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资源ID:2328560
资源大小:20.2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哈尔滨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哈尔滨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哈尔滨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锡箔(b)家醅(bi)鸡毛掸(dn)子B扶掖(y)鄙(b)夷周道如砥(d)C拆(ci)散诘责(ji)踌躇满志(ch)D蠕动(r)蓦(m)然囊萤映雪(n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墨守凛冽脱泥带水B笼罩喑哑辩伪去妄C拮据枘凿连声诺诺D云翳希冀枕弋待旦3(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B这篇小说以某滨海小城的蟹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两个买蟹人,塑造了三个形象鲜明的人物。C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的冲击平原上,不断提炼适应自然的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在班级也名列前茅。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小人国被俘(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第一章)B简爱躲在窗帘后看书(简爱第一章)C甫志高沙坪坝开书店(红岩第一章)D高太尉龙虎山误走妖魔(水浒传第一回)5(3分)结合语境对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今年“两会”中国政协记者会上,南华早报记者问发言人:“我们注意到现在外面有很多关于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永康的一些消息和报道,我不知道发言人对这个事情有没有什么可以透露的?”(发言人沉默数秒,全场一片笑声。)政协发言人吕新华答道:“我和你一样,在个别媒体上得到一些信息。不论是什么人不论其职位有多高,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的追查和严厉的惩处,绝不是一句空话。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全场又笑)A那些只是个别媒体发表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我没必要做过多解释,你也清楚其不足信。B如果消息是真实的,我们早就查处了,不用我再多说,我想你应该明白了。C现在还没到彻底揭开真相的时候,我不方便说更多,这你应该明白的。D我官微职小,知道的有限,因而不能告诉你更多,希望你能理解。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每逢深秋季节,松竹山茶,如染如画绚丽多彩。A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B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C置身山顶俯瞰,丹枫槐榆D置身山顶,俯瞰丹枫槐榆(注:槐,槐树;榆,榆树;丹枫,枫树;松,松树;竹,竹子;山茶,山茶树。)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1),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结庐在人境,。(陶渊明饮酒(其五)(3),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5),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6)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二、阅读(45分)(一)(9分)阅读伤仲永选段,回答810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谒:(2)众人: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10(3分)本文题目是“伤仲永”,其中“伤”是什么意思?作者又因何而“伤”?(二)(11分)阅读下文,回答1114题。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就是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100多年。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此外,也得力于他治学态度的严谨与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剖其胃,约蚁升许也。”李时珍还写过一本小书蕲蛇传。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11(2分)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12(4分)第段中加点的“巨大的成就”指的是什么?李时珍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3(2分)李时珍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都看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14(3分)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这种研究方法”指怎样的方法?(三)(13分)阅读对绿色我们永远向往,回答1519题。对绿色我们永远向往池莉人生有一大苦,便是身边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如果偶尔遇到一位可以说话的人,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了。近年来,我为写一个关于三峡大坝的电视剧本而频繁地坐船来往于长江三峡与武汉之间。三峡看得多了也就是山,长江日日在眼前流淌也就是水。行程一趟就是几天几夜,每次上船时都抱着能够遇上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的希望,可是许多次都希望落空。同舱人抽烟打牌,互相传播讥讽现实的民谣,谈论做这种生意做那种生意等等。这一套听得太多也就是一种说话的声音而已。几天几夜枯坐,真是苦不堪言。最后一趟去三峡却遇上一个奇人。当轮船驶离武汉市之后,睡我上铺的一童颜鹤发老先生拿了一架极考究的望远镜到船舷去望山。这一望就望了整个下午,晚饭后老先生继续用望远镜望山直到天色昏黑。一宵无话。翌日清晨,我睁眼一看,老先生已经梳洗妥当,在舱门外望山。老先生望了又一个上午之后,我的好奇心再也按捺不住了。下午我开始望山,与老先生不近不远地站着竭力搜寻岸边青山上的一草一木,奇岩怪石。这时,同舱的几个人前前后后都凑过头来望山,望了一会儿,便问有什么风景?什么风景?老先生对“有什么风景”的问话恍若无闻,置之不理。我明白老先生绝不是在看通俗意义上的风景。所以我一次次告诉人们:没什么风景,不是在看风景。老先生与我的对话是突然发生的。在船舷默默站了许久之后,老先生递过他的望远镜让我看看他指点的地方。我看到的是近在咫尺的一丛丛茂盛的羊齿植物,其色翠绿,叶缘镶紫,十分爱人。老先生问:看见什么了?我答:漂亮的羊齿植物。老先生兴奋地击了一掌:你认识羊齿植物?你还认为它们漂亮?我说:我喜欢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我喜欢羊齿植物,很想在家里盆栽成功。如果有个大客厅,摆上几盆蕨类常绿植物可太好了。嗬!老先生连说嗬!之后请我去酒吧喝饮料。我这才知道老先生是专门研究蕨类植物的专家。我喝着一杯雪碧,高兴地倾听老先生大谈他所喜欢的那些绿色植物的故事。除了童年,我有二十多年没听到过完全新鲜的故事了。这个故事是全新的。比如我们现在看上去不及人高的草本蕨类植物在泥盆纪末至石炭纪时竟是高大的树木!原来植物也有一本兴衰史,也有一把辛酸泪。我还知道了我国大约有2600种蕨类植物,大多数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而三峡有一品种是全世界唯一的,也就是我方才在望远镜里看到的那种漂亮的羊齿草。我们都喝着雪碧。老先生突然问:你认为,世界上哪一个组织的名字最好听?由于我学医的出身,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红十字会。老先生说:绿色和平组织。我跌足而笑:对!绿色和平组织。老先生说:如果将来你有了带院子的住房,你用水泥或者水磨石等等铺院子吗?我说:不!用草坪,用花草和树木。老先生说:对!我也是。我们抚怀大笑。笑声中充满的是我们对绿色草木清新空气蔚蓝天空的无限向往。你赞成修三峡大坝吗?老先生的问题总是横空出世。我噎住了。后来我说:前期工程已经动工。老先生说:动工了又怎么样?我要说的话还是要说,只要水位一升高,你刚才看见的那种蕨类就会灭绝。它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品种,唯一的,十八年后,人类又将失去一种植物。当然,多了一座水坝。得失谁能知呢?说话间,船靠白帝城。老先生到了。我送他上岸。我们挥手一笑。老先生飘然而去,从此杳若黄鹤。从此,我把与这位老先生的谈话也作为人生幸事之一常存心中。由这次谈话激发的无数新的想法和激活的对绿色的向往还时不时涌现出来,像一口聪明泉。(注跌足:跺脚。)15.(2分)请你用一条成语来形容“三峡看得多了也就是山,长江日日在眼前流淌也就是水”这种感觉。16.(3分)文中加点的“通俗意义上的风景”指什么样的风景?“我”“一次次告诉人们没什么风景,不是在看风景”的用意何在?17.(2分)作者为什么要有意点明喝的饮料是“雪碧”?请调动你的生活经验并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解。18(4分)“我”为什么会“跌足而笑”?“我们”又为什么“抚怀大笑”?19.(2分)通过老先生谈对“三峡工程”的看法,你了解到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答出合理的一点即可)(四)阅读枪打落尾鸟,回答2023题。(12分)枪打落尾鸟石炯(1)或许是囿于中庸之道几千年来的思想束缚,许多国人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高于世,众必毁之”,认为“出檐的椽子先烂掉”,认为“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为人处事只要随大流,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就能安身立命,明哲保身;而如果喜欢挑头或表现突出的话,就会遭人忌恨,受到攻击,落得个“枪打出头鸟”的下场。(2)然而,在当下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果你选择做“落尾鸟”,结局又会怎样呢?(3)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时代在发展,鸟儿也要进化。当枪声响起的时候,只要鸟儿飞得够快,就不会被猎人打死,还能吃到新鲜的食物。而那些落尾的鸟最有可能被猎枪击中,从而惨遭淘汰。(4)回想一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的一百多年屈辱,回想一下因业务不精而下岗的工人,回想一下世界经济大潮中因工艺落后而破产的企业,我们不得不承认,落后就要出局,落后就要挨打。不仅鸟儿如此,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也是如此。(5)有能力却不敢出头、不愿出头的人,最后往往会退化成没有能力出头的人;而这种人,面临的就是被淘汰的命运。(6)许多千里马一直都在埋怨没有伯乐赏识,但如果你不出头,即便你真的是匹千里马,也只能穷其一生去拉盐车,这样一来,伯乐又怎能发现你?(7)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被枪打的落尾鸟,就要勇于出头或者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出头鸟也有被打的可能,但这种可能仅仅说明你还不够成熟。如果你想更成熟,尽管成为“出头鸟”吧,因为只有经过“枪打”你才会更加优秀,更加全面!(8)人生就是赛场,当枪声响起的时候,你做好振翅高飞的准备了吗?20(4分)本文中的“出头鸟”和“落尾鸟”各比喻怎样的人?21(3分)第(4)段的5句话,句序不合理,请你重新排列,并说明理由。句序:理由:22(2分)第(7)段加点词语“成熟”的含义是什么?23(3分)读完本文后,有同学说:“我既不想出头,也不想落尾,我觉得位于中游最理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三、作文(50分)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命题作文孩子们最快乐的节日在六月伊始必定会如约而至,吃粽子、赛龙舟的端午也最愿意在六月里来与我们相逢。六月充满了节日的情趣。六月,骄阳似火;六月,夏雨缠绵;六月,万物葱茏。六月的大自然能触发我们诸多的情怀。六月又是学子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候,老师的关怀、亲人的照顾、同学的帮助常常唤醒我们那快要睡去的情愫。请以“六月情深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给材料作文有一位年轻人,整日埋怨环境不好而使自己一无所成。一次,他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来到寺庙后,他就向高僧提出了学习移山之术的请求。高僧说:“好吧,请随我来。”接着,高僧就带着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年轻人若有所悟。这则材料使我们深受教益的不仅有高僧最后所揭示的道理,还有年轻人不畏山深路遥求教高人的学习精神以及高僧体验与说理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