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学习指导.docx
-
资源ID:23259765
资源大小:20.1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学习指导.docx
2022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学习指导 中学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习指导 ?本节主要阐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性和差异性。相识这两大特点,将有利于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既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调发展,又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一、考点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与概括,是最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内容之一,易和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这一学问点,在历年会考、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也能考查其空间分布与想象思维实力,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问运用实力。 由于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既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又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特征,始终是较为集中的考点。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深刻理解自然带的三种分异规律,既懂得举反三、触类旁通,又擅长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二、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是前面各单元内容的持续和补充,因此在学习时应留意学问的前后联系,特殊是在学习陆地自然带这部分学问时,要留意迁移联系前面所学的气候学问。此外,还要运用图表法、纲要信号法、推导法、歌诀法等来更好地驾驭本节学问。 1.?运用图表法,分析对比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分异规律 成因 分布规律 图示 地域组合 分布 实例 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凹凸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也有肯定影响 东西伸展,南北更替 高、低纬度自然带东西横贯;中纬度地区有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的组合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东经20°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改变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温度也有肯定影响 南北伸展,东西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改变 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改变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垂直改变 水平伸展,垂直更替 山麓自然带与水平带谱一样,垂直带谱与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像 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明显 珠穆朗玛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非地带 性分布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自然带的分布不呈带状延长 无肯定形式 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显著的地区 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沙漠中的绿洲 总结陆地自然带的地带性规律时要特殊留意分析清晰“方向”这一关键问题:东西方向等同纬线延长方向、经度改变方向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等同经线延长方向、纬度改变方向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纲要信号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是以西北地区为例,说明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发展改变着;另一方面地理环境某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由此可见,人类活动既要考虑到自然地理环境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特征,不要图一时之利而破坏人类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同时也提示人们,人类可以变更自然地理环境某要素而促进人地关系的总体协调。 3.?运用推导法,学习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其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现象。在学习时,可以从某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动身,然后向周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推导,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因此,由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来推导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有事半功倍之效。 4.?运用歌诀法,巧记陆地自然带的主要特征 九自然带最重要,热四亚二温三个;亚寒苔原冰原带,还有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南美中非面积宽;森林茂密种类繁,猩猩河马耐湿热。 热带草原雨林边,非洲南美分布广;稀树草原干湿季;狮犀斑马长颈鹿。 热带荒漠回来线,非澳两洲最大片;草木稀有多沙漠,袋鼠沙漠狐耐旱。 热带季雨面积小,亚洲南部仅两片;旱雨两季最分明,大象孔雀都常见。 温带森林分布广,中纬东西两岸延;阔叶硬叶特征异,典型动物各不同。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旱獭最多见。 温带荒漠居内陆,亚洲北美都可见;植被稀有多沙丘,骆驼沙鼠最耐旱。 三、疑难问题点拨 1.?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释疑点拨: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地形、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最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因为气候条件是其他地理要素形成的基础。气候条件确定了个地区的水热状况,进而确定了个地区的植被类型,而植被又影响了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肯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条件,又影响了土壤的形成;水文状况则是气候和生物的反映。 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困难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释疑点拨: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困难程度确定于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三个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下图直观地反映出来。 山体所在纬度愈低自然带谱愈困难,纬度愈高愈简洁;山体的海拔高度愈高,自然带谱愈困难(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洁;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自然带谱困难,相对高度小则简洁。 3.?雪线分布的高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规律? 释疑点拨:雪线是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为年降雪量与年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雪线分布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气温、降水)和地貌因素的综合影响: 与气温呈正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高,故雪线的分布高度有时空差异,即夏季较高、冬季较低;低纬度较高、高纬度较低,阳坡较高、阴坡较低(大陆性冰川处)。 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故在多地形雨的迎风坡(海洋性冰川处)雪线高度低于背风坡。 与山体坡度呈正相关,山体的坡度越陡峻积雪越易下滑而不易保存,故在不考虑气温、降水量因素的影响时,坡度越大雪线越高,坡度越小雪线越低。 4.?世界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释疑点拨:由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差异,叫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其主要表现为: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是由于南纬56°65°的地区是广袤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小。 变更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不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是温带荒漠带,是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等山麓地带,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分布纬度不同;如亚欧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向高纬度延长,大陆东岸则向低纬度延长,是由于大陆西岸受暖流的影响,而大陆东岸受寒流的影响。 来源:综合网络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