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轨道交通项目防食物中毒和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 资源ID:2342254       资源大小:60.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轨道交通项目防食物中毒和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轨道交通项目防食物中毒和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总则1.1 目的通过本预案的应用降低食物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的频率;并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时能指导事故的扑救,尽量减少食物中毒事故的危害,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项目部生产的正常进行。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武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武汉轨道交通七号线三标工程施工发生的食物中毒和窒息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2 工程概况 见总预案3 危险源辨识3.1 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品而导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1 细菌性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3.1.2 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1.3 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与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3.1.4 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3.1.5 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包括: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化学毒物时更为重要。 3.2 预防食物中毒事故日常控制措施(1)搞好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堂卫生,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肉或其他变质肉类。醉虾、腌蟹等最好不吃。 (2)冷藏食品应保质、保鲜,动物食品食前应彻底加热煮透,隔餐剩莱食前也应充分加热。 (3)烹调时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4)腌腊罐头食品,食前应煮沸610分钟。 (5)禁止食用毒蕈、河豚等有毒动植物。 (6)炊事员有沙门菌感染或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待3次大便培养阴性后才可返回原工作岗位。3.3 窒息的原因(1)火灾烟雾、一氧化碳中毒。(2)颈胸部受伤。(3)溺水(4)触电(5)缺氧(隧道、地下封闭空间作业)4 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同总预案。5 应急响应(1)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发现人员在尽可能控制事故的情况下立即向所在架子队负责人和项目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120求助。(2)项目部接到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应急救援抢险队队员携带救援器材进行救援,并组织医务人员赶赴现场救治得病人员,并同时请求距项目部最近的冶金医院求助,同时向集团公司安质部报告。(3)项目部在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时一切人员、物资和车辆听凭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的调遣进行扑救,尽可能的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4)当医疗急救机构人员赶到后,项目部全体人员必须予以全力配合,听从调动,服从指挥。6 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6.1 预防措施 6.1.1 中毒情况当地卫生防疫站和有关部门接到报案后立即组织人中到现场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发病经过、主要临床表现、发生中毒的地点、单位、时间、中毒人数、重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可疑食物、进食范围及发病趋势、已采取的措施和待解决的问题等。 6.1.2 现场一般卫生情况 了解餐具、炊具、用具、设备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炊事人员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用膳制度等,分析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和条件。 6.1.3 确定中毒 (1)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2448小时内进食的各餐食谱,找出可疑食物。(2)进一步了解可疑食物的来源、运输、贮存情况、制作过程及出售中有无污染的可能。 (3)采样检验,对食剩的可疑食物、餐具及用具涂抹物、病人排泄物、炊事人员的手部等进行检验,查明病原。6.2 应急措施 确定食中毒类型后,针对原因立即对现场进行处理,以防止事件扩大蔓延:销毁引起中毒的食物;针对污染原因及时督促改进;有传染病的炊事人员应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制定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指导现场消毒。 7 善后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对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作好现场清理工作,核实损失情况,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和理赔工作,提出整改建议,并按市局(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整改,迅速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市局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事故调查、处理,依据有关标准对事故损失作出评估,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对事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急领导小组应提出整改措施,尽快消除隐患,防止事故重复发生。8 保障措施8.1 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全体人员及值班人员电话必须保证全天24小时通讯畅通。8.2 物资保障所有应急救援物品,明确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指定专人保管和维护保养,保证应急状态下的迅速调用。9 附则(常见食物中毒防治要点) 10 病名有毒成分潜伏期临床特点急救处理预防要点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与活菌、类肠毒素物质及磷酰胆碱有关0.512小时,以25小时最多见恶心、呕吐、头晕、腹泻、体温不高,预后良好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敏感含淀粉多的食品如剩饭、香肠应防止污染,食前加热1002060分钟含氰甙果仁中毒氢氰酸15小时胃肠道症状,大量进食出现口中苦涩、流涎、呕吐、心悸、呼吸困难、青紫,可窒息死亡同木薯中毒苦杏仁、桃仁、枇杷仁中均含有氰甙,应教育儿童不要吃苦杏仁鲜黄花菜中毒秋水仙碱在体内氧化为氧化二秋水仙碱0.54小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疼、口渴、喉干洗胃与对症处理干制黄花菜无毒,鲜吃时加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去汁煮熟,煮透四季豆中毒可能与“豆素”及“细细胞凝集素”有关113小时,多为24小时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四肢麻木,中性白细胞增多,病程数小时至2天,预后良好对症处理充分煮熟后才能食用发芽马铃薯中毒龙葵素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咽喉烧灼感,胃肠炎,重症有溶血性黄疸,可因心脏和呼吸麻痹死亡对症处理挖去芽及芽眼,去皮水浸,炒时加醋以破坏龙葵素,如发芽很多应禁食白果中毒银杏酸、银可酚112小时除胃肠症状外,头痛、恐惧感、惊叫、抽搐、重者意识丧失,12日内死亡洗胃、灌肠及对症处理生白果去壳,加水煮熟或炒熟后再吃。熟白果也不能多吃,儿童尤应注意粗制棉籽油中毒游离棉酚数小时至数天恶心、呕吐、腹胀、口干、无汗、乏力、心慌、皮肤烧灼感。重者头晕、嗜睡、下肢麻痹对症、保肝、解毒、给钾等加强宣教,不食用未经精炼加工的棉籽油,禁止出售与食用游离棉酚超标(0.02%)的棉籽油有毒蜂蜜中毒各种有毒花粉,如雷公藤花粉15天头晕、疲倦、肢体麻木、发烧、肝大、血尿、可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对症处理,重点保护心、肾蜂蜜应经检验合格方能售卖(生物碱及其有毒花粉鉴定)不吃有异味的蜂蜜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13小时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青紫,重者呼吸衰竭而死洗胃、灌肠导泻,用美蓝及维生C治疗不吃腐烂、存放或腌制过久的蔬菜,腊肠、腊肉、火腿中的亚硝酸盐每kg不得超过20mg钡盐中毒氯化钡、碳酸钡等可溶性钡盐0.548小时,多在14小时恶心、呕吐、心悸,以进行性向心性肌肉麻痹为特点,神智清醒,低血钾,因呼吸肌麻痹死亡硫酸钠溶液洗胃和内服,严重者静脉注射大量硫钠,给硫代硫酸钠,二巯基丙醇,及时补钾防止误食,盐井卤水(含钡的)应除钡后才能食用磷化锌中毒毒鼠药磷化锌0.5数小时喉头麻木、干渴、呼气及呕吐物有蒜臭味。12天假缓解期后出现血尿、蛋白尿、黄疸、肝昏迷彻底洗胃,保肝及对症处理,禁忌各种油类食物注意灭鼠毒饵的使用和保管,避免误食和污染食物砷化物中毒三氧化二砷10分钟数小时口内金属味、烧灼感、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顽固性腹泻、米泔样便,严重者脱水,昏迷、循环衰竭死亡。排出毒物,以症处理,使用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加强管理,防止误食霉变甘蔗甘蔗阜孢霉,串珠镰刀菌等产生的霉菌毒素10分钟48小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障碍;重者剧吐、阵发性痉挛性抽搐、神智不清、昏迷,幻视、哭闹,可瘫痪催呕、洗胃,彻底排除毒物,对症处理禁食发霉的甘蔗。已霉变甘蔗可制造工业用酒精

    注意事项

    本文(轨道交通项目防食物中毒和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为本站会员(阿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