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北京卷含答案.pdf

    • 资源ID:2285562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北京卷含答案.pdf

    理科综合试卷第 1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2页(共 36页)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 30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0 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 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 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 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 约 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 若细菌能分解淀粉, 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 ,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菌落直径: C (mm)透明圈直径:H(mm)H/C 细菌5.111.22.2 细菌8.113.0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 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 1 F,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 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 1 F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 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 3 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 天后测定 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 2 g/m)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 ( 2 g/m) 浮水植物a22.301.70 浮水植物b8.510.72 沉水植物c14.61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 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 理科综合试卷第 3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4页(共 36页) A.植物 a 和 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 a 和 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 a 和 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 a 和 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4.03 米大口径碳化 硅反射镜 B.2022 年冬奥会 聚氨酯速滑 服 C.能屏蔽电磁波 的碳包覆银 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 合金筛网轮 7.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ABCD NaCl溶于水 电解 2 CuCl溶液 3 CH COOH在 水中电离 2 H与 2 C l反应能量变化 +- NaCl=Na +Cl 2+- 2 CuClCu+2Cl= 3 -+ 3 CH COOH CH COO +H 22 Hg +Clg =2HCl g -1 =183 kJ molH 8.2019 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 150 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 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 9 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 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A 族元素 B. 115 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 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3In OHRbOH 9.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链延长) () A.聚合物P中有酯基,能水解 B.聚合物P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聚合物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 D.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 10.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 2 FeCl溶液( 3 FeCl)Fe粉 BNaCl溶液( 2 MgCl)NaOH溶液、稀HCl C 2 Cl(HCl) 2 H O、浓 24 H SO DNO( 2 NO) 2 H O、无水 2 CaCl 11.探究草酸( 224 H C O)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室温下,0.1 -1 mol L 224 H C O的 pH1.3) 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 2Ca OH溶液(含酚酞)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 3 NaHCO溶液产生气泡 酸性 4 KMnO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25 C H OH和浓硫酸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理科综合试卷第 5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6页(共 36页) A. 224 H C O有酸性, 224242 2 =Ca OH+H C OCaC O2H O B.酸性: 22423 H C O H CO, 32242422 NaHCO + H C ONaHC=O +COH O C. 224 H C O具有还原性, +-2- 424 2+ 22 2MnO +5C O +16=H2Mn+10CO8H O D. 224 H C O可发生酯化反应, 2525252 HOOCCOOH+2C H OHC H OOCCOOC H +2H O 浓硫酸 12.实验测得 0.5 -1 mol L 3 CH COONa溶液、0.5 -1 mol L 4 CuSO溶液以及 2 H O的pH随 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 +- c Hc)()OH( B.随温度升高, 3 CH COONa溶液的 - c(OH )减小 C.随温度升高, 4 CuSO溶液的pH变化是 w K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 3 CH COONa溶液和 4 CuSO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 3 CH COO 、 2 Cu 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13.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b、c,则() A.此刻a的加速度最小 B.此刻b的速度最小 C.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此刻b向y轴正方向运动 D.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14.利用图 1 所示的装置(示意图) ,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在光屏上得到如图 2 中 甲和乙两种图样。下列关于 P 处放置的光学元件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 B.甲对应双缝,乙对应单缝 C.都是单缝,甲对应的缝宽较大 D.都是双缝,甲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大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16.如图所示, 正方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 一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边界从a点 射入,从b点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正电 B.粒子在b点速率大于在a点速率 C.若仅减小磁感应强度,则粒子可能从b点右侧射出 D.若仅减小入射速率,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变短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理科综合试卷第 7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8页(共 36页) 17.如图所示,a、b两点位于以负点电荷0Q Q( )为球心的球面上,c点在球面外, 则() A.a点场强的大小比b点大 B.b点场强的大小比c点小 C.a点电势比b点高 D.b点电势比c点低 18.2019 年 5 月 17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 45 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 卫星(同步卫星) 。该卫星()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19.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 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 6 次实验的结果。 组次 入射光子的能 量/eV 相对光强 光电流大 小/ mA 逸出光电子的最 大动能/eV 第 一 组 1 2 3 4.0 4.0 4.0 弱 中 强 29 43 60 0.9 0.9 0.9 第 二 组 4 5 6 6.0 6.0 6.0 弱 中 强 27 40 55 2.9 2.9 2.9 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 B.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 C.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 5.0 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1.9eV D.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 5.0 e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 20.国际单位制(缩写 SI)定义了米(m) 、秒(s)等 7 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 物理关系导出。例如,由m和s可以导出速度单位 1 m s 。历史上,曾用“米原器” 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秒。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 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1967 年用铯 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频率9 192 631 770Hz定义s; 1983 年用真空中的光速299 792 458c 1 m s 定义m。 2018 年第 26 届国际计量大 会决定, 7 个基本单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 (对应关系如图, 例如,s对应, m对应c) 。新 SI 自 2019 年 5 月 20 日(国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将对科学和技术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7 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 B.用真空中的光速c( 1 m s )定义m,因为长度l与速度v存在lvt,而s已定义 C.用基本电荷e(C)定义安培(A) ,因为电荷量q与电流I存在/Iq t,而s已 定义 D.因为普朗克常量h(J s )的单位中没有kg,所以无法用它来定义质量单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80 分) 本部分共 11 小题,共 180 分。 21.(18 分)用如图 1 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 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 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 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理科综合试卷第 9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10页(共 36页) 图 1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选 填“最上端” 、 “最下端”或者“球心” )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 定y轴时(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 )y轴与重锤线平行。 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 2 所示,在 轨迹上取 A、B、C 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 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 1 y和 2 y,则 1 2 y y 1 3(选填“大于” 、 “等于” 或者“小于” ) 。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已知当地重力加 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 图 2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 是。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 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 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 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 物体。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 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 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 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 22.(16 分)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纸面内有一正方形均 匀金属线框abcd,其边长为L,总电阻为R,a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从ad边刚 进入磁场直至bc边刚要进入的过程中, 线框在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 求: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2)拉力做功的功率P; (3)ab边产生的焦耳热Q。 23.(18 分)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给定电容值为C的 电容器充电,无论采用何种充电方式,其两极间的电势差u随电荷量q的变化图像 都相同。 (1)请在图 1 中画出上述uq图像。类比直线运动中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 求两极间电压为U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 p E。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理科综合试卷第 11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12页(共 36页) 图 1 (2)在如图 2 所示的充电电路中,R表示电阻,E表示电源(忽略内阻) 。通过改 变电路中元件的参数对同一电容器进行两次充电, 对应的qt曲线如图 3 中 所示。 a.两条曲线不同是(选填E或R)的改变造成的; b.电容器有时需要快速充电,有时需要均匀充电。依据 a 中的结论,说明实现 这两种充电方式的途径。 (3)设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换(2)中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可实现电容器电 荷量随时间均匀增加。请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 过程,填写下表(选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 。 “恒流源”(2)中电源 电源两端电压 通过电源的电流 24.(20 分)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仅为几米每秒,这与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 力有关。雨滴间无相互作用且雨滴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质量为m的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u,求这一过程中克服空气 阻力所做的功W。 (2) 将雨滴看作半径为r的球体, 设其竖直落向地面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 2 2 fkr v, 其中v是雨滴的速度,k是比例系数。 a.设雨滴的密度为,推导雨滴下落趋近的最大速度 m v与半径r的关系式; b.示意图中画出了半径为 1 r、 2 r( 12 rr)的雨滴在空气中无初速下落的vt 图线,其中对应半径为 1 r的雨滴(选填、) ;若不计空气阻力,请 在图中画出雨滴无初速下落的vt图线。 (3)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在各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其对静止雨滴的作用力为零。将 雨滴简化为垂直于运动方向面积为S的圆盘,证明:圆盘以速度v下落时受到 的空气阻力 2 fv(提示: 设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数为n, 空气分子质量为 0 m) 。 25.(16 分)抗癌药托瑞米芬的前体 K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 .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 323 2 CHNCH CH的键线式为 (1)有机物 A 能与 23 Na CO溶液反应产生 2 CO,其钠盐可用于食品防腐。有机物 B 能与 23 Na CO溶液反应,但不产生 2 CO;B 加氢可得环己醇。A 和 B 反应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 (2)D 中含有的官能团:。 (3)E 的结构简式为。 (4)F 是一种天然香料,经碱性水解、酸化,得 G 和 J。J 经还原可转化为 G。J 的 结构简式为。 (5)M 是 J 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 M 的结构简式是。 包含 2 个六元环 理科综合试卷第 13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14页(共 36页) M 可水解,与NaOH溶液共热时,1molM 最多消耗 2mol NaOH (6)推测 E 和 G 反应得到 K 的过程中,反应物 4 LiAlH和 2 H O的作用是。 (7)由 K 合成托瑞米芬的过程: 托瑞米芬具有反式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26.(12 分)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测定经处理后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废水中不含干扰 测定的物质) 。 .用已准确称量的 3 KBrO固体配制一定体积的a -1 mol L 3 KBrO标准溶液; .取 1 vmL上述溶液,加入过量KBr,加 24 H SO酸化,溶液颜色呈棕黄色;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2 vmL废水; .向中加入过量KI; .用b -1 mol L 223 Na S O标准溶液滴定中溶液至浅黄色时,滴加 2 滴淀粉溶液, 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 223 Na S O溶液 3 vmL。 已知: 2223246 I +2Na S O =2NaI+ Na S O 223 Na S O和 246 Na S O溶液颜色均为无色 (1)中配制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中加KI前,溶液颜色须为黄色,原因是。 (5)KI与 3 KBrO物质的量关系为 3 nKI6nKBrO()()时,KI一定过量,理由 是。 (6)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7)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 -1 g L(苯酚摩尔质量:94 -1 g mol) 。 (8)由于 2 B r具有性质,中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会造成 测定结果偏高。 27.(14 分)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 2 H和 2 CO,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41,甲烷和 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 i. 422 CHg +H O g =CO g +3Hg 1 H ii. 222 CO g +H O g =COg +Hg 2 H iii. 42 CHg =C s +2Hg 3 H iii.为积炭反应, 利用 1 H和 2 H计算 3 H时, 还需要利用反应的H。 反应物投料比采用 24 H OCH4:1nn():(),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 比,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 a.促进 4 CH转化b.促进CO转化为 2 COc.减少积炭生成 用CaO可以去除 2 CO。 2 H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从 1 t时开始, 2 H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单位时间CaO消耗率(填 “升高” “降低”或“不变” ) 。此时CaO消耗率约为 35%,但已失效,结合化 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2)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制高纯氢,工作示意图如下。通过控制开关连接 1 K或 2 K,可交替得到 2 H和 2 O。 制 2 H时,连接。 产生 2 H的电极反应式是。 改变开关连接方式,可得 2 O。 结合和中电极 3 的电极反应式,说明电极 3 的作用:。 28.(16 分)化学小组实验探究 2 SO与 3 AgNO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 2 SO,将足量 2 SO通入 3 AgNO 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 A 和白色沉淀 B。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理科综合试卷第 15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16页(共 36页) 浓 24 H SO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剂 a 是。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 B 可能为 23 Ag SO、 24 Ag SO或二者混合 物。 (资料: 24 Ag SO微溶于水; 23 Ag SO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 B 的成分 写出 23 Ag SO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加入盐酸后沉淀 D 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 F。推断 D 中主要是 3 BaSO, 进而推断 B 中含有 23 Ag SO。向滤液 E 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 B 中含有 23 Ag SO。所用试剂及现象是。 (3)根据沉淀 F 的存在,推测 2- 4 SO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 1: 实验一中, 2 SO在 3 AgNO溶液中被氧化生成 24 Ag SO, 随沉淀 B 进入 D。 途径 2:实验二中, 2- 4 SO被氧化为 2- 4 SO进入 D。 实验三:探究 2- 4 SO的产生途径 向溶液 A 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取上 层清液继续滴加 2 BaCl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 B 中不含 24 Ag SO。做出 判断的理由:。 实验三的结论:。 (4)实验一中 2 SO与 3 AgN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 2 SO与 3 AgNO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 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 2- 4 SO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29.(17 分)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 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 过、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 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 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 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 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 主要实验材料包括: 感染流感病毒后 63 天、21 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 D63、D21) 、对 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 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 合。 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30.(17 分)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 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 ,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 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 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 , 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理科综合试卷第 17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18页(共 36页) 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对等位基因控制。 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性性状。 杂交一与杂交二的 1 F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 位置上的 3 个基因( 1 A、 2 A、 3 A)决定。品系 1、雄性不育株、品系 3 的基 因型分别为 11 A A、 22 A A、 33 A A。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 1 A、 2 A、 3 A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 1、3 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 ( 1 YF) ,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 3 的优良性状与性状整合在 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 1 YF。 为制备 1 YF, 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 否则, 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 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 “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 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 ,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 其与 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31.(16 分)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 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在碳(暗)反 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 2 CO与 5 RuBPC()结合,生成 2 分子 3 C, 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写出两个) ;内部因 素包括(写出两个) 。 (2)R酶由 8 个大亚基蛋白(L)和 8 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 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中 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 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 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 DNA 中, 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 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 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 成”的推测?请说明理由。 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 a.蓝藻与甲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 2 CO的固定 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 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箭头所指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新形成的子染色 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核膜已解体,核仁已消失,无法观察到细胞核,故本题选 B。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技术 2 【答案】B 【解析】本题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是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靠学习记忆 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均优 于对照组,而学习记忆的产生离不开海马脑区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递兴奋,所以综 合分析可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通过促进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间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理科综合试卷第 19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20页(共 36页) 的联系,促进海马脑区发育,进而促进学习记忆,B 选项正确。 【考点】人脑各部分的基本功能,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 3 【答案】C 【解析】微生物培养基含有四类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碳源、氮源,A 选项正确;常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淀粉分解菌,涂布前需将菌液稀释,B 选项正确;淀粉分解 菌可分解淀粉,导致菌落周围的淀粉被分解,不能与碘液反应生成蓝色,故而出现 透明圈,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细菌分解淀粉能力越强,D 选项 正确;由题图可知,细菌 I 和形成的菌落周围都出现了透明圈,说明两种细菌都 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C 选项错误。 【考点】微生物的培养和筛选 4 【答案】D 【解析】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杂交后得到的 1 F仍为二倍体植物,所以 1 F经花粉离体培 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均为单倍体,D 选项错误。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 建,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A 选项正确;可 通过病原体接种实验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 选项正确;花粉离体培 养技术就是以花粉为外植体进行的组培,其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等植物激素,且在组培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激素的比例,C 选项正确。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5 【答案】C 【解析】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吸收水体中的N、P,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浮水植物 a 吸 收N的能力最强、吸收P的能力居中,沉水植物 c 吸收P的能力最强、吸收N的能 力居中,综合来看,投放这两种植物降低水体中N、P的效果较好,排除 A、B 选 项。投放植物后,植物吸收N、P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其种群密度将会增 加,C 选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植物 a、c 均为当地原有水生植物,故而投放 后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 选项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 【答案】A 【解析】SiC中的C、Si分别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第 VA 族元素,二者均为非金属 元素,形成的SiC为无机非金属材料,A 项正确。 聚氨酯中含有C、H、N等元素,三种元素不属于同主族元素,且聚氨酯为有机材料, B 项错误;碳包覆银纳米线由C、Ag元素组成,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但两种元素 不是同主族元素,C 项错误;钛合金是金属材料,D 项错误。 【考点】化学与材料 7 【答案】B 【解析】Na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且图中构成水分子的O靠近 + Na,H靠 近Cl,A 项正确;B 项装置为电解装置,阴极上生成Cu,阳极上生成 2 Cl ,该选 项中的方程式为电离方程式,而不是电解方程式,错误;乙酸为弱电解质,在水中 不能完全电离,C 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故 22 Hg +Clg =2HCl g -1-1-1-1 431kJ mol2436kJ mol243kJ mol183kJ molH , D 项正确。 【考点】化学用语,图像识别 8 【答案】D 【解析】Rb为碱金属,属于第五周期元素,故In亦为第五周期元素,In与Al同主族, 即为第A 族元素,A 项正确;115 49In的中子数为115 4966,质子数为 49,质子 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17,B 项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 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InAl,C 项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 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即碱性 3In OHRbOH,D 项错误。 【考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9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X连接Y,P的结构中存在酯基结构,该结构能水解,A 项正确; 对比X、Y的结构可知,制备P的两种单体是 理科综合试卷第 21页(共 36页)理科综合试卷第 22页(共 36页) ,由此可知合成P的 反应为缩聚反应,B 项正确;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C 项正确;因 乙二醇只有 2 个羟基,故邻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只能形成链状结构的聚合物,不能形 成交联结构的聚合物,D 项错误。 【考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10 【答案】B 【解析】A 项,Fe粉将溶液中的 3+ Fe转化为 2+ Fe,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 项, 2+ Mg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2Mg OH沉淀,多余的NaOH用稀盐酸中和,两个反应均不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项, 2 Cl能海于水并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能用水除去 2 Cl 中的HCl;D 项, 2 NO溶于水生成 3 HNO和N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物质除杂及氧化还原反应 11 【答案】C 【解析】A 项,往草酸中加入含酚酞的2Ca OH溶液,溶液褪色,可知草酸具有酸性, 2Ca OH与 224 H C O反应生成 24 CaC O白色沉淀,正确;B 项,由实验可知,在 3 NaHCO溶液中滴加草酸,有气泡生成,即生成 2 CO,说明草酸酸性比碳酸的强, 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北京卷含答案.pdf)为本站会员(侗****源)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