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9篇(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教案).docx
-
资源ID:23497523
资源大小:29.63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9篇(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教案).docx
Word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9篇(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教案)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9篇(学校二班级音乐课教案)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留意哪些呢!下面是会员投稿的关于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9篇(学校二班级音乐课教案)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心情。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 3.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4.能精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嬉戏。 教学内容 倾听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倾听。引导同学体会乐曲活泼、好玩、欢乐的音乐心情。 2.复听乐曲,试着让同学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别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仿照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 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爱的动作,表演或仿照敲击某种乐器。 教材分析: 1.歌曲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 2.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港台歌曲。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采纳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重难点: 通过倾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心情。 预备: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其次遍提示同学拍击节拍,随着歌曲精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同学之间绽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精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老师小结,同学争论。 其次课时 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倾听小狗圆舞曲 重难点:精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预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头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支配好一个参加歌表现的练习,老师可提示同学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歌曲提示同学 2、编创与活动: (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肯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心情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第三课时 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倾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重难点:精确地读出带词的节奏。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预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头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支配好一个参加歌曲表现的练习,老师可提示同学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歌曲提示同学 2、编创与活动: (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肯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心情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倾听动身 1.完整地倾听第一乐章。引导同学体会乐曲活泼、好玩、欢乐的音乐心情。 2.复听乐曲,试着让同学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别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仿照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 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爱的动作,表演或仿照敲击某种乐器。 三、结束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2 课时目标: 1.尝试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出云的轻快和飘逸。 2.尝试将课本的歌谣编创完整,并精确读出。 教学重点: 在撕云,唱云,跳云的过程中感受歌曲轻柔的心情。 教具预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编创与活动:编创歌谣 1.课前板书好歌谣 2.生看黑板试朗读歌谣 3.师生争论,在歌谣中缺少的地方应填什么? 4.生汇报自己的编创结果。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四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同学用纸也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但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五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同学用纸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师在琴上弹奏歌曲前八小节旋律,请同学用“U”轻轻哼出,感觉就像轻轻吹动天上的云。 教学反思 整一堂课,同学基本能乐观地参加到我的课堂,课堂气氛也相对轻松愉悦,但在教学目标达成上还存有圆满,难点的解决没有很好的体现出音乐性以及难点的渗透在之前的环节落实的也不够抱负,有些课堂评价语没有体现出有效性。 云这首歌曲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学会歌曲,并通过自己对唱曲的理解,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同学动手制作云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 在课的设计时,我针对低班级同学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动身,抓住同学们爱嬉戏、爱看动画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支配上,留意激发同学的爱好,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爱好和学习乐观性,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到学问,进展想象力、仿照力和记忆力。课的一开头,我就用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同学的留意力,通过老师动手用纸撕云,激起同学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点题的效果,为了让同学更好的、更精确的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在同学年龄小的状况下,通过制作出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用直观的画面关心同学记忆、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提到这样一个方面,那就是: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倾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制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同学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我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充分地考虑到了音乐的特点,考虑到了音乐课应当以音乐为主,以同学的听赏感受为主。因此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同学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活动,突出了对心情、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在实施过程中也切实地感受到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效的,同学在音乐声中所进行的多种活动都能够关心同学感受和理解歌曲,同时同学也为音乐的美丽旋律所吸引。下课后,好多孩子都问我说老师下一次我们还听不听?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一点圆满,那就是对最终一首歌的观赏没有尽兴,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再进一步更深一层地去听赏、体验歌曲的情感。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3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快。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熟悉字母谱f、s,并能精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劳动歌 1、初听前,可叙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同学听音乐的爱好。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同学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倾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提示;是否去过还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2、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同学明白“赶海”的含义。 3、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4、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其次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老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同学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苦,指导同学用严厉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为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地。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同学用坚决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气。另外留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晰;连续的饿两个附点不要忽视;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还可以建议同学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 二班级音乐上册教学方案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 人音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 学校二班级音乐上册教学方案 学校二班级音乐上册教学方案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4 课时目标: 1.在歌声中感受海的宽广和宽阔。 2.能用三角铁协作歌曲心情为歌曲伴奏。 3.能精确,流利地演唱歌曲曲调。 教学重点: 用歌声和身体律动表现出大海的宽广和宽阔。 教具预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海 1.师画简笔画导入 设问: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你见过海是怎么样的? 2师小结海的不同面貌 3.师用钢琴演奏海并配以哼鸣。 设问:你感受到老师唱的海是什么样的? 温顺,安静,漂亮 4.生随琴模唱感受不一样的海 5.师生共同在大海上贴出图形谱并视唱 6.引出歌曲,初听歌曲范唱 设问:你能用一个字形容一下这首歌所描绘的海吗?(美) 7.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节拍并击拍。 8.出示小黑板上的歌词,生按歌词节奏朗读。 提示同学留意读出温顺和安静的海 9.随录音范唱模唱歌曲。 10.随琴练唱 11.学唱曲调 12.用轻柔,甜蜜的声音配上三角铁的伴奏演唱歌曲。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5 教学内容: 1、观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大海 3、表演歌曲大海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同学练习用简洁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大海,完整地倾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辨别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大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同学通过小组争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预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仿照声音。 二、新课学习: 1、观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同学仔细听乐曲,辨别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纳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倾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同学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大海;引导同学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老师提示式伴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嬉戏表演歌曲大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嬉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舞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安排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制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飘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飘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其次课时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辞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学问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辞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同学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连续引导和激发同学学习音乐的爱好;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育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辞会。 (二)详细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飘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飘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辞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预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飘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辞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飘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辞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亮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快!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欢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飘舞则与小雪橇欢乐的心情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悲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辞会则从小动物告辞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学问。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爱好,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肯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奇妙的图画。 本单元连续使同学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熬炼。在制造力的培育方面给同学以更多的空间,如在观赏乐曲雪花飘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仿照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老师应启发同学自己制造、设计。 表演唱小动物告辞会教科书只有插图,没有歌谱及动作图示,这既给老师教学带来肯定的难度,但也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老师可依据设备、场地和同学的状况,与同学一起,共同细心设计好这一活动,并在教学现场进行各种即兴制造活动。场地的布置、 小动物的头饰等,老师要提前作好预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老师参考)。假如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同学勇于参加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育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力量。 2连续提高同学的唱歌力量和表演力量。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留意培育同学的制造力量。 本单元的难点: 1在观赏江雪时,老师应讲解古诗,使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老师启发同学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殊应留意启发同学仿照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辞会,由于同学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肯定难度,需要靠老师和同学共同制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飘舞 这首乐曲是依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飘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观赏的雪花飘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头,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严厉而清淡的 ,接着其次小节开头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渐渐变大;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淌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仿照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充满着一丝淡淡的愁闷。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其次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颜色、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模糊感到狂躁与担心。 经过四小节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终,大地变得一片寂静,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孤独。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奇怪,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神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奇怪;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好像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行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确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一直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迫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终用确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殊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依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绽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其次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其次乐句,但好像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进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同学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老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寒冷、欢乐玩耍的场景。歌曲为降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心情。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布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留意。 5小动物告辞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心情较为抒情。其次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心情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像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见。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同学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班级的同学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同学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老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终一节音乐课,此后,同学们也将放假,预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辞。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肯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7 课时目标: 1.在两首相同主题,不同表现形象的歌乐曲中体会大海的变幻莫测。 2.能用图形表现出自己听到的不一样的海。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具预备: 教学磁带,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倾听大海摇篮 1.师课前将歌词板书出来,但留部分空白 2.谈话导入:刚才我们演唱的海是什么样的海?(温顺,安静的),你们知道生长在海边的小伴侣喜爱把海比作什么吗? 3.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歌词中找出答案。 4.初听歌曲,认真听将歌词补充完整。 5.复听歌曲 设问:从歌中你感受到小伴侣对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复听,生在“啊,大海摇篮”的地方一起演唱,体会对大海的喜爱。 7.小结:为什么把大海比作摇篮? 四倾听海上风暴 1.设问:你们见过大海的另一种模样吗?是什么样的? 2.完整地倾听管弦乐曲 设问:在音乐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边听边引导同学想象,感受。 3.复听 你能用线条表示出你此时听到的大海吗?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一、倾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亮的青蛙形象。 二、情愿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爱并愿意参与音乐会。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同学通过观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 教学用具: 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教材分析: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好玩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4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似乎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头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似乎青蛙的美丽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接着乐曲再现了一遍,蛙鸣声、流水声在乐声中渐弱,消逝在暮色中。 教学过程: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同学依据音乐节奏、心情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老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伴侣参与跳舞,没受邀请的小伴侣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洁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争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现。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进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喧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头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同学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精彩的歌手,舞手,奏手,并赐予嘉奖。 五、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老虎、狮子、鸟儿、松鼠他们也要参与,播放青蛙音乐会音乐,让更多的动物也来表演。 六、动物狂欢。 课件出示动物狂欢节情景,播放动物狂欢节音乐一起在歌声笑声中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审美为核心,充分激发同学学习乐观性,调动同学多种感官参加。引导同学唱歌、跳舞、演奏、狂欢,培育了同学的审美力量。 >二班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培育同学团结友爱珍重友情的精神 2、通过学唱歌曲,为下一步表演做预备。 教学重点: 留意区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学难点: 表演唱小动物告辞会,由于同学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肯定难度,需要靠老师和同学共同制造完成 教学预备 录音机、录音带小动物告辞会、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 小动物告辞会歌词。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小动物告辞会: 1 老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画面。 2 听录音范唱。 3 老师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 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留意启发同学的心情,应唱得抒情、美丽。 5 教唱其次乐段歌词。留意其次段与第一乐段在节拍、心情、速度等几方面的区分。 6 教唱第三乐段,留意心情的对比:小动物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明年再相见。 7学会歌曲后,第一、三乐段齐唱,其次乐段可按歌词内容安排角色演唱。由于歌曲较长、歌词较多,要求同学背唱有肯定难度。同学能跟着录音比较完整地延长就可以了。在以后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同学还有机会进一步熟识这首歌曲。 (二)歌表演小动物告辞会 1. 播放小动物告辞会的伴奏带,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上台,为大家表演本小组为歌曲设计的动作,并组织大家简洁争论。 2 老师与同学中的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另两组同学,一组伴唱,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奏出三拍子的节奏型(如“× × ×”、“× ×× ×”等)。 3其他同学间续加入,可以仿照老师的舞姿,也可仿照同伴们的舞姿,即使动作不太协调,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参加,要能感受到三拍子的韵律。 4 如场地条件稍差,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表演,也可分三组进行,分别表演歌曲的三个乐段。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