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1.docx

    • 资源ID:23510655       资源大小:30.3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1.docx

    Word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伴侣,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其次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育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阅历,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育同学语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诗有“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同学自主诵读,老师范读,材料补充,老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同学与文本的距离,使同学跨越时空,捕获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敬重同学的自主学习和同学共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深厚的情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 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对送别诗的一个课外积累,同时是为整堂课渲染一种气氛,使同学初步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为感悟的情感奠定基础,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2.同学谈感受。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家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设计意图:在此处做资料的补充,可以关心同学走进内心,感受伴侣之间真挚的友情及那种难舍难分。)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点拨:留意读诗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2.指名朗读,老师点评,并进行范读。 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再次练习朗读) 3.借助解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加之解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同学脑海中形成肯定的画面,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学习前两句) 师:同学们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谈的都字斟句酌,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同学的回答随机点拨总结。) 1.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齐读) (2)离别的“寒”内心的“孤”。 (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同学谈体会。 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充满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 总结:除此之外,你知道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特别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愿向恶势力屈服,坚韧斗争,直到最终“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其次次遭贬时所作。) 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同学谈体会)(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 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伴侣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那种简单的内心。(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同学通过找含义深刻的字切入,品读感悟,从最初的模糊的印象到对简单的内心的深化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的引导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可谓水到渠成。) 四、走进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1.小练笔,走进内心。 (1)(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补白)过渡: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倾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再次拉近同学与当时环境、文本、之间的距离,以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同学切身体会内心,能与对话,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2)指名发言。 (3)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 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 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伴侣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 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亮见底的忠心啊! (设计意图:此环节仍旧采纳老师创设情境激情引导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同学想象与朗读的欲望,而且这一个个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朗读后老师准时的补充,也会使同学明白,那种对家人,对伴侣,对朝廷矢志不渝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未曾转变。与此同时对“冰心”、“玉壶”这两个抽象的词语也已经形象化,同学对此已经有了共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时的朗读,已经化为了同学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真实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质。 (1)师: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吩咐:“。”同学再次激情补白。(古诗后两句。) (2)引导:望着伴侣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莫非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 (3)同学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受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旧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同学感受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内心,从而体会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志气的决心。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点睛之笔。) 五、课后拓展 假如你是王昌龄的家人或伴侣,听到辛渐的一番描述,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也可用诗歌的形式。 六、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2 教学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伴侣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 体会伴侣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伴侣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订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同学说自己认为的诗意,老师进行辅导,鼓舞同学大胆的说,不要可怕说错。 (2)同学看图,听老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察指导。 6伴侣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察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同学个人诵读展现。(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 学问链接: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怜悯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深厚的情意。 3、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行。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深厚的情意。 教学难点: 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行。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 1、对诗嬉戏。(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导入课题 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闻名诗人王昌龄,来观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题。 4、背景介绍。 二、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留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读正音。 (2)指导读出节奏美;指读、男女生共读。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留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范读,读出韵脚音调。 3、生试读,指读。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同学结合解释认真地读一读,和同桌沟通哪些字眼让你看到了送别时的情景。 2、同桌沟通。 3、课堂沟通。 (1)“寒雨”看出送别时的天气下着雨。 (2)“夜”“平明”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 (3)“楚山孤”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孤寂心情。 四、走进诗人感悟品行。 1、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毕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知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毕竟是为什么? (2)播放动画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受,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雪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3)补充“玉壶”典故诗句。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白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伴侣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五、拓展延长,对比阅读。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六、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搜集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熟悉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3培育同学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 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日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体会一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 简介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老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状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吴 孤 洛壶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 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化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 解字词(借助解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 解全诗(串句连诗) 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 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按学法汇报) “寒雨连江夜入吴, ”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静静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 ”,早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假如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我的内心依旧纯净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化学习,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化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王昌龄及背景。 2. 了解、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思想感情。 了解了背景,理解了诗句,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背一二句写友情的句子) (2)体会诗人表达他和辛渐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3. 深化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你能把与友人深深的离别之情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不仅理解了诗句,了解了的思想感情,课后我们可以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解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的一位伴侣。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早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方心的纯净。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方人的清廉正直。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 ”,迷漫的烟雨覆盖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那寒意不仅充满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其次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雨后的早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写的是诗人对辛渐的吩咐和托付之语。意思是说:你到达洛阳后,假如有亲戚伴侣询问我遭贬后的近况,你可以告知他们,就说我的内心依旧纯净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奇妙的相互衬托的比方,来形容一种纯净完善的品行。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势对小人诽谤所进行的驳击,表现出诗人不愿屈从于恶势力的坚韧斗争精神。 简介: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5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 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伴侣。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适时正音辨音“洛(luò)”,熟悉生字“壶”。 2、朗读检查。(正确、节奏、速度)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读好诗句是前提。从正确朗读、读好每一个字做起,引导同学读出节奏,把握好速度。 三、诗文理解,自主沟通 1、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读得懂?请你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生自学) 2、同桌之间沟通,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3、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说说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生答,师结合解释讲解字词意思)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从字词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体会要表达的情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题。同学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了同学的自学力量、理解力量。 四、诗文品读,赏析感悟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究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的依据在哪里?假如你能说出来,说明你真的弄懂了。 “连”“入”两个动词写出了“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黯淡气氛。“楚山孤”表达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伴侣时剧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凄冷”“孤寂感”) 【设计意图】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内心情志的,在理解诗歌大意之后,还需激发同学思维,引导同学认真品读,一字一词推敲,从而由意象深化理解意境。 2、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送别辛渐一共写了两首诗,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分散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后来因事被贬谪至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其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尉。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独、苦闷呢?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生读) 【设计意图】古诗词教学要注意让同学感受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魅力、诗歌的意境。 3、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转变自己高洁清廉的品质)哪些字词告知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是什么样子的?(里里外外晶莹剔透、雪白无瑕) “玉壶冰”首次见于南朝鲍照代白头吟中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至唐代成为一个久写不衰的意象,多次消失在诗词作品里。(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玉壶冰”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理解诗人精神品质的难点,知人论诗,因此补充“玉壶冰”的历来寄予就有了依据。 4、想象:诗人会向辛渐说什么呢? 5、归纳主题:全诗句句是景,句句是情。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呈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顽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6、指导背诵。 送别诗我们学了许多,有的借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意、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托物寓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有的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净的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有的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像今日我们所学的,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自己的心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拓展处支配群诗阅读,既对送别诗做一个小结,又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从人物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品质”,围绕书后习题绽开学习,群诗阅读不是简洁的叠加,而是主题性阅读,這样的学习,更能进展同学的思维和探究精神。 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节奏感、音韵感、画面感、意蕴感都需要反复诵读。朗读,是有方法的,需要字字入目读,教同学读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这是基础;入口入心读,让同学能够读懂诗句的意思;入情入境读,引导同学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读之有层次,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古诗的张力与魅力。 古诗文字简练,但内涵丰富,意味无穷,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对比解释理解诗句,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引导同学想象、感悟,和来场穿越千年的对话,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意。 古诗教学最终指向“审美鉴赏与制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指向同学核心素养,而这个过程中必需要有思维的参加。拓展阅读,引导同学走进经典,将同学的视野引向课外,让美感流淌在同学心中,把文化的种子种在同学心中。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 一、本诗进入课堂的一些想法: 1、对于唐人的送别文化已有肯定的了解;本诗在送别诗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首,可以说虽名为送别,实际上却是以表达个人的情操为着力点。可以说,与已学的送别有同有异。学习本诗,有助于同学对唐人送别有更为深化的理解。 2、本诗为语文课程标准推举,进入课堂,可作为教材诗歌的延长。 3、本诗具备“以写促读”的若干要素,将写挤进课堂,有助于提升同学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共性化地理解本诗。 二、学习目标初定: 1、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状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 2、把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在以写促读中达成对诗人内心的理解,并能将个人的想像体验融入到写作活动中; 3、背诵本诗并适当阅读与本诗有关的一些诗句。 三、有关资料: 唐天宝七年(748年),“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诗人谪贬龙标,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闻名诗篇。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诗人担当龙标尉时,由于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来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王昌龄补靴”等动人传奇广为流传。诗人横遭谪贬,他的好友-唐代闻名诗人李白,与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的闻名诗篇表示深切的怀念。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乱起,王昌龄为避战乱,回归乡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县)时,被刺史阊邱晓所杀。 四、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阅历。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索一般状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肯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学习成果呈现:背诵的娴熟状况、老师板书) 学习活动二:运用阅历先自学本诗。 1、自由读本诗,运用阅历学习,老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学习成果呈现:问题标注于课文) 学习活动三:将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 1、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送别的时间、地点与人物; 2、第一次写作日记并沟通。 3、估量的争议(1):前面两句诗均为描写环境,在日记中应从哪一个环境入手?达成共识的途径为引导同学想像:晚上王昌龄在想些什么? 4、其次次写日记。 补充诗歌阅读:“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以达成对王昌龄昨日晚上内心世界的了解。 5、对其次次所写的日记进行补充修改并沟通。 6、想像:分别在即,作为好伴侣,王昌龄会有哪些话对辛渐说? 7、第三次写日记并作沟通。 8、适当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点明王昌龄一生的坚守,第四次写作日记。 (学习成果呈现:同学写成的日记。) 学习活动四:感动与拓展性阅读。 1、配乐阅读王昌龄日记。 2、略读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学习成果呈现:同学在感情地朗读。) 22

    注意事项

    本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_1.docx)为本站会员(马****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