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_课件2.ppt

    • 资源ID:22961921       资源大小:6.56M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_课件2.ppt

    各章知识点各章知识点 总复习总复习20142015年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第七章 力力3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考点1 1、力及其描述、力及其描述定义定义物体对物体的物体对物体的_单位单位_(N)产生产生条件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可以不接触)三要素三要素 _、_、_作用作用牛顿牛顿大小大小方向方向作用点作用点考点聚焦考点聚焦4人教版人教版力的力的特点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的(相互作用力在任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何情况下都是大小_,方向,方向_,作,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体同时也是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_作用作用效果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状态状态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相互相互相等相等相反相反受力物体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施力物体运动运动状态状态考点聚焦考点聚焦5人教版人教版带箭头带箭头线段线段力的力的示意示意图图用一根用一根_的的_把力的大小、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段应越长考点聚焦考点聚焦6人教版人教版类型四类型四 力及其描述力及其描述例例5 2011十堰十堰 如图如图164所示,重为所示,重为10 N的小木块静的小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8 N,请你画出木块,请你画出木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最后进行受力分析。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最后进行受力分析。归类示例归类示例7人教版人教版点拨点拨 力的示意图要求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找出受力力的示意图要求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找出受力物体,分析力的方向是画图的关键。物体,分析力的方向是画图的关键。答案答案归类示例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 类型一力及其描述例例1小明是个爱观察思考的孩子,今年暑假期间,小明是个爱观察思考的孩子,今年暑假期间,他在厨房帮妈妈打鸡蛋时突然发现,两只鸡蛋相碰往往他在厨房帮妈妈打鸡蛋时突然发现,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的下列想法正只碰破其中一只,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的下列想法正确的是确的是( () )A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B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C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两只鸡蛋受力大小解析解析 力的作用其实是相互的,两只鸡所受到的力是一力的作用其实是相互的,两只鸡所受到的力是一样大。样大。C考点考点2 2弹力弹力1 1弹性与塑性弹性与塑性人教版人教版形变形变恢复恢复不能不能弹性弹性物体受力发生物体受力发生_,撤去力又,撤去力又_到原来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的形状的性质塑性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_恢复原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来形状的性质人教版人教版定义定义物体由于发生物体由于发生_而产生的力而产生的力常见弹力常见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压力、拉力、支持力等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弹弹簧簧测测力力计计构造构造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原理原理在一定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在一定限度内,弹簧受到的_越大,弹越大,弹簧的伸长就簧的伸长就_使用使用方法方法测量前观察测量前观察_、_、指针、指针_;测量前要先拉动几次挂钩,测量前要先拉动几次挂钩,以免弹簧被外壳卡住;以免弹簧被外壳卡住;测量时要避免弹簧及指测量时要避免弹簧及指针与外壳针与外壳_,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 (要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量力的方向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量力的方向_,且在,且在_上上) );读数时,视线要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的表面与刻度盘的表面_弹性形变弹性形变拉力拉力越长越长量程量程分度值分度值是否指零刻线是否指零刻线摩擦摩擦相同相同一条直线一条直线垂直垂直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例例42011无锡无锡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表一甲弹簧受甲弹簧受到的拉力到的拉力/N0123456甲弹簧的甲弹簧的长度长度/cm6.09.012.015.018.021.024.0表二表二乙弹簧受乙弹簧受到的拉力到的拉力/N0123456乙弹簧的乙弹簧的长度长度/cm6.07.59.010.512.013.515.0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在拉力相同的情况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选填选填“大大”或或“小小”)。(2)如图如图92所示的所示的A、B两弹簧测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则量程较大的是_(选填选填“A”或或“B”下同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测力计。测力计。正比正比大大AB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_ _ _。的伸长长度的伸长长度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比较弹簧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比较弹簧人教版人教版定义定义由于由于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_表示表示理解理解重力不是地球引力重力不是地球引力(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增大;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增大;离地面越高,重力越小离地面越高,重力越小施力施力物体物体_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地球上物体地球上物体大小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_计算计算计算公式:计算公式:_g_。它的含义:质量为。它的含义:质量为_的物体受到的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重力为_牛顿牛顿考点考点3 3重力重力地球吸引地球吸引G地球地球正比正比Gmg9.8 N/kg9.81千克千克人教版人教版方向方向_说明: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说明: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_来检查墙是否砌得来检查墙是否砌得_;墙;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工作台面是否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工作台面是否_等等作用作用点点重力在物体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上的等效作用点叫做点叫做_说明:说明: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_、材料是、材料是否否_有关;有关;形状规则,质地均匀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上;上;物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空心圆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空心圆球、圆环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球、圆环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一个物体的支撑面越大一个物体的支撑面越大( (赛车赛车) ),重心越,重心越低低( (不倒翁不倒翁) ),就越不容易翻倒,就越不容易翻倒竖直向下竖直向下重垂线重垂线竖直竖直几何中心几何中心均匀均匀形状形状重心重心水平水平考点聚焦考点聚焦1 1对比重力与质量对比重力与质量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类型一类型一重力重力例例2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的实验记录如下表:(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和和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的平均值;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的平均值;人教版人教版天平天平测力计测力计9.8实测物体实测物体物体质量物体质量m(kg)重力重力G(N)比值比值(N/kg)比值的比值的平均值平均值(N/kg)物体物体10.10.999.9物体物体20.21.969.8物体物体30.32.919.7(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 类型三重力15090点评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本题主要考查对G Gmgmg,在,在g g的变化时的应用,理的变化时的应用,理解解g g的含义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较小。的含义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较小。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例例6建设中的洋浦跨海大桥全长建设中的洋浦跨海大桥全长3.3km ,汽车行驶速度按,汽车行驶速度按 80 km/h 设计,则该桥建成后,设计,则该桥建成后,(1)假设允许行人上桥,请你估算:如果按正常速度走完该假设允许行人上桥,请你估算:如果按正常速度走完该桥需要多长时间。桥需要多长时间。(3) 请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为什么要对通过公路桥的机请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为什么要对通过公路桥的机动车的载重总质量和速度进行限制动车的载重总质量和速度进行限制 ( 分别答出一条即可分别答出一条即可 ) 。(2)若桥头上有如图若桥头上有如图93所示的限制载所示的限制载重总质量标志牌,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重为重总质量标志牌,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重为410 5 N的大货车是否超过此桥的限载标的大货车是否超过此桥的限载标准准(g取取10 N/kg)。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受力示意图。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受力示意图。NG牵引力牵引力阻力阻力第八章第八章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人教版人教版古古人人名称名称观点观点备注备注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认为认为_通过想象思考通过想象思考伽利略伽利略 认为物体的运动认为物体的运动_力来维持力来维持通过实验进一通过实验进一步推理步推理牛顿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保持_状态或状态或_状状态态实验实验假想假想推理推理牛顿第牛顿第一定律一定律考点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力是维持物体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动状态的原因不需要不需要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静止静止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探探究究:阻阻力力对对物物体体运运实验实验装置装置探究探究方法方法_、转换法、转换法实验实验过程过程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到达水平面时的_相同相同在这一在这一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_,做法是分别将毛巾、棉布、木板铺上,分做法是分别将毛巾、棉布、木板铺上,分别进行实验;别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平面运动的_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动的影响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速度速度粗糙程度粗糙程度距离距离人教版人教版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_,这说,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_。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_运动运动牛顿第一牛顿第一定律定律 _物体物体_,总保持,总保持_ 匀速直线匀速直线越慢越慢越远越远在不受力在不受力一切一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人教版人教版(1)例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来的,并不是实验定律;推理得出来的,并不是实验定律;(2)“一切一切”是说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普遍适用;是说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普遍适用;(3)“没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意思:意思: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二是指物体所受各力的总效果为零;二是指物体所受各力的总效果为零;(4)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5)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或或”字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字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考点2 惯性惯性定定义义 物体保持物体保持_状态或状态或_状态不变的性质状态不变的性质理理解解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_,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惯性惯性_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大小;所以我们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大小;所以我们对惯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某物体对惯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某物体“具有具有”或或“由于由于”惯性,而不能说某物体惯性,而不能说某物体“受到受到”或或“产生产生”了惯性了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有关,质量大,物体的惯有关,质量大,物体的惯性就性就_,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属性属性不是不是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大大质量质量人教版人教版类型一类型一 惯性和惯性定律惯性和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例例1 2010梅州梅州 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石块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匀速圆周运动,假设石块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块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立即停止运动A人教版人教版例例2 2011成都成都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C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点拨点拨 :解题时要依据物理定律去分析问题,有些物理情解题时要依据物理定律去分析问题,有些物理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不能仅凭生活经验或个人感境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不能仅凭生活经验或个人感觉妄加判断。觉妄加判断。C归类示例归类示例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考点2 2二力平衡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_或或_状态,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则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_,相当于,相当于_,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二力平衡定义定义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_状态或状态或_状态,称为二力平衡状态,称为二力平衡条件条件 二力作用在二力作用在_物体上、大小物体上、大小_、方向、方向_、两个力在、两个力在_上上不受力不受力抵消抵消同一同一相反相反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相等相等同一直线同一直线考点聚焦考点聚焦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的方向_,并通过调整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人教版人教版类型二类型二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例例3 2011乐山乐山 用手竖直捏住物理课本,手和课本都在空中静止。用手竖直捏住物理课本,手和课本都在空中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课本的压力和课本对手的压力手对课本的压力和课本对手的压力B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压力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压力C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D课本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课本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点拨点拨 :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是中考中的常见考点,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是中考中的常见考点,它通常以考查它通常以考查 “同体同体”这一条件居多,从这一条件居多,从“同体同体”入手分析入手分析是快速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方法。是快速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方法。C归类示例归类示例人教版人教版类型三类型三 运动与力的关系运动与力的关系例例4 2011衢州衢州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一定相同一定相同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点拨点拨 :物体所处的状态是由其受力情况决定的,因此物体所处的状态是由其受力情况决定的,因此“知受力定知受力定状态、知状态析受力状态、知状态析受力”,二者关系是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深化与,二者关系是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深化与引申,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引申,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C归类示例归类示例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考点聚焦考点1力的合成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和和F2,如果两力的方向,如果两力的方向相同,则相同,则F合合_,合力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如,合力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如果两力的方向相反,则果两力的方向相反,则F合合_(F1F2),合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与较与较_的力方向相同。平衡力的合力为的力方向相同。平衡力的合力为 _0N_ 易错点易错点 当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去求另一个分力当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去求另一个分力时,其答案一般应为两个,即存在两个力方向相同和方时,其答案一般应为两个,即存在两个力方向相同和方向相反两种情况。向相反两种情况。大大F1F2F1F2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归类示例 类型一力的合成例例1把一个质量是把一个质量是0.5 kg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 N,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A5.5 N5 N B5.5 N4.5 NC4.5 N5.5 N D5 N4.5 N解析解析 篮球的重力为篮球的重力为5 N5 N,方向向下,当篮球竖直上升时,方向向下,当篮球竖直上升时,其阻力方向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此时合力为两力之和其阻力方向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此时合力为两力之和5.5 N5.5 N;当篮球降落时,其阻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此时;当篮球降落时,其阻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此时合力为两力之差合力为两力之差4.5 N4.5 N。B教育科学版教育科学版 类型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例例22011杭州杭州 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确的是()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D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解析解析 人和游轮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人不管朝什么人和游轮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人不管朝什么方向跳,由于惯性,人、轮船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用方向跳,由于惯性,人、轮船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D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考点3摩擦力摩擦力1.1.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阻碍相对相对反反阻碍阻碍2. 2. 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分类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相等相等人教版人教版大大大大小小 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聚焦考点聚焦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相等相等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压力越大越大越粗糙越粗糙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 4.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聚焦考点聚焦压力压力变粗糙变粗糙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光滑光滑压力压力分离分离滑动为滚动滑动为滚动类型三摩擦力类型三摩擦力例例3 2011孝感孝感 小明用如图小明用如图182甲、乙、丙的步骤探究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中,他应用弹簧测力计沿实验中,他应用弹簧测力计沿_方向拉动木块,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运动,并记下弹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簧测力计的示数。(2)比较步骤比较步骤_与与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有关,且接触面越有关,且接触面越_,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人教版人教版水平水平匀速直线匀速直线甲甲乙乙粗糙程度粗糙程度粗糙粗糙人教版人教版(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力的作用,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且该力的大小与_力的大小有关。力的大小有关。(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大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摩擦摩擦拉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第九章第九章 压强压强考点考点1 1压力压力人教版人教版定义定义由于物体间发生由于物体间发生_而而_作用在作用在_上上的力的力方向方向_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单位单位_(N)探究探究压力压力作用作用效果效果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使被压面发生使被压面发生_影响因素影响因素_的大小;的大小;_的的大小大小研究方法研究方法_挤压挤压垂直垂直接触面接触面垂直垂直牛顿牛顿形变形变压力压力受力面积受力面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得出得出结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_,压力的作用效,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_,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力的力的传递传递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越大越大越小越小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 比较比较 图图201中是承受面在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中是承受面在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重为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图图201考点聚焦考点聚焦考点考点2 2压强压强人教版人教版定义定义物体物体_上受到的压力,用符号上受到的压力,用符号_表示表示物理物理意义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强是表示_的物理量的物理量公式公式_单位单位_(Pa);1 Pa1 N/m2改变改变压强压强当压力不变时: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可通过_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小压强;通过通过_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可通过可通过_压力的方法来减压力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小压强;通过通过_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单位面积单位面积p压力作用效果压力作用效果p帕斯卡帕斯卡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减小减小减小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点拨【点拨】 感受压强的大小感受压强的大小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为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为0.5 Pa0.5 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5104 Pa104 Pa。人教版人教版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例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甲; 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乙; 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丙。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考点考点3 3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人教版人教版产生产生原因原因液体受液体受_,具有,具有_测量测量仪器仪器压强计压强计原理原理通过通过U U形管中液面形管中液面_显示薄膜受到的显示薄膜受到的_大小大小计算计算公式公式_重力重力流动性流动性高度差高度差压强压强pgh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液体液体内部内部压强压强规律规律液体对容器液体对容器_和和_都有压强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液体内部_都有压强都有压强( (因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液体具有流动性)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_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密度密度底底侧壁侧壁向各个方向向各个方向相等相等增大增大考点聚焦考点聚焦考点考点4 4连通器连通器人教版人教版定义定义上端上端_,下端,下端_的容器的容器原理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_时,各容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器的液面保持_应用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相平相平开口开口连通连通不流动不流动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人教版人教版重力重力压力压力区别区别方向方向定义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到的力由于物体间发生由于物体间发生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体表面上的力施力施力物体物体地球地球人、机械或施压人、机械或施压的物体的物体方向方向竖直向下竖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垂直于受力面作用作用点点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在受压面上在受压面上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知识纵横知识纵横人教版人教版容器容器关系关系项目项目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p液液 ghghp液液 ghghp液液 ghgh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容器底受到的压力FpSFG液液FpSFG液液FpSFG液液对支持面的压力对支持面的压力FG液液G容容对支持面的压强对支持面的压强pF/S2.容器底所受压力、压强及对支持面压力、压强的比较容器底所受压力、压强及对支持面压力、压强的比较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类型一压力和压强类型一压力和压强例例1201112011杭州杭州 如图如图20202 2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 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 F1 1,压强为,压强为p p1 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 F2 2,压强为压强为p p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F F111F F2 2C Cp p111p p2 2人教版人教版C归类示例归类示例类型二液体压强类型二液体压强例例2 20112 2011贵阳贵阳 小强利用小强利用U 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 U形管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20203 3甲所示。甲所示。 (1)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 U形管两端液面出形管两端液面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现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人教版人教版图图20203 3橡皮管破裂橡皮管破裂归类示例归类示例(2)(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 U形管两边的高形管两边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的压强与_有关。有关。(3)(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则应保持_ _ 不变。不变。(4)(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低,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液体的密度越低,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原因是:。原因是:_。人教版人教版深度深度深度深度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的深度发生了变化不可靠不可靠归类示例归类示例类型三连通器类型三连通器例例3 3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如图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如图20204 4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 A打开,下游阀门打开,下游阀门B 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人教版AA 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 A两侧的压力相等两侧的压力相等B 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 A右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大于 左侧的压力左侧的压力C 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 B右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左侧的压力D 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 B两侧的压力相等两侧的压力相等考点考点1 1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人教版人教版定义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表示产生产生原因原因空气受空气受_作用;作用;气体具有气体具有_性性测量测量工具工具气压计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特点特点空气内部向空气内部向_都有压强都有压强(因气体具有因气体具有流动性流动性),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_;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天高重力重力流动流动各个方向各个方向相等相等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验证验证存在存在_实验、覆杯实验、瓶吞蛋实验实验、覆杯实验、瓶吞蛋实验等等测定测定大小大小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变化变化规律规律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在海拔;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米,大气压大约降低_ Pa应用应用吸饮料、输液、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吸饮料、输液、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等等马德堡半球马德堡半球10减小减小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目目的的测定大气压的值测定大气压的值实实验验过过程程原原理理分分析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相等,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相等,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生的压强结结论论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p0_mm Hg_cm Hg_ Pa考点考点2 2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760761.01105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人教版人教版拓展拓展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后,水银上方为_;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_(选填选填“大大”或或“小小”);若管中混入少量空气,;若管中混入少量空气,测量结果会测量结果会_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大于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大于10.336 m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_;将;将玻璃管倾斜,管内外高度差玻璃管倾斜,管内外高度差_,长度,长度_(后两空均选填后两空均选填“不变不变”、“变长变长”或或“变变短短”)偏小偏小真空真空小小不变不变不变变长变长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例例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保留二位小数)吸盘测量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平板玻璃上并挤出里面的空气,此时吸盘就被大气压紧压在了玻璃上;用弹簧测力计沿与吸盘表面垂直的方向拉吸盘,记下把吸盘拉起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两块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配合测出吸盘的直径D;大气压的计算表达式:P= FS= 4F、d2减小误差的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_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