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docx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下学期二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教学使学生在详细状况下理解除法的含义,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享一下大二数学下学期的五个教案,供大家参考。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安排1一、学生状况分析:这个年级有48名学生,家庭学习环境良好,50%左右有肯定的辅导实力,其余依靠课堂教学学习数学。上次考试通过率100%,优生率49%。总的来说,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运算和表内乘法的计算基本满意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精度还有待提高。在数学学问的应用中,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感爱好,但有些学生不够细心和敏捷。在数学学习习惯上,听力习惯和作业习惯有所进步,但学生在学习审题方面须要培育和训练。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内容:表内除法、一万以内数的理解、一万以内简洁加减、图形与变换、克与公斤、统计、求规律、用数学解题、数学练习活动。三,教学目标1.知道计数单位“100”和“1000”,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小数关系;驾驭一万以内的数字依次,一万以内的数字读写;知道一万以内数字的构成,会比较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能用符号和文字描述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理解并知道一万以内的也许数字。2.100%以内两位数加减可以口头进行,也可以几百几十个加减,结合实际状况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关系;能够娴熟运用乘法公式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从生活中体验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知道了小划痕的作用,你就会用小划痕解决问题。5.会识别锐角和钝角;最初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会在正方形纸上水平或垂直地平移一个简洁的图形。6.了解公斤和克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g和1kg的质量概念,知道1kg=1000g。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知道条形图(1格代表5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合统计;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洁的提问和回答,并能进行简洁的分析。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洁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有用数学创建虚无的意识;视察分析推理实力初步形成。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0.养成仔细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四、教学重点:1.表内划分。ent: 2em; text-align: left;">2、万以内数的相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五、教学难点:培育生学会独立审题的实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六、教学措施:1、钻研好新课标,细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化资源网斐斐,课件园。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爱好性、发展性作业。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确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开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七、课时支配: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支配如下:(一)解决问题(4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1.(1)除法的初步相识(7课时)(2)平均分(2课时左右)(3)除法(3课时左右)2.(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2)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剪一剪(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五)、万以内数的相识(8课时)(六)、克和千克(2课时)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安排2一、学生基本状况: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状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实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实力较差等不足。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相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三、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四、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五、教学目标1、相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驾驭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相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验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小括号。5、会分辨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相识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进行简洁的分析。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洁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视察、分析及推理的实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六、教学措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准备:1、 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册的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设计生动好玩、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和相识数学。2、 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伴沟通。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激励学生自己独立思索(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沟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殊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样,只要合理就可以了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沟通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支配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验视察、操作、推理、沟通的过程。3、 加强口算,激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培育学生的口算实力。4、 培育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安排3一、指导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化方针,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视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学问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实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心地学习数学。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状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改变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相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分辨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改变上。首先刚好支配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支配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1、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克和千克,简洁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 2.接着加强学生对学问整理实力的培育。 3.接着注意体现数学背景学问。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供应线索。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相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 使学生学会分辨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 让学生在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洁和稍困难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 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依次,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 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相识余数。驾驭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验数数的过程,能相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9. 通过一系列的揣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安排4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全班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4人。经进行寒假检测试卷分析后,本班学生上学期在口诀及学问运用等方面驾驭不够扎实,主要缘由是练习及反馈不够。本学期要依据以上状况,为提高本学科成果,应加强学生对学问的反馈训练,为提高差等生的成果做出应有的努力。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改变、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相识、克和千克的相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三、教学目的要求(一)、数学思索方面1、能运用生活阅历,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说明,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洁现象。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相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相识时间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二)、解决问题方面1、经验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阅历。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三)、情感与看法方面1、在他人的激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新奇心,能主动参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激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念。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觉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刚好改正。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5、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四、教学措施:1、仔细学习义务教化数学课程标准。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3、仔细探讨、创建性的运用试验教材,仔细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5、定期进行测试,刚好反馈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安排5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用心听讲,主动思索,主动发言,作业基本能够仔细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娴熟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洁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学问也能较好地驾驭.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快速,书写不是很规范,回答问题声音不是很嘹亮,有不明白的问题不情愿问,今后要加强个别辅导.二、教学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喜爱且自己能够看懂的连环画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划定长的线段。从生活实际动身,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视察、联想、推理在探究与沟通中编出6-9的乘法口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乘、除法计算的两步式题,学生正确驾驭两步式题的运算依次,并能娴熟计算两步式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乘、除法算式,知道乘、除法算式的个部分名称,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正确的口算,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物体,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分析综合实力。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概念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视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评议平移、旋转现象,直观相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创生情境,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激发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主动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中来。培育学生有条理的思索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推断实力;初步学会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索问题。通过统计学问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动脑筋思索及主动探究的精神。培育学生有调理的思索问题的习惯及分析、推理、推断的实力,能清晰的表达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有关学问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会利用口诀求积,求商,能较快速的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洁的乘、除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物体,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组织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恰当的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学问。学生通过视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直观相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解答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试商及理解有关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会画给定长度的线段的长,并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统计学问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相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四、学期教学工作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算实力。2、培育学生仔细地计算实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3、留意培育学生的数学实力,培育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抓好尖子生。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多实行嬉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6、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当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看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7、加强家庭教化与学校教化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五、主要教学措施及方法1.加强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教学。(1)让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学问的过程。(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3)结合学问的重难点,在学校有意识的补充学生自身学问的不足,为解决重点作好打算。(4)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生活视察、沟通、概括,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2.仔细引导教学表内乘法和除法(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会读会写乘法算式。(2)实行小型的计算竞赛,激发学生爱好。通过竞赛,选出优胜者,激励进步者,予以嘉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使学生牢记乘法口诀,要达到肯定的娴熟程度,并逐步做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3.加强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1)使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相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2)在视察与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改变,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从而培育学生的空间的观念。4、加强统计和可能性的训练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使学生了解不确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会用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3)培育有条理地思索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推断的实力。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