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关于土壤学实习报告四篇.docx

    • 资源ID:22899966       资源大小:50.32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关于土壤学实习报告四篇.docx

    2022年关于土壤学实习报告四篇关于土壤学实习报告四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与保藏。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目的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相识、辨识、了解土壤,熟识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学问。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3、学习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相识各种土壤类型。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驾驭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刚好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二、实习时间20xx年7月16日20xx年7月23日三、实习地点1、洛川县城工地2、安塞生态站3、火地沟4、火地塘林场后山坡5、高山草甸6、天坑草甸7、平河梁8、宁陕县红褐土剖面9、宁陕县寨沟村10、周至县马召镇四、实习用具1试剂:土壤学实习所用试剂有:10%的稀HCl、 酸碱混和指示剂、比色盘、比色卡及试纸,蒸馏水瓶。2仪器:GPS(或海拔仪)、地磁仪。3工具:手铲、镢、铁锨、剖面刀、皮尺(2米左右)。4小型土壤剖面盒及记载表格。五、实习内容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详细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改变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它是一个多孔多相系统,具有垂直分层性。土壤是自然演化的活化石,是记录地球沧海桑田改变过程的最有力也是最易获得的证据。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依据地形气候等因素所导致的陕西境内的土壤分布总体趋势,二是视察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基本性质等详细内容。(一)陕西土壤分布趋势依据陕西省的地势凹凸、地形、气候等条件因素,由北向南,依次可分为了渭北高原、关中盆地、秦岭山地等几个板块,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类型的土壤。所以,土壤的分布规律存在着地带性分布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垂直分布规律等特征。1、地带性分布黄土高原由东南向西北气候渐渐变得干冷,植被经验着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的过渡改变,地势渐次增高;黄土母质沉积规律与该生物气候规律相呼应,土壤质地越来越粗,因而,使得土壤的水分规律与此生态条件相适应。2、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在河流两岸,分布着一些受河流冲击影响的非地带性土壤。在渭河、黑河和泾河分布着潮土,由于常常受地下水的影响,铁的氧化还原交替,故在土壤剖面上形成黄棕色锈纹锈斑。河流冲击母质受上游地质构造的影响,其质地差异很大。3、土壤垂直分布随着海拔的上升,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变更,如降雨量、温度、植被、光照等。土壤的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秦岭山地土壤分布受到基带土壤及南北方气候差异,南北坡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差异很明显。(二)详细土壤观测依据陕西土壤分布规律,本次实习我们相继视察了黑垆土、塿土、潮土、黄褐土、淋溶褐土、水稻土、草甸土、棕壤、暗棕壤、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下面,就分别具体介绍以上土壤:1、 黑垆土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具有残积粘化层(俗称黑垆土层)的黑钙土型土壤。多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 甘肃东部、 宁夏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黄土塬地、黄土丘陵和河谷高阶地等地,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土类之一。(1)形成因素母质:黑垆土成土母质为第四季风成黄土。其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气候:黑垆土分布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潮湿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71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7.5,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2225,无霜期150210天,年降雨量320650毫米,79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5358%。干燥度1.252.0,年蒸发量16002400毫米,为降水量的34倍。气候总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少雪,春干秋湿,四季分明。生物:在疏松、养分条件丰富的黄土母质条件下,土壤生物和母质间旺盛的物质交换频繁,多于黑垆土深厚的腐殖质层 (80100厘米)。地形:主要地形为平坦的黄土塬面。 时间:8000-10000年以来(2)成土过程:腐殖质的累积过程黑垆土的腐殖质层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经长期的生草作用而形成,在相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形成腐殖质,并且大量积累。有机物质残体腐解后所形成的腐殖质与土壤中钙离子结合,并以薄膜形式包被于土粒和微团聚体表面,或富集于孔隙壁上,因而形成深厚的暗灰色的腐殖质层,即黑垆土层。钙化过程由于母质属于石灰性土,其钙成为黑垆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迁移元素。在夏秋高温多雨季,土壤中碳酸钙迁移明显,迁移机理有:与腐殖质络合迁移,有形成Ca(HCO3)2形式迁移。在剖面上形成假菌丝、霜粉状或者结核石灰新生体。黑垆土的次要成土过程还包括土壤的残积粘化作用,黄土覆盖作用、坡积洪积作用等。(3)剖面特征:耕作熟化层:厚度为3060cm,淡灰棕色,质地壤土粘壤土,有石灰反应,团粒和团块状结构。黑垆土层:5060cm,暗灰色,多蚯蚓粪和虫孔。块状结构,有白色菌丝体。碳酸钙淀积层:黄棕色,粘壤土,与母质层过度不明显。钙离子与胡敏酸反应产生絮凝沉淀。块状和拟块状结构。母质层:黄棕色,粘壤土。(4)农业性状:黑垆土的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且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适耕性较强,已全部为耕作土壤,利用时应实行措施制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扩大浇灌面积并增施有机肥料。2、塿土塿土,又称为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潮湿气候与落叶阔叶林为主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壤的淋溶淀积明显,有粘化现象,具有褐色的粘化层,属于半淋溶土纲。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渭河和山西汾河盆地的台塬和高阶地之上。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2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珍贵财宝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需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殊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学作为主要探讨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爱护方面发挥着干脆而又重要的作用,特殊是土壤学的探讨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学问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学问,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视察探讨,初步驾驭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育学生初步科研实力;同时使学生相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爱好和酷爱。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途: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动身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动身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动身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视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状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化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试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实习记录: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路途: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观测点一:星沙镇东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楚,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改变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观测点二:春华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观测点三:茶科所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须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肯定的名气。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剧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倒塌,破坏后难以复原。其次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经纬度: N26°41.652 E113°58.030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花岗岩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花岗岩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观测点六(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三):黄洋界西北坡319国道旁海拔1248m处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经纬度: N26°37.453 E114°07.029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花岗岩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渐渐削减,铁的活化度渐渐增大;粘粒含量渐渐削减,粉砂粒的含量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潮湿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剧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观测点七(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四):黄洋界东南坡319国道傍海拔925m处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经纬度: N26°34.941 E114°07.362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板页岩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花岗岩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潮湿,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马路旁海拔245m处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石灰岩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复原。水土流失严峻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经纬度: N26°33.097 E113°37.229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成土母质:板岩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简单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志向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经纬度: N26°53.530 E113°22.514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成土母质:板页岩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剧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像,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二、实习内容与分析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织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困难,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其次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样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3.2水平地带性分布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3.1土壤剖面挖掘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视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视察,因此很好地驾驭了其原则和方法。在野外调查探讨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仔细的、细致的视察探讨,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改变状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削减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积累,不具代表性。应当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需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视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留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须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需按标准进行。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视察和记录。视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视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视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3.3土壤标本采集为了在试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须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三、个人总结与建议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学问。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相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相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学问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相识,从抽象变得详细起来,我学习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仔细指导。在实习中初步驾驭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肯定的了解,合理支配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留意探讨的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一些考察的细微环节,充分相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爱好。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主动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视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意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须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3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分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常常地,适量地供应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实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确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很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学问,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驾驭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试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试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溢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视察探讨,初步驾驭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育学生初步科研实力;同时使学生相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爱好和酷爱。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亲密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学问,开阔眼界,增长学问,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2熟识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3驾驭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供应依据。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5熟识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缘由及防治对策措施。6驾驭土壤剖面挖掘方法,驾驭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视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识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视察。10通过综合实习,增加珍惜、爱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须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视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详细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探讨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二、实习时间和地点1、 实习时间 :2、 实习地点:3、参与人员 : 指导老师级别专业组别第组组员第一天 实习地点: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详细支配,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支配,参与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运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终特殊强调实习期间要留意的事项,包括平安等等。其次天20xx年12月30日 实习地点:沿途视察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视察、鉴别岩石标本。视察山地红壤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视察林场建立的各种休闲消遣设施及立体养殖模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视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第三天20xx年12月31日 实习地点:校内,试验室和水保园。参观水保园,去试验室视察岩石标本、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视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博学楼后视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下午在试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4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改变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土壤学作为主要探讨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需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峻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加。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探讨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溢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视察探讨,初步驾驭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育学生初步科研实力。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目的:相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驾驭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途是:棘洪滩水库旁边-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视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状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沟通。土壤剖面状况见表1-5。二、实习内容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详细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协作,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变更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亲密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很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终归有着本质上的区分。人类是依据自己的须要,根据自己的意图,以肯定的方式和措施,参加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化,这是自然因素所不行比拟的。假如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需高度警惕的。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旁边、积肥坑四周和坟墓旁边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3)假如发觉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探讨熟化土壤外,一般应变更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困难,应依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3、剖面挖掘时应留意的事项(1)剖面视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视察和拍照。(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视察后再分层回填。(3)视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视察结果。(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视察时,剖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关于土壤学实习报告四篇.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