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19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 必修1.pdf
模块综合测评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北京时间 2015 年 12 月 22 号上午,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发射新型火箭 Falcon 9 FT(猎鹰 9 号 FT),并在发射 10 分钟后非常完美地回收了一级火箭,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第一。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1图中目前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A BCD2 2SpaceX 创造人类历史上太空不是梦。火箭回收使我们建立火星基地成为可能,为人类在火星建造城市铺平了道路,这是未来人类在火星上生活的重要一步。请问此星球是()ACBD3 3人类发射的火箭可以到达太空,表明该火箭已经离开了()A河外星系C太阳系B银河系D地月系4 4与图上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ACBD1 1B B2.2.C C3.3.D D4.4.C C第 1 题,目前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地球,读图,根据太阳系结构,图中序号代表地球,B 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是火星,是木星,C、D 错.是金星,A 错。第 2 题,读图,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是火星,是木星.C 对,D 错。是金星,是地球,A、B 错。第 3 题,人类发射的火箭可以到达太空,表明该火箭已经离开了地月系,D 对。但是火箭没有离开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A、B、C错。第 4 题,与图上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对.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太阳系天体共同环境特征 ,、错。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对.C 对,A、B、D 错.史书记载,公元前28 年“三月乙未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 ,居日中央据此回答 56题。5 5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C日冕层B色球层D内部6 6. “黑气活动的周期约为()A24 小时C一个回归年B11 年D一个恒星年5 5A A6 6。B B第 5 题,资料中记载的“黑气”是太阳黑子,它出现在光球层,但比太阳表面温度低,在太阳表面形成暗斑,看起来像是太阳变黑了一块一样,据此选 A.第 6 题,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其活动周期是 11 年,选 B.7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A A长江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力所导致的,不是太阳活动影响.故选 A8 8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ACBDC C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故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地壳运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故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的主要能量来源,故符合题意;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被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故符合题意。故选 C。9 9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B B太阳辐射能能量大但分布分散,A 错误。太阳辐射能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起重要作用,B 正确。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仅占极小的一部分,C 错。煤、石油等能源都可看作是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D 错。1010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的较少,因此,大部分太阳短波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C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长;反之越短D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 B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的较少,因此,大部分太阳短波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据此选 B。1111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C反射作用【答案】C1212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答案】B1313一般来说,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B散射作用D保温作用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D141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答案】B1515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答案】B1616下图中 A、B、C、D 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答案】C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1717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答案】C1818.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答案】B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 )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 题。1919. 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A太阳辐射C洋流B大气环流D下垫面2020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B南纬 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C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2121。 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自然界水循环中影响最大环节的是()A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D大气降水1919A A2020。C C2121。B B第 19 题,全球的水平衡是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的,而影响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最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选 A.第 2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区,大陆上的水平衡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水平衡为负值,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南、北两极地区,水平衡都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第 21 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华北地区,因此,对自然界水循环中地表径流影响最大,选 B。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完成 2223 题。地区亚洲干旱洪水主要灾沙漠化酸雨雪灾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欧洲非洲北美洲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干旱洪水水土流失南美洲大洋洲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害种类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2222.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A台风、洪水、沙漠化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C干旱、洪水、蝗灾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2323。 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 0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2222D D2323。B B第 22 题,根据表格内容,台风、飓风都是热带气旋,所以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D 对。第 23 题,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是因为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B 对.其他大洲大多也具有温带海洋气候, A 错。冬季温和,一月均温高于0 度,C 错。平原地形不是雪灾多的原因, D错。读我国季风区四座城市降水量月变化图,回答 2425 题。2424甲、乙、丙、丁对应的城市可能是()A甲城市为北京C丙城市为兰州B乙城市为昆明D丁城市为哈尔滨2525下列有关图中四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洪涝B乙城市冬季频繁遭受寒潮袭击C丙城市春末夏初降水偏多与台风有关D丁城市降水多是因为多地形雨2424B B25.25.A A第 24 题,北京的雨季一般在 7、8 月,不可能是甲城市;哈尔滨的雨季更迟,不可能是丁城市;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年降水量较少,不可能是丙城市 ;春季,昆明因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较少,故可能是乙城市。第 25 题,甲城市降水总量最多且有两个降水峰值,这与锋面活动(夏季)及台风(秋季)有关,应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洪涝;乙城市降水总量较大,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寒潮对其影响不大;丙城市春末夏初降水偏多,可能与梅雨有关;丁城市年降水量大,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主要与季风环流有关,从材料中无法判断丁城市多地形雨。二、综合题(共 50 分)262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4 分)(1)高空 C 比 D 的气压_(高或低)。地面 A 比 B 的气压_(高或低)。(2 分)(2)A 比 B 的温度_(高或低)。(2 分)(3)A、B、C、D 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并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4 分)(4)如果 A 地是海洋,B 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白天或夜晚),此时 A 地与 B 地间吹_风(海或陆).(4 分)(5)地面 A 与 B 之间吹_风(风向)。(2 分)【答案】(1)高低(2)高(3)顺画图略(4)夜晚陆(5)西北2727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_、_、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 分)(2)填出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_ ,_,_,_,_,_.(6 分)(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最重要的是 _循环。(2 分)(4)跨流域调水所影响的是 _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所起作用的是_环节(填序号)。(2 分)【解析】本题组考查有关水循环的知识。图中分别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根据水循环各环节特点填写即可。(3)人类大部分居住在沿海或距海较近区域,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补给量最大,因此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 4)跨流域调水是将不同流域的水体调配,所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对应;是水汽输送,且是从海到陆的水汽输送,因此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所起作用。【答案】(1)大气圈岩石圈(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3)海陆间循环(4)2828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某港务局拟在 A、B 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 A 处还是 B 处好?理由是什么?(3 分)(2)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自上而下对钻取的沉积物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3 分)(3)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3 分)(4)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河口三角洲堆积地形,其成因是什么? (3 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适合建港。第(2)题,流水堆积与水流速度有关,随水流速度减小,大的颗粒先沉积。第 (3)题,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第(4)题,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堆积地形,其成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答案】(1)A。A 是河流是凹岸,侵蚀作用强,是主流深水处.(2)砾石、砂、粉砂、黏土.流水沉积的特点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C 处初为河口下游,后为河口上游,所以沉积物是越向上部,颗粒越大。(3)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水流的主流偏向右侧的南岸,北侧因水流减少而出现泥沙淤积。(4)因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而成.29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性。(2 分)(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和_,其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3)该地区沼泽众多,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 分)(4)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 (3 分)【解析】第(1)题,该地三面环山,平原中开,气候冷湿,有冻土分布,故纬度较高;再联系所学,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之相吻合。第( 2)题,该地河流的汛期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形成的。第(3)题,该地区沼泽的形成与气候、地势以及冻土的分布等有关。第( 4)题,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淤积抬高河床,使水位季节变化增大。【答案】(1)东北整体(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3)气候冷湿(降水较多而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表层积水不易下渗.(4)森林面积减少,则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丧失;河流淤积,河流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增大。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