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4的乘法口诀 ▏冀教版 (2014秋)(2).doc
-
资源ID:23648198
资源大小:23.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4的乘法口诀 ▏冀教版 (2014秋)(2).doc
4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4的乘法口诀。 3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4.在整个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让学生在以迁移思维独立解决4的乘法口诀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5.继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以活泼化地语言和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独立编制4的乘法口诀过程中强化这种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教程寻源一、 口诀背诵大检阅全班多种方式背诵1、2、3的口诀。游戏:师生、生生对口令。二、 知识回顾:一共有多少个? 求(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口诀 求( )个()相加 乘法算式 口诀 求(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口诀 说一说: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1到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总结出从“几个几相加”问题到乘法算式的思想,鼓励学生将此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查源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再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议。学习单内容:看算式写口诀。3×6= 9 ×3= 4 ×3= 口诀 口诀 口诀 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算式。( )十八 ( ) 四得八 三九( ) 4+4=( )×( ),表示( )个( )相加。4+4+4=( )×( ),表示( )个( )相加。4+4+4+4=( )×( ),表示( )个( )相加。探源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你喜欢小汽车吗?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在老师引导下,仔细观察图表,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二、学习例1 1算一算,填一填。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4辆车、5辆车9辆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生跟随老师示范,独立思考。在前面3的乘法口诀编制经验基础上,能够将“几个几相加”问题直接过渡到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板书: 4×416 4×520 4×936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4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4根据前面编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4的乘法口诀吗?(生在老师的示范后,独立完成其他乘法口诀的编制。) (1)独立编出口诀。 (2)小组交流。 (3)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板书: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九三十六 (4)提问:“四四”表示什么?“十六”表示什么? (5)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自由读口诀,记口诀。(6) 师生、生生对口令,多种方式背口诀。三、学习例2 1算一算。4×8= 5×4=2反馈:你用哪句口诀算?融源四、课堂活动。1同桌合作:画一画、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同桌活动,对口令。 说算式说口诀 说口诀 说算式 (2)引导学生完成先弄清题意,然后根据乘法的意义,想算式,用口诀,填得数。全班交流时,教师把学生的正确答案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说出自己用的什么方法来填这些空的。(尽量引导出是用口诀来算的)3.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4的乘法口诀 4×416 四四十六 4×520 四五二十 4×624 四六二十四 4×728 四七二十八 4×832 四八三十二 4×936 四九三十六 教学反思:今天下午试上之后发现这堂课的设计不合理,“寻源”和“查源”环节用时过多,共用去18分钟,“探源”和“融源”环节很仓促,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太少。学生自主编出四德乘法口诀后,记忆口诀的方式太单一,多数学生没有兴趣,读几遍即止,导致记得不牢而且混淆,没有达到熟记4的乘法口诀的目的,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时正确率不高,速度也较慢。综合指导团队的意见缩减学习单内容,尤其是复习部分,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以迁移思维独立解决4的乘法口诀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