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熊和小孩》例文.docx
-
资源ID:23732794
资源大小:12.9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熊和小孩》例文.docx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熊和小孩1.了解歌曲内容,熟识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2.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限制性嬉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态不动。活动重点:了解歌曲内容,熟识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活动难点: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限制性嬉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态不动。活动打算:1.物质打算树林背景图、小鸟、小兔、小孩、熊图片;熊的头饰;录音机、磁带。2. 阅历打算知道熊的习性。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的爱好1、老师出示熊的头饰:小挚友们,它是谁?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损害小孩,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2、对了,只要小孩纹丝不动地装木头人,熊就不会损害我们了。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熊和小孩的歌吧。二、学习歌表演并创建最终不动的造型1、熊没有来的时候,小动物和小孩在干什么?(1)幼儿即兴表演小动物和小孩(2)相互学习和仿照伙伴的动作2、熊来了,小动物和小孩怎么办呢?(1)幼儿自编不动的造型(2)相互仿照和学习3、熊来了,看到都是石头人,它会怎样呢?(1)学熊走路(2)学熊找寻食物的样子三、感受和观赏完整的音乐,体会ABA的音乐结构1、观赏第一遍音乐:(1)音乐有几段?(2)它们有什么不同?2.观赏其次遍音乐:(1)什么地方是小孩和小动物在一起玩的音乐?(2)什么地方是熊来了的音乐?四、幼儿合作玩熊和小孩的嬉戏1、老师介绍嬉戏玩法。2、老师扮熊玩嬉戏。3、幼儿扮熊玩嬉戏。课后反思:熊和小孩是一个以嬉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挚友的宠爱,我觉得其中的缘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嬉戏性,有情节,小挚友对有情节的嬉戏,特殊是猛烈的动物吃小动物的嬉戏特殊感性趣;其次,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挚友比较熟识,又比较喜爱的小动物,小挚友对仿照小动物表演具有自然的喜好;第三,幼儿对木头人的造型特别喜爱,平常孩子们常常玩木头人的嬉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限制不动,特别感爱好;第四,歌曲简洁,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挚友感爱好,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特点:1.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嬉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层层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嬉戏。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木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嬉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改变和难度。2.注意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惫的快,复原的也快;留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了活动多改变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结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3.这虽然是一个音乐嬉戏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在唱唱、演演、玩玩中特别自然地得到了熬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不足之处:比如在观赏音乐时赐予幼儿的时间还不够,在观赏音乐时老师要依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