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_44.docx
Word中班教案中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笔是人类的一大创造,是供人们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是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它物体上写字或画画,教幼儿熟悉各种各样的笔是为了了解把握笔的特性,然后能正确使用各种笔和爱护各种笔。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学习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笔,能说出常见的笔的名称。 2、使幼儿知道各种笔的作用,而且用处都很大。 3、教育幼儿要疼惜学习用具,知道爱护它们。 三、活动预备。 1、每桌摆放各种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粉笔、铅笔、水彩笔、蜡笔等等。 2、以上各种笔的笔迹(画或字)各一张 3、墨汁、墨水每桌各一瓶;橡皮若干块。 4、白纸每个幼儿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笔: 1、看一看、说一说:它们都叫什么?比一比它们相同处和不同处?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笔? 2、画一画、说一说:各种笔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操作拆装笔: 1、给圆珠笔换笔芯; 2、给钢笔装水; 3、启发幼儿叙述自己的发觉。 (三)老师展现各种笔的笔迹: 1、利用各种笔示范演示笔迹; 2、出示预备的笔迹让幼儿观看。 (四)组织幼儿使用各种笔:(涂涂、画画、写写) 1、老师指导幼儿使用各种笔。 2、比较笔迹的不同。 3、争论沟通:那些笔迹能消退?那些笔迹不能消退?(可尝试利用橡皮)使用这些笔要留意什么?怎样疼惜笔? (1)钢笔:留意笔尖不能损坏。 (2)圆珠笔:笔尖处有一个很小的圆轴不能碰掉。 (3)毛笔:要爱护好毛,损坏会分叉。 (4)铅笔:简单断铅。 (5)粉笔、蜡笔:简单折断。 4、依据以上各种笔的特点要求幼儿使用时留意爱护和疼惜笔。 (五)讲解各种笔在学习中的用途 师讲解哪种笔是用来画画使用,哪种笔是用来写字使用,边讲边示范操作,并提示幼儿防止损坏。 (六)小结:笔的用处很大,很广泛,我们大家都离不开它,鼓舞幼儿将来当一名创造家,创造出更好的、更有用的笔。 (七)延长活动:组织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笔(发纸、笔作画写字)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嬉戏过程中探究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2喜爱合作,有肯定的集体意识。 嬉戏评价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已经有明显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的合作方法,因此依据这一状况我设计了这一嬉戏培育幼儿科学的合作方法。 教学预备: 报纸若干、纱巾(红黄两色)若干、地形图、长绳两条、钻圈4个、平衡木4个 教学过程: 今日老师要带你们做好多嬉戏,你们兴奋吗?这些嬉戏都需要你和伴侣一起相互协作、相互合作。 一、踩报纸嬉戏 1我们先来玩个踩报纸的嬉戏,好吗?请你们每4个好伴侣组成一个小组,每一组有一张报纸,听到老师说“开头”,你们就赶快把报纸对折,然后4个人一起站在报纸上,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听清晰了吗?(幼儿第一次玩嬉戏,老师观看孩子的表现,准时表扬孩子想出的好方法。) 2请孩子们说说刚才是怎么和伴侣合作的,用了什么好方法? 3二次玩嬉戏,提示幼儿当报纸越折越小时,动脑筋想想好方法如何让4个人的小脚都踩上去。 二、闯关嬉戏 1想不想再来玩一个嬉戏?这次我们一起再来玩一个更精彩的嬉戏闯关嬉戏。这个嬉戏怎么做呢?先要2个好伴侣把靠近的两条腿用纱巾绑在一起,(出示地形图)跨过小河、钻过山洞、走过小桥,然后再一起走回来。想想怎样和好伴侣一起闯关,需要大家怎样? 2请幼儿一起合作布置场地。 3请幼儿和好伴侣一起试试怎样闯关。(老师观看指导孩子) 4请幼儿说说怎样和好伴侣一起过关,用了什么好方法? 5请红队黄队各站一边,进行接力赛(2次)。第一次结束后,请小伴侣说说怎么会赢(输)的。 6今日和小伴侣一起合作玩了这么多嬉戏,玩得兴奋吗?和伴侣合作玩真欢乐! 道具预备充分 这一活动以嬉戏的形式进行,我为他们供应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他们通过踩报纸和闯关两个嬉戏查找、探究合作的好方法,即要步调全都才能协作好。但是对于幼儿来说,需要在反复的、不断的练习中才能体悟合作的要领,所以我还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及各种嬉戏活动中设计了一系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充分尝试,让每个孩子体验成长、体验胜利、体验欢乐!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多种方式探究1元硬币的特点,进展初步的探究力量。 2、进行拓印活动,进展小肌肉动作的敏捷性和精确性。 二、活动预备: 1、把1元硬币贴在白板上,并用白纸遮盖着。 2、不少于幼儿人数的1元硬币多枚(硬币可请每位幼儿自带,活动前将硬币用酒精擦拭消毒。) 3、白纸、蜡笔。杯子、软垫、图书、盒子、积木 三、活动重难点:尝试用多种方式探究1元硬币的特点。 四、活动过程: 1、老师在白纸上拓印硬币,请幼儿猜猜白纸遮盖着的是什么? 师:今日老师给小伴侣们变个魔术,猜猜白纸后面是什么?将硬币拓印完整后幼儿观看,老师出示白纸后的硬币。(提示幼儿要轻些拓印,为后面幼儿操作铺垫) 反思:或许是海南的幼儿对硬币接触较少的缘由,许多孩子猜不出来,后来有个孩子说玩摇摇车的币,引发其他孩子联想到嬉戏币。我立刻向孩子公布谜底,把孩子们的留意力拉了回来。 2、出示一元硬币,请幼儿说说钱币的用途。 师:硬币能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能买东西,就像纸币一样,我们坐公车时、或在超市买东西时都可以。不过海南的小伴侣平常很少见到它,让我们一起来熟悉它吧。 反思:其实孩子真的不知道一元硬币能做什么。或许在课前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争论一元硬币的用途会对这个活动更有关心,丰富孩子的阅历,让幼儿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后再争论会更有深层的提升。 3、给每位幼儿发一个1元硬币,请他们观看,争论硬币的特征。(例如:硬币是圆形的,上面有1字等) 师:我们跟硬币打个招呼吧!硬币你好!请小伴侣认真的看看这个硬币上面有什么图案?你熟悉吗?(幼儿观看)硬币是什么外形的?(鼓舞幼儿探究) 反思:幼儿拿着硬币在手上摆布着,近距离的看清了硬币正反面的图案,有的幼儿很细心的翻动着,并告知老师,硬币有点厚,而且还有一点一点的东西,像小疙瘩,背面的菊花有的幼儿说像只蜘蛛,这样的观看活动激发了幼儿发挥了想象。 4、鼓舞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探究1元硬币的特征,老师可引导幼儿思索“硬币有声音吗?”“硬币会怎么运动?”等。 例如:(1)探究硬币掉在桌面的声音,或两个硬币相互敲打的声音。(还可供应:杯子、软垫、图书等) (2)观看硬币在平面好斜面上的滚动状况。(还可供应:盒子、积木) 师:你觉得硬币会发出声音吗?硬币会怎么运动呢?桌子上有许多试验工具,小伴侣自己去找找看吧。 观看幼儿探究状况后进行小结:硬币自己本身不会发出声音,只要和别的物体敲击或者碰撞就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硬币是圆形的扁平面,立起来的时候可以滚动,在倾斜的面上滚动更快。 反思:给幼儿抛出的问题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试验来证明了。有的幼儿把硬币放在不同的东西里摇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幼儿把硬币放在桌面上、椅子上敲击,还有的在桌子上转动硬币。幼儿主动探究着硬币的隐秘。 5、请幼儿进行拓印活动,用彩笔拓印1元硬币的两面。 师:小伴侣们观看得很认真,硬币上还有好看的花纹,我们一起来试试,用拓印的方法把它留在纸上吧。(留意提示幼儿选用深色蜡笔,轻轻涂) 6、结束:今日小伴侣们学会拓印1元硬币的方法了,回去跟爸爸妈妈试试拓印其他的硬币吧。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解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精确地推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活动预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看图中有什么? 2.老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许多伴侣喜爱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伴侣了呢,请小伴侣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看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看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看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看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转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看兔子的数量是否转变。 四、幼儿感知操作 请幼儿把小花,进行拼摆,并观看自己的和小伙伴的小花是不是一样多,摆的造型一样吗?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厨房里的危急有哪些,并具有肯定的平安意识。 2、学会爱护自己,避开担心全事故的发生。 3、幼儿能乐观的回答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预备: 厨房里的危急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提问并引出主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厨房) 2、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厨房?(有刀、铲、炉等物) 3、你家有厨房吗?(有)厨房在什么地方? 4、小结:厨房里有这么多东西,小孩子个子矮,应少到厨房里去玩,为什么呢?由于厨房中隐蔽了许多种危急。 二、第一种危急:烫伤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告知幼儿不能随便碰触厨房里的东西。 三、其次种危急:厨房燃气炉的危急 1、让幼儿找出燃气炉,让小伴侣想想厨房中燃气炉有危急吗?有哪些危急? 2、师:小伴侣自己不能开燃气炉,因年龄小,把握不好开关,燃气泄漏会中毒,还会引发燃气爆炸的。 四、知道:第三种危急:厨房中刀具的危急。 1、提问:厨房里的刀是拿来做什么的?假如小伴侣去厨房玩刀,刀不当心落在自己的脚上,会怎样? 2、出示图:一个小孩玩厨房里的刀,刀落地,差点落在幼儿脚上,真危急,让幼儿看图和感知一下真刀,让其明白:厨房里的真刀不能玩,假如不当心落在地上,脚上都会受伤,还会砸着脚趾,很危急! 五、第四种危急:不要登高到碗橱里去取东西,假如碰倒碗盆等东西,劈头盖脸的砸下来,简单引起损害。 六、第五种危急:炒菜时油爆在脸上,眼睛里的危急。 1、出示课件,让幼儿观看后,引导幼儿讲出:妈妈在炒菜,个子矮、年龄小的孩子不能靠近锅边,油爆在脸上、眼睛里,有危急。 2、知道炒菜的油爆在脸、眼上,会烧伤、会瞎眼等。 七、观看视频为什么不能任凭进厨房 八、学习平安儿歌: 厨房有电还有火,开水碰翻不好躲。 地方虽小不能玩,危急事情不能做。 九、要避开这些危急,有什么方法?(远离厨房,不一个人在厨房里玩)十、学习了这一课,小伴侣们要记住,不能在厨房里玩耍哦! 活动延长: 回家到厨房里看看还会有哪些危急,和爸爸妈妈一起沟通避开危急的方法。 活动反思: 平安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平安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是靠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与日常生活能够有机的相结合和渗透。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的内容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可以避开一些意外损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平安意识,为幼儿平安行为力量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像这节课,让他们当心厨房里的平安问题,首先是让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厨房里有哪一些东西,你觉得哪一些是危急的东西。孩子们都说得特别好,这也说明白,现在的家长,对平安问题的重视性,家长的乐观协作让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开展,让孩子们对危急的东西不是惧怕,而是假如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会由于无知从而造成更加严峻的后果,所以,让我们英勇的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够迎刃而解。 中班教案 篇6 近阶段发觉幼儿对粘粘纸的爱好特殊深厚,常常将贴贴纸粘贴在手上、额头上、书包或衣服上。观看后发觉,贴贴纸不但有美观、造型多样的特点,而且贴贴纸本,还可以身还蕴含着许多的学问。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力量、感受规律的美、数量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为了将幼儿的爱好迁移到更多更广的活动中,发挥贴贴纸中的教育价值,因此方案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好玩的粘粘纸”。 活动总目标: 1师生共同挖掘贴贴纸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 2在喜爱的活动中让幼儿的爱好需要得到满意。 第一阶段:好玩的贴贴纸 活动一:贴贴纸的隐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探究,去发觉贴贴纸的特点。 2进展幼儿的观看力。 活动指导: 1请幼儿收集自己喜爱的贴贴纸,展现在教室四周。 2引导相互观看、争论“你发觉了什么?” 反思: 幼儿对与丰富多彩的贴贴纸特别感爱好,从孩子们的争论中发觉,幼儿的爱好主要指向与贴贴纸上的各种卡通内容,如:机器猫、弹珠警察、哪吒等;另一方面,幼儿发觉了在每一版贴贴纸中,又蕴含着一些类别,如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大有小;有不同造型的卡通形象等等。 幼儿在观看探究中,从争论贴贴纸的隐秘到争论卡通片,各个幼儿都乐观的参加。 这次活动从幼儿的爱好入手,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内在动力,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意的欢乐。 推动: 依据的幼儿的主要爱好指向,方案从两个方面开展活动,一、运用贴贴纸中的卡通形象开展语言活动。二、运用贴贴纸开展数学活动 活动二:我将贴贴纸这样分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定分类标准。 2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 活动预备: 1每人自选一版宠爱的贴贴纸。 2每人一张分类统计表: 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发觉幼儿很喜爱撕贴的过程,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从同一版的贴贴纸中,去查找出自己喜爱的分类标准,也基本上了解了分类统计的方法。但有个别幼儿在依据几何图形分类时消失错误,方案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多感受图形的特点。 推动: 由于幼儿基本上能够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方案在下阶段活动中提高操作难度,将单纯的分类运用到生活中,开展装饰服饰的活动。 活动三:漂亮的服饰 活动目的: 1发挥贴贴纸在生活中的美化作用 2运用分类排序的数学学问来装饰服饰。 活动指导: 1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浅色的衣服、裙子、帽子、头箍、鞋子等。 2鼓舞幼儿依据自己的宠爱利用贴贴纸装饰服饰。 3引导幼儿观看比较有规律装饰和随便装饰服饰的效果,体验规律的美。 反思: 幼儿通过选择自己宠爱的贴贴纸进行装饰,感受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有渴望运用规律进行装饰的愿望。 推动: 将在区域活动中连续开展装饰服饰的活动,引导幼儿有规律的进行装饰。 其次阶段:贴贴纸图书 活动一:漂亮的画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运用贴贴纸中的卡通造型,开展添画活动。 2鼓舞幼儿大胆叙述画面内容。 活动指导: 1争论:你知道到贴贴纸里有哪些卡通故事吗? 2提出嬉戏要求:找出你喜爱的贴贴纸画做一幅画。 3幼儿操作后,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反思: 幼儿很投入地参加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大胆的选取合理的贴贴纸,搭配着进行构图,但也有部分幼儿只单纯的在贴画。由于幼儿水平的差异。在介绍自己作品内容时,有的幼儿能较完整的用一段话来描述作品内容,而有的只能用一句简洁的句子来说明,少数幼儿只能说出他贴的贴贴纸名称。 由于供应的纸是16开的图画纸,和贴贴纸的比例不协调,将要改进。, 推动: 在区域中开展制作图书的活动,将16开的图画纸分割成四张,与贴贴纸的比例相符,鼓舞力量强的幼儿将单幅图组合成有联系的多副图,力量弱的可连续进行构图叙述活动。 活动二:区域活动“我的图书”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 2培育幼儿的合作精神。 3体验胜利的喜悦。 4感受10以内的数量排序。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观赏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封面、故事内容、页码 2、鼓舞幼儿合作制作图书 3、将制作的图书添置在阅读角,供幼儿阅读叙述。 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能依据自己发觉的图书的特点进行图书制作,而且每一次的制作图书活动,幼儿爱好都很深厚,也在每次的活动中不断的改进。 第三个活动阶段:解决问题 活动一:彩虹测量表 活动目的: 1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 2运用贴贴纸做为记录标志的工具。 3 把握对应统计方法。 活动指导: 1在幼儿园为幼儿测量身高的活动后,引导幼儿争论测量的方法,查找测量的工具。 2将贴贴纸作为高度的标志。 3引导幼儿依据贴贴纸标志进行对应统计。 活动二:为区域做标志 活动目的: 1利用贴贴纸制作标志。 2运用分类、对应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指导: 1观看未设标志的区域,思索它们存在的问题。 2引导幼儿争论如何利用贴贴纸进行标志设置。 3幼儿合作制定合理、便利的标志。 活动三:评比栏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成果,体验胜利感。 2初步感受10以内数量的组成。 活动指导: 1在一日生活中,运用贴贴纸的嘉奖方法,促进幼儿各方面的进展。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贴贴纸的数量,当达到10 张贴贴纸,换取一朵小红花。 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的为了猎取自己想要的贴贴纸而努力。当运用代币法对幼儿教育时,发觉幼儿爱好更浓了,幼儿每次都会自然的去数数,去思索“我的贴贴纸离10张贴贴纸还有多少距离”,从而感受到10 以内的组成。 推动: 方案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已有的贴贴纸数量和1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体验10的组成。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