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 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
-
资源ID:23613019
资源大小:2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 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
第3单元 运算定律第6课时 乘法分配律课题乘法分配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3.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区分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发现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区分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师:同学们的干劲真大啊!他们为绿化校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那么,这次植树活动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6页例7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树主题图,从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师:一共有多少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使学生弄清题意: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4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有2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树。(2)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求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6×25150(人)分别求出负责挖坑、种树的和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人。4×252×25100 50150(人)教师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解答方法:(3)师:同学们用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算式,算出一共有150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所以(42)×254×252×25。师: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2)×254×252×25(4)想一想:25×(42)25×425×2,里应填什么符号? (等号)2.归纳定律。(1)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学生汇报。这时学生表述得可能不是很有条理,思路也可能会不清晰,教师可组织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自己列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分别算一算,进行检验。(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归纳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3)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分配律呢?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ab)×ca×cb×c想一想:a×(bc)_×_×_3.比较、区别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提问: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一样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发表意见。指名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先看题,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辨一辨,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4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提示:24×(512)24×17是按运算顺序计算,没有用到乘法分配律。36×(4×6)36×6×4用到的是乘法结合律。3.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乘法分配律。乘法的分配律可用于一些乘法和加法的简便运算,但需要注意区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不同。教学板书乘法分配律(42)×256×25150(人)4×252×25100 50150(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42)×254×252×25 (ab)×ca×cb×c25×(42) 25×425×2 a×(bc)a×ba×c教学反思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予“生命”,还原成“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出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矛盾,特意设计了让学生探究发现、交流讨论的活动,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在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我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多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