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导学案及知识点.doc
-
资源ID:2350639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导学案及知识点.doc
识字8人之初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1.展示孟母三迁的故事。2.师:这个故事也在三字经中出现过:“昔孟母,择邻处”。3.师: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是中国的三大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的前四句。4.板书课题,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的笔画笔顺。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掌握“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熟悉的识记方法学习生字新词。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三字经的语言和文化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三、字词运用(一)认识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1.出示生字: 2.出示词语:之后 初始 天性 善良 学习 教师 迁走贵人 专心 幼儿 玉米 玉器 正义(2) 形近字比较 性(性别) 迁(迁走) 义(正义)姓(姓名) 近(远近) 又(又是)(三)反义词 幼老 近远(四)词语解释(有些难理解的单音节词,教师可以直接讲解意思)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宜:合适,适宜。琢:雕刻。(配图)器:器具,有用的玉器。义:道理。四、示范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自由朗读儿歌,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学习提示:(1)借助拼音让学生自由读儿歌。圈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2)引导学生向同学请教,互帮互学。会读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3.梳理小结:本课精选了三字经的两个片段,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六、精读领悟(一)理解第一节韵文的大意1.问题引领:(1)这一小节中共有几句话?(2)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学习提示:(1)同桌配合,一对一接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标准流利。(2)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3)学习第一句,词语点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开始。性:品性,品格,德行。善:善良,好的。习:这里指后天的学习环境。(3)根据词语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相差得大了。(4)学习第二句,词语点拨。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苟:如果,假如。教:学习,受教育,管教。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道:方法。(5)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6)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7)后天的学习环境,是不是只是指学校呢?说说你的看法。3.梳理小结:第一节韵文中共有四行,两句话,讲述了后天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二)理解第二节韵文的大意1.问题引领:(1)读课文第二小节,你发现这节韵文中“不”的读音的变化了吗?(2)从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习提示:(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文中出现了7个“不”字,在朗读时要注意变调:“不”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不”读第二声;“不”后面的字不是第四声时,“不”读第四声。我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句,抓关键词,理解意思。这一小节的第一行就表明了这一小节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子不学,非所宜子就是你,也就是读书的小孩子。宜是合适、适宜的意思。整句话就是说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过渡:为什么不应该呢?我们接着往下读。幼不学,老何为?在这一句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让学生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次。你知道和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句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引导学生诵读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教师可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4)让学生理解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学生同桌间一起说说这一句的意思。3.梳理小结:这个小节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努力学习。只有从小好好学习,明白道理,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三)指导识记,书写生字1.以多种游戏方式巩固识字效果。2.学生小组内交流容易出错的字。讨论出写好字的方法。3.学生交流,教师补充。4.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字“之、相、近、习、远、玉、义”认读并组词。(2)本课7个生字中有4个独体字,其中“之”和“义”不容易写协调美观,要注意指导“近”和“远”都有走之,可以一起指导。(3)注意“之”字有3画,是独体字。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4)注意“义”字有3画,独体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5)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之后、相当、近来、走近、远近、习气、学习、远山、白玉、玉石(6)师范写,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先描红再写。(学生书写前先让学生背诵写字歌,提醒书写姿势。)(7)展示并评议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七、巩固提高1.根据汉字的结构,将下列汉字送回家。(填序号)之 初 性 习 教 迁专 近 幼 玉 远独体字: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2.根据课文内容写生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3.填空。(1)“之”读作“(zh)”,第二笔是(),我还知道它的另外一个同音字(知),组词(知识)。(2)“相”字共有(9)笔,可以组词(相近);在识字6中,我还学习了它的同音字(香),可以组词:(香菜)(花香)。八、比较阅读三字经(节选)母,邻处,子不学,机。山,有义方,教五子,名。香九,能温,于亲,所当。四岁,能让梨,于,宜先知。弟:通“悌”,敬爱兄长。1.这些句子中提到了哪些古代的人物?答:提到了孟母、窦燕山、黄香、孔融。2.从“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中你知道了什么?答:我知道了黄香九岁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身体给家人暖被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子让给别人。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九、检测反馈1.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ch gu q yu初 贵器 幼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性别(xnxn) 教师(jiojio)善良(snshn)变迁(qinqin)3.组词。习(学习)(补习) 玉(玉米)(玉器)相(相同)(相近)4.反义词,连一连。老 近远 恶善 是非 幼5.根据意思,选择对应句子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子不学,非所宜。苟不教,性乃迁。幼不学,老何为?(1)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2)小时候不努力学习,到老的时候都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3)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十、板书设计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十一、动漫微课关于三字经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人之初其实就是选自三字经,三字经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我们在读背三字经的同时,能了解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还能从故事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这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