阴。注三径: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对比.将离家时的装束(风裘雪帽)和现在的景色(紫燕黄鹂)进行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思念家乡之意;触景生情,引出下面的人生感慨,也为最后一联的写景抒情埋下伏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采 桑 子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注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欧阳修曾任颍州太守,盛夏之际游玩西湖,写下此词。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寓情于景。上阕中词人通过描绘荷花盛开之美景,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下阕中词人通过写赏花、饮酒、赏乐的热闹场景,表现了寄情山水的闲适。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