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课例研究.ppt
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什么是课例? “课例”:顾名思义,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述及诠释。 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 课例、教案、课堂实录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 。 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 。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为文本,它的确是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的文本,但课堂实录本身是客观的记录,从它当中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 课例和案例 案例的范围最大、在各个领域都有。(如:法律、医学、工程等 ) 课例与案例的最大不同在于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如: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课本扩展的学科内容为载体。) 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 教育案例:一般性的教育问题个案。(如:处理学生课间追打矛盾。) 案例、教育案例、课例的关系课例与课例研究课例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指教学过程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是静态的结果表达。课例研究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 通常我们说“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说到“课例”往往指的是成果表达形式。课例研究的好处课例研究的好处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分享经验的平台。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相长的阶梯。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 课例的构成要素课例的构成要素一、背景与主题:一、背景与主题: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选题价值选题价值 核心理念核心理念二、情境与描述:二、情境与描述: 环绕主题环绕主题 理清脉络理清脉络 生动具体生动具体三、问题与讨论:三、问题与讨论: 关键性事件关键性事件 深入讨论深入讨论 思维碰撞思维碰撞四、反思与诠释四、反思与诠释 : 实践反思实践反思 理性解读理性解读 超越经验超越经验 课例的类型:课例的类型: (1)问题呈现型:)问题呈现型: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设法合,从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设法找到恰当的理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以问题唤找到恰当的理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以问题唤起反思和变革的行动。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起反思和变革的行动。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主题往往就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主题往往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例设法找到理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例设法找到理论来解释并协助解决实践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论来解释并协助解决实践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唤起教师的深刻反思以及随后的反省行动,问唤起教师的深刻反思以及随后的反省行动,问题通常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题通常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2)经验分享型:)经验分享型:强调利用故事和叙事强调利用故事和叙事来获得知识和沟通,课例是重要的教学资来获得知识和沟通,课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理论无法取代的默会知识。整源,是教学理论无法取代的默会知识。整个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资源个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资源,开发资源开发资源,拓展资源拓展资源,共享资源的过程共享资源的过程.这种课例主要来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及其随后的教自教师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及其随后的教学改进过程。表达的手法通常会以学改进过程。表达的手法通常会以“故事故事”的形式来叙事,这种利用的形式来叙事,这种利用“叙述体叙述体”的知的知识极易在教师之间取得沟通。课例本身是识极易在教师之间取得沟通。课例本身是教师用于查找他人同一内容载体如何教学教师用于查找他人同一内容载体如何教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是一般的理论性文献资的重要文献资料,是一般的理论性文献资料无法取代的知识。料无法取代的知识。 (3)理论验证型:)理论验证型:尊崇理论的价值,认尊崇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是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结果,为教学是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结果,课例为印证理论、检验理论与方法提供了课例为印证理论、检验理论与方法提供了实据。这种课例暗含的结构是演绎型的,实据。这种课例暗含的结构是演绎型的,就是从理论观点出发、按照理论设计和改就是从理论观点出发、按照理论设计和改进课堂教学,最终再用该理论来解释教学进课堂教学,最终再用该理论来解释教学或课例从某个角度丰富了该理论。或课例从某个角度丰富了该理论。 (4)知识产生型()知识产生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成长型):课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例真实例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例真实地记载了教师成长的历程,其中的甘苦与困惑、地记载了教师成长的历程,其中的甘苦与困惑、迷茫与挣扎以及反复探寻之后的豁然开朗。知迷茫与挣扎以及反复探寻之后的豁然开朗。知识产生包括课例所反映的新的教学思想、理论识产生包括课例所反映的新的教学思想、理论视点等,也包括课例研究中对学科内容产生的视点等,也包括课例研究中对学科内容产生的新发现、获得的新知识。这种课例比较少见,新发现、获得的新知识。这种课例比较少见,但其价值较高。但其价值较高。 课例的撰写课例的撰写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第二阶段:研究实施第二阶段:研究实施第三阶段:初稿撰写第三阶段:初稿撰写第四阶段:斟酌修改第四阶段:斟酌修改第五阶段:赋以意义第五阶段:赋以意义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琢磨典型的课琢磨典型的课例例 ) 选择一个或几个别人的典型课例,对其内容、选择一个或几个别人的典型课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重点领会课例作者如何陈述结构进行分析:重点领会课例作者如何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研究的主题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研究的主题和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何处理课例各组成部和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何处理课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主题如何与选择的课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主题如何与选择的课堂教学情境或内容相关联?堂教学情境或内容相关联?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第二阶段:研究实施(回溯教学实例的产生回溯教学实例的产生过程过程) 一、一、 制订课例研究计划(研究主题、制订课例研究计划(研究主题、授课内容)授课内容) 二、开课或听公开课(课堂观察,围二、开课或听公开课(课堂观察,围绕主题收集数据)绕主题收集数据)三、开教研会,头脑风暴(授课教师三、开教研会,头脑风暴(授课教师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遇到的问题,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遇到的问题,自己如何处理;参与者自己如何处理;参与者“移情移情”,从,从任课老师的位置来寻求各种解决策略)任课老师的位置来寻求各种解决策略) 再反复改进授课再反复改进授课(直到基本达到(直到基本达到预期效果)预期效果)第三阶段:初稿撰写第三阶段:初稿撰写一、选择关键性的事件(印象最深的事件)一、选择关键性的事件(印象最深的事件)二、对事件的背景过程进行描述二、对事件的背景过程进行描述三、重点写前后变化以及学生的反应三、重点写前后变化以及学生的反应四、反思行动的结果四、反思行动的结果五、假设你再次遭遇同类事件该如何应对五、假设你再次遭遇同类事件该如何应对第四阶段:斟酌修改第四阶段:斟酌修改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衡量、反思、斟酌,听取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衡量、反思、斟酌,听取各方面意见。请没有参与课例研究的人阅读各方面意见。请没有参与课例研究的人阅读反复修改甚至重写,最后改定。反复修改甚至重写,最后改定。第五阶段:赋以意义(第五阶段:赋以意义(凸显课例的价值凸显课例的价值和意义)和意义) 考虑所写课例的类型考虑所写课例的类型 修改标题、突出课例的价值和意义修改标题、突出课例的价值和意义课例研究的类型课例研究的类型1、教学设计研究。(如一种教材、几种教法、教学设计研究。(如一种教材、几种教法、同课异构等)同课异构等)2、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堂教学诊断研究 。(输入与产出、旧。(输入与产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比例、有效性等)知识与新知识的比例、有效性等)3、课堂教学改进研究。(教学活动的梯度和、课堂教学改进研究。(教学活动的梯度和平台的搭建、教学过程的优化、检测和评平台的搭建、教学过程的优化、检测和评价等。)价等。) 课例研究的程序:课例研究的程序: 选择学科、年段、基地学校、由研究人员、校选择学科、年段、基地学校、由研究人员、校长、教师、技术人员共同组建研究小组;长、教师、技术人员共同组建研究小组; 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和成果形式、组织相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和成果形式、组织相关培训关培训 精心选题和选择课例,查阅相关文献精心选题和选择课例,查阅相关文献 研究实施,详细占有资料数据;分阶段交流、研究实施,详细占有资料数据;分阶段交流、指导和监控指导和监控 撰写初稿,提炼观点,斟酌修改,制作成文本撰写初稿,提炼观点,斟酌修改,制作成文本或视频课例或视频课例 建立电子档案,交流研讨建立电子档案,交流研讨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应该是以下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改热点 2、核心知识 3、学科优势 4、研究基础 5、切口要小 6、共同关注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选题:如何进行课例研究选题: 1、 初中英语三年三、四、五级课文朗读教初中英语三年三、四、五级课文朗读教学要求(不便具体操作)学要求(不便具体操作) 2、Christmas课例研究(有课例,无课例研究(有课例,无主题)主题) 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大而不当)性(大而不当) 4、初一英语课堂教学中输入量和产出量的、初一英语课堂教学中输入量和产出量的比例(适当)比例(适当)好的课例应有的特征好的课例应有的特征 1 、主题明确、主题明确 2、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 3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 4、 过程性资料详实过程性资料详实 5 、有结论和反思、有结论和反思一、主题明确一、主题明确 1、 优秀教学经验的凝炼优秀教学经验的凝炼 2、 教学实践的难点或突出问题教学实践的难点或突出问题 3、与先进教学理念的挂钩点、与先进教学理念的挂钩点 4、新颖的理论视角、新颖的理论视角二、二、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 1、交代背景、问题、交代背景、问题 2、有困惑、有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有困惑、有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 3、有研究思路的概括、有研究思路的概括 4、划分不同阶段,使用小标题、划分不同阶段,使用小标题三三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1、体现教育的核心问题和价值观、体现教育的核心问题和价值观 2、抓住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抓住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 3、突出关键问题的细节描述、突出关键问题的细节描述 四、四、 过程性资料详实过程性资料详实 有教学决策的选择与困惑、不同教学决定有教学决策的选择与困惑、不同教学决定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由此现象引发的思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由此现象引发的思考和新的决策的产生。和新的决策的产生。 有大量细致的观察研究为基础的叙述形式有大量细致的观察研究为基础的叙述形式资料,分析与资料混合使用,资料用来解资料,分析与资料混合使用,资料用来解说、证明研究者的诠释说、证明研究者的诠释 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供读者进行自我判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供读者进行自我判断。断。五、有结论、有反思、有问题五、有结论、有反思、有问题 研究结论和启示研究结论和启示 学生感受,教师反思,研究者的评析学生感受,教师反思,研究者的评析 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变化 由此引出的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此引出的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