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pdf
-
资源ID:22751094
资源大小:673.8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4月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pdf
消费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 1 页(共 2 页) 绝密启用前 2022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消费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01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A 2B 3C 4D 5D 6B 7C 8A 9B 10C 11D 12D 13B 14C 15B 16A 17D 18B 19C 20C 21C 22A 23A 24A 25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B C D 27A B C D E 28A D 29A B C D 30A C 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1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32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3消费函数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揭示了收入和消费二者之间的影响。 34个人消费是指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个人消费实现的条件是家庭及个人收入的支出。 35消费者主权是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8 分。 36 (1)债券 A 的实际收益率=税前收益率(1-利息所得税税率)=8%(1-20%)=6.40%(3 分) (2)债券 B 的实际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购买价格=(1008%+100-103)/103=4.85%(4 分) (3) 因为债券 A 的实际收益大于债券 B 的实际收益率, 所以建议该投资者购买债券 A。 (1 分) 消费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 2 页(共 2 页)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37 (1)消费需求与总需求; (2 分) (2)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 (2 分) (3)消费与经济增长。 (1 分) 38 (1)消费者想购买的是什么商品; (1 分) (2)消费者为什么想买该种商品; (1 分) (3)如果消费者决定购买,那他准备在什么时候购买; (1 分) (4)如果消费者决定购买,那他准备在什么地点购买; (1 分) (5)消费者准备采取什么方式购买。 (1 分) 39 (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1 分) (2)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支出也会增长,但收入的增长不是全部用于消费; (2 分) (3)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2 分) 40 (1)要提高生产性投资率,使它占国民收入 10%以上; (2 分) (2)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 (2 分) (3)要有制度上的改革。 (1 分) 41 (1)消费战略; (1 分) (2)社会发展经济目标; (1 分) (3)社会资源状况; (1 分) (4)需要协调的其他政策: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2 分) 42 (1)消费结构中各种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构成比例,直接受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 生产状况及其供给结构的制约; (3 分) (2)新的产业的兴起,会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消费结构; (2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2 分。 43 (1)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 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 (1 分) 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 (1 分) 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加了人们的储蓄倾向; (1 分) 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1 分) (2)实际正利率的影响: 利率对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发挥作用; (2 分) 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更主要地是依据实际利率的变动。 (2 分) (3)风险预期增加的影响。 (2 分) (4)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