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2).docx
-
资源ID:23604612
资源大小:15.6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2).docx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七课。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第4课:造一艘小船,第5课:浮力,第6课: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8课: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通过第1课到第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物体的沉浮和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第5课和第6课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了沉浮现象。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二、 教学设计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型新授课时间2017年3月23日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3.学会给液体加热的技能。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研究活动过程。2.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3. 渗透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了解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教具(课件)烧杯、马铃薯、酒精灯、筷子、滴管、湿毛巾、食盐、药匙难点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研究活动过程。学具烧杯、马铃薯、酒精灯、筷子、40克食盐、燃烧匙、湿毛巾、药匙检 测 题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板 书 设 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水中 浓盐水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示导启发活动探究结评反思课外延伸1魔术导入。2.引入“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教师出示两个装有液体的烧杯和一个马铃薯,结合魔术表演马铃薯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导入课题,板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提问: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这杯液体让马铃薯浮了起来?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探究两杯液体的不同可用加热的方法。活动一:采用给液体加热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用燃烧匙分别对两种液体进行加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万一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碰倒酒精灯,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同学们不要慌,用桌上的湿毛巾盖在上面,火就灭了。在加热过程中和加热后不要碰到燃烧匙的底部,避免烫伤。)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滴液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得出实验结论: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中溶解了其它物质,是不同于清水的液体。液体的成分不同,性质也不一样。板书: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活动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你们从刚才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提出猜想: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教师演示。2.指导学生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盐水。出示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1) 加一勺盐,搅拌至盐完全溶解,放入马铃薯,观察记录。(2) 夹出马铃薯,再加一勺盐,搅拌至盐完全溶解,放入马铃薯,观察记录。(3) 直到马铃薯浮起来,停止实验。(注意:每一勺盐的量应该差不多,筷子搅拌时不要太用力,不要碰到烧杯壁。)教师巡视指导,提出问题让完成实验的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液体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教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导,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一定要正确的使用实验仪器。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学生上来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让他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液体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1.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很多,请同学们用调制盐水的方法,回家后用白糖、味精、小苏打等调制一杯能是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2. 幻灯片出示本课阅读资料:淹不死人的湖死海,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相机渗透环保教育。(死海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但是死海的面积正在逐渐地缩小。有的环境保护者把它缩小的原因归结为人们过度地抽水、采掘以及开发矿产。甚至有的科学家预言:在200年内,死海的水平面将会降低到海平面518米以下。人类如果不赶快采取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片天然的“不死之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不乱扔垃圾,洗完手关紧水龙头、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等等。)3. 利用幻灯片介绍“中国死海”。为了不让中国的死海消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观察马铃薯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发现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大胆推测马铃薯浮起来的原因。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想出区别两种液体的方法。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给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观察、比较两种液滴变干后在燃烧匙上留下的痕迹。得出:“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中加入了其它的物质”的结论。 猜测-观察-发现-得出结论在小组里分工合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盐水并把实验记录单填好。实验结束,放好实验仪器。在小组里讨论:什么样的液体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展示,分享。得出结论:浓盐水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根据上面调制盐水的方法,回家后自由选择物质,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阅读资料,了解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自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