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1-4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pdf
-
资源ID:2300511
资源大小:178.1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1-4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pdf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课文(课文(1-41-4 课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1.1.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3 3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 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 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齐读) 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 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 菜花稀稀落落。 )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 “梅子金黄 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 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用换字法体会“肥” “稀”这两个字的精妙 之处。 )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 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 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 民的辛苦) 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 自在,上下翻飞。这样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感染了诗人,让他爱上了这温馨美好 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也带着对这自然风光的热爱来朗读这首诗吧。 (配乐读诗歌) 四、总结拓展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同学们课 后搜集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激趣揭题,理解题意激趣揭题,理解题意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这些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 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 2.释题。师: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诗,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一起学习、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相机指导读音。 3.指导书写。 (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 “篱”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教师范读,学生静听,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理解“疏疏” “未成阴” ,了解春季的特点。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前两句、后两句说诗意,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 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 师: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 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 有形成树荫” 。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 影和星星点点的光斑。 ) (3)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名说,齐读这两句。 (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过渡: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 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 5.理解第三、四句。 (1)这两句抓住了哪些景物?(儿童、黄蝶、菜花)男生读第三句,感悟 诗意。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师:他们追到了没有?) (2)女生读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师:为何“无处 寻”?) (3)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指名说诗意。 (4)再读诗。 (后两句)这两句诗写儿童追蝶的情景。 “跑、寻”属于动态 描写(板书) ,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6.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春分时节的美呢? 2.想象练说: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词,引入课题一、以诗导词,引入课题 (出示村居图)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会想到哪首诗词?宋朝的著名词人辛 弃疾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村居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 (板书课题,释 题)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写下这首词的呢? (晚年隐居的辛弃疾过着十分恬静安逸的生活, 这首词就是他到一户农家做 客后,写给主人作为礼物的。 ) 2.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词) (1)相机正音,指导上下阕之间的停顿。 (2)相机理解重点词语。 (翁媪:老翁和老妇) 3.指导写字。 (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字形。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这首词中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读一读上阕, 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画面? (自由读, 指名读, 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回答看到的画面。(出示图片) 教师相机引导: (1)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贫穷茅、低、小) (3)你的家是怎样的?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人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这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醉” “相媚好” 。 (醉:酒后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老两口儿喝了点酒,有点醉了,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 (3)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还认为他们贫穷吗?(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两口儿的三个儿子吧!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自由读,指名说) (2)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溪边剥莲蓬) (3) “卧”什么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 姿势“剥莲蓬”呢?(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让我们来猜一猜,老两口儿最喜欢哪个儿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大儿子勤勤恳恳地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 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调皮可爱,为家中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调皮?哪个词最能反映老两口儿对 小儿子的喜爱? (2)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老两口儿和小儿 子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3.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和谐、幸福) 四四、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1.辛弃疾不仅是一位爱国词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现存于世的词人,他的现 存词有六百多首。 (出示目录)希望大家课下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查阅这些作 品,假若你细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无人过、惟有农忙 (勤劳朴实、温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树头静 儿童、黄蝶、菜花动 清平乐村居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绘的都是农村朴素恬静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词 语教学入手,疏通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走入诗词描述的情境,感受诗词的意境 美。这个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训练,又是想象训练,更是表达训练。在体会作者思 想感情时, 我引导学生先由眼前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再补充当时的背景介绍,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这种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2.2.乡下人家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 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 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 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 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 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 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 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 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 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 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 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 的明丽。 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 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 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 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 “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 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2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 (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 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 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 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 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 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 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 流畅。 3.3.天窗天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 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 2.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 2.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的回答可不局限于课本) 3.天窗虽小,却给大文学家茅盾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想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1)学习生字。 藉:也读 j,如狼藉。蝙:不要误读为 bin。瞥:读 pi,不要误读为 pi。 (2)词语解释。 慰藉:安慰。霸气十足:专横的气势。 4.齐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课文主要讲了与天窗有关的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窗的赞美与留恋之 情。 )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写天窗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 47 自然段):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 8 自然段):写从天窗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5.默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课本原话概括。 三、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 1.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余学生听,并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天 窗” ,而要写两段跟“天窗”毫不相干的文字?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为引出“天窗”作铺垫。 )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过渡: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课件出示这句话)什么叫“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 一的慰藉” ,是“神奇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人家为了采光而在屋顶开了一个小方 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小小 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自由读第 47 自然段。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出现了几次?(两次) 2.读第 45 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3.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相关语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回答。 (2)理解文中的“偏就不许” ,体会孩子们不愉快的心情。 (3)出示句子: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好,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4)教师读第 5 自然段。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 (学生交流) 4.过渡: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天窗又是怎样安慰孩子 们的呢?默读第 6、7 自然段,用“”画出孩子们看到的,用“”画出孩子们想到 的。 5.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一粒星,一朵云”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奇幻的云彩” 帮助学生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大胆; 抓住由 “一条黑影” 想象到 “蝙 蝠” “夜莺” “猫头鹰”,体会孩子们想象的新奇。 )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看到的,学生读想到的。 师小结:课文从下雨时、晚上两个时间,写孩子们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时,他 们十分孤独、寂寞,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唯一的慰藉。 7.读第 8 自然段,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1)出示句子,填空。 因为有了天窗,你才看见,才会联想到。 (2)师:天窗虽小,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却很多,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作 者动情地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生:是应得感谢的) 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扇属于自己的天窗,愿它带着大家的童 心,自由放飞,让有“天窗”相伴的生活,永不孤独、永不寂寞。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3.天窗 天窗来历 唯一的慰藉(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神奇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但意蕴深 刻。在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 一堂课书声琅琅,效果较好。课文中的“想象”部 分是本课的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理解了表层,其实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 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由于时 间没能合理分配,导致缺失这一环节,今后我会更加注意。 4*4*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 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 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 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范读第 1、2 自然段)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 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 2.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绮丽、回 旋、纤细、谈心、应和。 )如果你认为他读得正确,就跟着他连读两遍。 3.“应和”的“和”还有什么读音?(课件出示) 4.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 5.既然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 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纠正字音。 ) 三、精读课文三、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 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 3.思考:到底是什么声音,像小铃铛一样,走过村边?(课件出示第 3、4 自然段) 4.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你听到 了什么声音?再来读一读第 3、 4 自然段并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鸣响、 低语、叮当声、铃声)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好听,请同学们放开声 音读一读。谁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指名反复读)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 那么又是什么光芒,像丝绸一样映照着蓝天呢?(课件出示第 5、6 自然段) 6.课件出示: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1)在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燕子、白云、垂柳、姑娘。 ) (2)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 6 自然段。 (自读课文) (3)谁想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同学们,读给大家听一听?(23 人) 7.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 师读,边听边想象一下,在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除了这些,你仿 佛还看到了什么? 8.这珍贵的三月桃花水带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称赞它 吧! (课件出示 7 自然段)还有谁来赞美它? (1)第 1 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 “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 四、小结四、小结 是啊,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乐曲; 是春天的明镜, 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对此,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沉醉) 。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4*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春天的竖琴 春天的明镜沉醉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课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在教学过程 中,我力求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为了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感知 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安排了自读、默读、边画词语边读、有 感情地读、听老师范读、齐读等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他们读课文的兴趣。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 力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