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分享的西安景点导游词合集.docx
2022年分享的西安景点导游词合集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西安景点导游词,仅供参考。西安景点导游词(一)中国明西安府城墙。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 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 1572) 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 (1736 1795) 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 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城 墙周长 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 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 大新建的。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 迹。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 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 12厘米。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 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 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 个。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 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 之内。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 南城角台为圆形外,其他 3个为方形。据发掘得知,这 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 角未动而保留下来。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 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 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 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 6座。除南面箭楼下无门 洞外 (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 门洞高宽 6米,深19.5米。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 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 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 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 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楼的背面有两 层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护城河宽20米,深 10米。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全面整修。西安景点导游词(二)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西安景点导游词(三)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大明宫遗址作为盛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西安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保护好大明宫遗址就是保护盛唐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的中心。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见贵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实测殿址南北长130多米,东西宽70余米。西安景点导游词 (四)中国明西安府城墙。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 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 1572) 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 (1736 1795) 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 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城 墙周长 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 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 大新建的。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 迹。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 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 12厘米。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 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 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 个。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 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 之内。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 南城角台为圆形外,其他 3个为方形。据发掘得知,这 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 角未动而保留下来。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 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 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 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 6座。除南面箭楼下无门 洞外 (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 门洞高宽 6米,深19.5米。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 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 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 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 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楼的背面有两 层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护城河宽20米,深 10米。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全面整修。西安景点导游词(五)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