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docx
-
资源ID:22946379
资源大小:62.01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docx
2022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相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二、教法学法数学应当是学生生活中不行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觉,从发觉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学问,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概括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须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胜利,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学问与实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三、教学过程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1.导入部分: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留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新课部分现在科学认为“学问并不能简洁地由老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相识以及本课的学问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视察、比较、探讨、实践等方法探究新知,详细设计如下: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学问阅历,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力和概括力。3.练习部分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留意力的时间短,易疲惫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嬉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实力主动参加,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4.总结部分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学问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找寻数学学问,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留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加意识,引导学生参加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学问,培育创新意思,熬炼动手操作,应用学问的实力。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2.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相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觉事物中隐含的简洁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常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增加对数学的相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教学内容是发觉生活中熟识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态、大小的改变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2.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洁图形的改变规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相识。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洁的规律说明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沟通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视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能够视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学问点最基本的基本。2)、教学难点:发觉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楚。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敏捷,这就须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爱好。找规律这个学问点相对来说很简洁,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学问,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爱好,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根据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洁的颜色规律到形态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觉规律,最终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三、说教法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漂亮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许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事物的规律供应了许多素材。所以在教学时,特殊要留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另外,还留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视察、试验、揣测等活动去发觉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化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纳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1.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爱好2.引导探究,进一步相识规律3.联系生活,发觉规律4. 动手操作,摆出规律,巩固发展5.教学总结四、说学法本节课要让学生发觉生活中熟识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态、大小的改变规律,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学生在学的时候主要采纳以下几种方法1、视察比较法;2、探讨沟通法;3、练习法;4、动手操作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小挚友们喜爱看魔术表演吗?(喜爱)今日老师来变个魔术,猜猜老师今日会变什么?学生说()说完后,老师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红花,又问:猜猜老师还会变出会什么?(生猜)接着老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紫花,接着让学生猜猜老师下面一朵是什么花?学生说,老师出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让学生猜下一朵是什么,接着把花全部拉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花是怎么排的(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师:看来规律能告知我们接下来的花的颜色。那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这部分设计是依据儿童爱猜的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没有规律的东西,学生猜不准,接着让学生猜有依次的花朵(即有规律),学生一片兴奋,这样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对比揣测中意会,积累感性阅历,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动身,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爱好,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供应了思索、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二)新授师: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呀?(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挚友的节日,有一个一年级小挚友正在布置教室,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布置得美丽吗?出示课件:师:谁能说一说天花板上有什么?是怎么排列的?1、出示主题图,引导视察:小花是怎样放的?灯笼是怎样放的?小旗是怎样放的?同学们站得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师: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来探讨它的规律呢?生1:红旗按红黄、红黄这样排列的。花是按绿紫、绿紫排列的师:他是从生:颜色上视察的。生2:他们都是一种一个的。师:哦,你是从数量上来视察的,也就是XXX对吗?(老师边说边板书:XXX)2、小结:小挚友真厉害,发觉了这组图形不仅在形态、颜色上有规律,而且在数量上也是有规律的。3、讲解例1,课件出示例1,后面一个应是什么?师:小挚友们,你能猜猜后面一个应当是什么吗?请在你的书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说理由4、师小结:像这样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这样的称为一组,像这样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我们就把它称为有规律。让学生练习说“红旗是一面红一面黄重复排列,花是一朵绿一朵紫重复排列”5、闯关嬉戏(小挚友们真聪慧)师:你能应用你刚才学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闯关嬉戏吗?看看谁闯关又快又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红苹果。(1)第一关,摆一摆课件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为一组,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小组探讨后汇报。(2)其次关:涂一涂课件出示例3,同桌沟通,并说一说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应当怎样来涂?(3)第三关,猜一猜课件出示做一做,把题目改成,猜一猜是什么颜色的?先让学生猜,再独立完成。6、生活中的数学(1)先小组探讨再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比如说:我们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图案。(2)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摆放的,请看(播放动画)7、小结师:小挚友们,能说说你今日学到了什么吗?8、拓展练习师:小挚友,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学到的学问来设计你的作品吗?用打算好的圆片按肯定的规律摆一摆,可以摆成条形的,也可以摆成正方形的。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边展示边说:我设计的是xxx的图案按一个x一个x依次重复排列。板书设计:找规律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称为有规律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化,有许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学问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 ”“百”有一个感性相识。3、通过生动好玩的活动,经验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4、在相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实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念。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敏捷的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纳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支配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视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同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四、教具和学具:为了顺当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供应学生熟识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识又新颖,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爱好。五、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加者和创建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支配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A、激趣导入这个环节我主要支配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竞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协作,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样”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留意视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假如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假如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支配,从学生学问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B、操作探究依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化阶段数学教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供应了他们熟识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索,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起先建立。(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假如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精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打算。(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实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相识,进一步相识100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便利、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觉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学问,支配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2)脱离实物,强化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学问的相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详细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3)小嬉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嬉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爱好,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状况。(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学问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育。我今日的说课内容就这些,感谢大家。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相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相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绽开教学的,驾驭本课学问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打算,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相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明确时、分的含义,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2)、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通过视察、操作、思索、探讨等活动,初步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胜利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1时=60分,理解时、分的进率。难点:相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二、学情分析:“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生疏,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相识,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相识时间的状况也是各不一样的,有的已经能娴熟地认读整时、半时,甚至几时几分的时刻,有的对钟表还不熟识,应当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时间还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因此,我细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驾驭新知。三、教法、学法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嬉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留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生参加的主动性。2、发挥课件的协助教学功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通过仔细视察、合作探究对学问进行迁移、重组,达到相识、理解学问的目的。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学问。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番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四、教学程序(一)、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大家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钟表的声音,我们已经上一年级了,大家是不是按时起床,上学、放学、睡觉呢?我的小侄女和你们一样,也上一年级了,她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出示图片起床7:00;上课8:15;放学3:30;睡觉8:50)让我们瞧一瞧,她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睡觉的(课件出示挂钟,学生读时间)什么时间你不熟识、不会读?学生发觉钟面上的时间在上课、睡觉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一种认知上的冲突,学生急于弄清晰是什么时间。这一环节奇妙地从老师侄女的作息支配进行认整时、半时的复习,同时学生发觉有两个时间没学过,学生利用已有阅历进行揣测,在出现不同看法时进行质疑,激起学生想弄懂学问的欲望,心理上产生了剧烈的“我要学”的冲动。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本堂课就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动身,选择“老师侄女的一天”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时间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关,能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相识时间。(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相识钟面刻度(1)学生视察学具钟,小组沟通,老师巡察。(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3)探讨: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4)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5)学生把结果填在P81的钟面刻度图上,尝试用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大格刻度各表示几分。(6)沟通记忆方法。相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用1小格1小格地数或5小格5小格地加的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采纳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相识、新发觉,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1)学校究竟什么时候起先上课呢?(8时15分)情愿把你相识时间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吧。(2)指名学生介绍方法,老师进行小结。(3)(把例1的3个钟面帖在黑板上)指名学生读出时间。(4)指名学生上黑板两种表示方法写,其它学生进行评价,找出写时间时应留意的问题。(5)嬉戏: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认读时间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优化各种不同的认读方法,又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在试写时间时,学生参加评价,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推断实力、表达实力,学会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待同伴,还由于评价过程留下的深刻印象,特殊记住了分钟数不到10,就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而击鼓传花的嬉戏则寓练习于玩乐之中,避开了单纯练习的枯燥乏味,更使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三)、相识时、分的关系(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视察沟通。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仔细视察时针的改变,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设计意图采纳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晰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视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赐予帮助,并非减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而是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四)动手实践,巩固新知1、老师报时间,学生拨学具钟。2、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出自己的作息时间,另一个同学读时间。通过动手拨一拨,动口说一说,充分调动了眼、手、脑等感官,培育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了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教化。(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2、嬉戏:开火车。课件出示时间,学生读。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学问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加的嬉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六)、课堂总结,课外延长。始发站发车时间到达站到达时间天门7:方正7:40天门7:30方正8:20天门8:30方正9:10哪辆车动身的最早?哪辆车到达方正最晚?老师要去方正学习,8时准时起先,车站到学校有非常的路程,老师做哪趟车比较合适?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学问的生活内涵。出门坐车学生特别熟识,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培育了学生的解决生活实际的实力。整一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激励他们去猜想、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成为精彩的发觉者、英勇的探究者和欢乐的创建者。板书相识时间起床上课放学睡觉7:008:153:308:507时8时15分3时半8时50分1时=60分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5各位评委:下午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个内容是在上学期学习了“相识物体和图形”,能够分辨和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后,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进而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一些转换与联系。作为“空间与图形”板块的一节重要内容,它对后续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学问的学习供应了一个铺垫。本节课我将依据拼组图形的奇异改变将课题定为奇异的图形。假如说一年级上册只是要求指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并初步识别,那么这个学期就须要在此基础上从本质来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能够想出一些方法来推断,如折一折、量一量等,继而能够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发挥想象,拼组出一些图形。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重点明白“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此之外,我是学生能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奇异关系,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大量地拼摆图形,发觉图形可由简洁到困难的改变及联系,感受图形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孩子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识别几种图形了,但是各种图形详细本质的特点孩子尚未驾驭。所以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相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态及边的特点,而难点是依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分与推断,这是有理论上升到应用的过程。我将会组织孩子在拼组中发觉奇异转化进而验证区分来进行难点突破。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活动有 明显的详细形象性和随意性,言语和时间活动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节课又是操作性很强的课,须要要借助详细的学具操作来学习,所以我选择了试验探讨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在合作沟通中习得新知。为此我要做的打算还真不少,主要是各种图形的折纸和拼片,以及做风车的相关材料。二常用的课件在本节课中有在总结和演示时起协助作用。所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状况,我设计了“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三大环节,充分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体验图形的奇异转化。首先我将用风车激起学生的爱好,从揣测风车是用什么形态的纸做成的,来引入四种平面图形,是学生一起先就在一种新奇和开心的状态下学习。拆开风车寻到答案后顺当进入第一环节:折一折。当然折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折中看,折中说,进而明白本节课的学问重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在这一关键环节中,我也设计了几个层次。在探究长方形的边的特点时,先引导视察,明白对边概念,再示范折纸,供应方法,到提示总结让学生体验“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发觉过程。而在探究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我将逐步放手先让学生自己揣测,集中想方法验证到验证得到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发觉用自己的方法证明白自己的猜想时,他们自信念和成就感都会起先膨胀。而这种操作中得带的学问印象又特殊深刻。带着这种深刻印象与成就感,我们跟着小精灵从今那个来到了图形城堡接受挑战,悄然进入其次环节:拼一拼。先用2个长方形拼组,发觉长方形竟然可以拼出正方形!此时老师可以是适当反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正方形?来引导孩子会顾刚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他们还想到了量一量的方法,真棒!那么4个小正方形又能拼出什么图形呢?他们也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明白:拼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至少须要4个小正方形。最终是很开放是一个环节:请你用随意几个三角形拼组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感受图形的奇异,此时,你肯定会发觉原来孩子们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建力,因为他们肯定能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这是一个相对开放和活跃的环节,很考验老师的组织教学。我会从各方面进行调整,特殊是老师语言。第一环节我会较多的采纳引导提示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探究新知,那么在这个环节我更多的采纳指示性的语言和赞许的语气来调控课堂,让他们大胆拼,细致看,仔细听。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要让他们停下来只有找到更吸引他们的东西。我用变魔术(将远行变成正方形)抓紧了学生的留意力。想变成小小魔术师的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完成了圆变成正方形的过程,个个都很兴奋,当然在此过程中细微环节肯定要留意讲清,如:对折、找点、画线,都是确定“魔术”成败的关键。“圆片可以变成正方形,而正方形的纸片还可以变成风车!”学生被这个风车吸引住,来到了第三环节“做一做”。对学生来说做成一架风车很重要,但是我的重点却不是做风车,而是给孩子供应清楚的指导和适当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做中引导学生视察图形的奇异改变,做风车之前,从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折成了4个三角形,风车转起来时有出现了圆形。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感受到了奇异的改变!当学生拿着做好的风车,欢乐地迎风奔跑时,风车转起来了,学生肯定感受到了图形带来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6一、理解教材相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起先,主要从形态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相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相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相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相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意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在活动中学习学问,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驾驭学问。二、了解学生儿童对形态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相识,为将来学习几何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起先接触各种形态的物体,关于形态,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阅历,只是这些阅历太感性,须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洁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实力还特别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简单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相识过这些图形,但许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三、拟定目标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视察,使学生初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分辨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学问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及视察实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索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看法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四、学法与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纳这样的学法:一、主动投入到活动中,细致视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学问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老师该做的是:一、打算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视察、操作活动供应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孩子们喜爱看动画片,喜爱蓝猫,我先出示美丽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挚友,今日聪慧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态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挚友放得又快又好。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爱好,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1)小组活动,把形态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揭示概念。老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相识立体图形: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阅历,这时老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相识抽象化。2、摸一摸,感知特征。(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沟通。(2)在班上汇报沟通。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沟通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相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育学生动手实力和合作实力。(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老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留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探讨对象,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相识,这时引导学生视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记忆想像。(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3)两人嬉戏:猜一猜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推断它的形态。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态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支配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学问与生活联系起来,培育学生数学思索的意识和实力。(四)、嬉戏中体验特征1、推一推2、搭一搭3、摸一摸用嬉戏调动学生参加的主动性,使学生欢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育动手实力、合作实力。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加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讨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非常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多年的实践阅历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爱好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亲密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课本第86-87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学问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相识,进一步驾驭人民币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教材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识的背景,采纳现场模拟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商店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好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在商店的中间,教材设计了一些与活动有关的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是人民币的计算的进一步提高,须要学生逆思索,第三个问题的开放性比较大,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解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相识,进一步驾驭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力。此外,教材还激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二)、说教材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学问、实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相识,进一步驾驭人民币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2、实力目标:培育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沟通的意识和实力。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加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化。三、说教法、学法:从素养教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