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doc
-
资源ID:23754789
资源大小:60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doc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新授课 1课时东方国际学校 使用日期:2019年9月2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在实验中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需要:直尺1把、停表一块、斜面一个、木块一块、小球1个、位置标志旗4个、滴水小车一辆(见附件1)【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课通过观察滴水小车的运动,引入平均速度的测量。演示并提问:1.滴水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其运动特点是什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若小车不滴水,我们能否通过测量的方法,判断它在斜面上的运动特点呢?(设计意图:复习“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板书)1.观察、思考、回答2.讨论交流,阐明自己的观点,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为便于测量,我们把小车换成小球,再来观察一下小球的运动情况。(演示)你认为它的运动特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在你面前,是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要求你利用它们通过测量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你打算怎么测量?交流一下,说说你的大体思路。1.设计实验实验只有思路是不够的,还要搞清楚以下具体问题。如:实验原理是什么?具体要测哪些量?怎么测?等等。 “可靠”、“准确”、“方便”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本着这个原则,请大家设计一下如何测量路程和时间。(1)关于测量路程的实验设计:用摆放标志旗的方法将路程分段。让学生探究分几段、怎样分更合适。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以下问题:每段的长度大些好还是小些好(如图)?均分好?先短后长好?还是先长后短好?(2)关于测量时间的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尝试性测量,来探究测量时间的方法。重点讨论和探究后两段路程上的时间如何测量,引导学生去发现“单独测量各段的时间会导致实验结果不精确,不如用总时间减去前面各段的时间更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说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对个别只想当“听众”的同学要加以鼓励,让他大胆发言。2.教师要不停地巡视。目的在于聆听各组的实验设计,并适时地加以点拨。3.小组内出现争议时,提醒他们不要总是“纸上谈兵”,还可以通过尝试性实验的办法,对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4.讨论后再播放幻灯片,让仍有困惑的同学看。观察猜测1:一直加速猜测2:先加速后匀速猜测3:先加速后减速讨论后归纳出实验思路:至少将小球的运动路程分成2段,测量各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加以比较。思考、讨论实验原理和待测物理量,但对于怎么测量还是会有困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分3段更合适,可避免偶然性。 每段的长度大一些好,便于测量时间。 各段均分或先短后长的方法都可以。有两种测量方法 由三人分别针对每段路程上的时间进行测量。 由三人分别测量小球到达三个点的时间,用总时间减去前面各段时间,获得小球通过每段路程的时间。经过讨论分析,第二种方法更方便、准确。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关于测量工具和实验器材的选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讨论:用手表好还是秒表好?三角尺好还是米尺好?斜面长一些好还是短一些好?斜面的倾角小一些好还是大一些好?(4) 关于协作配合方面提倡小组内自主分工,要求小组成员全员行动,禁止个别同学充当“观众”。2.梳理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思考并讨论:(1)先测哪个量?该过程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路程(cm)时间(s)时间 (s)速度 (cm/s)sAB=tAB=tAB=vAB=sBC=tAC=tAC-tAB=vBC=sCD=tAD=tAD-tAC=vCD=(2)再测哪个量?该过程需要完成哪些任务?(3)收集上述数据的目的是什么?应怎样处理这些数据?(4)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步骤。(5)指导学生简单地练习一下停表、刻度尺的使用,然后让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同时使用幻灯片出示“温馨提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并养成边实验边记录数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习惯。)说明: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应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器材。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实验结论。 合适的测量工具是米尺 斜面长一些、倾角小一些更好一人释放小球并下达计时指令,三人分别负责记录小球到达某一点的时间,一人负责记录数据。(1)先测路程: 划分路段 测量各段的长度记录各段的长度填入表格。(2)再测时间: 测量小球通过各段路程的时间。记录各段的时间填入表格。(3)测量路程和时间是为了计算速度,进而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写出实验步骤。(5)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内。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论结论: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交流与评估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3.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4.安排学生阅读课本24页“扩展性实验”,了解测量速度的其它方法;阅读“超声波测距”,开拓学生视野。学生交流与评估,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三、课堂小结:回顾实验探究程序总结实验探究环节学生讨论梳理四、课堂检测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五、布置作业出示思考题 课后完成见附件3【板书设计】§1.4 测量平均速度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分析与论证六、评估【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 采取了开放式实验的形式。由于课前对器材进行了改进,在路程的分段上,可以不再像课本那样只能分2段,而是也可以分成3段,并且既可以3段均分,还可以按先长后短的方法分,这样就有3种方法;在学生共同探讨出多种可行方案后,教师并不指定学生按哪一种去执行,而是将选择权交由学生,让他们取舍。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2. 让小球一次滚下就测量出它在各段路程上的运动时间。这一点通过教师设计的“让小球撞击标志小旗”的方法就可以轻易实现(见附件1的说明)。以往的测量方法是让小球两次滚下,进行测量,就实质上说,是先后测量的两个运动的不同路段的时间。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商榷的。 3. 让学生用尝试实验法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法是否可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尝试测量来取舍自己的某一点设想。培养了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这也让我获得了一条经验:只要学生始终“在动”“在辩”“在想”,就不要担心学生乱,更不能心疼时间。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 提出问题再直接些更好。在教研中,有的老师提出视频导入加实验导入的方案,经课实践检验是不恰当的,只用实验导入就完全可以。加入视频,要么使教学环节重复浪费时间,要么扰乱学生的思维,令学生反而困惑。2. 在转入“设计实验”的环节时,过渡语有些拖沓,只须一句话:“该怎样落实咱们的实验方法呢?无需太多的铺垫。3. 实验课,学生往往很兴奋,总是利用器材来做一些与学习目标关联不大的尝试,给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年龄小,对新事物总能产生兴趣,二是在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总能激发起个别人的动手欲望。后来,在其它班级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两个措施:降低学生的兴奋度,提前一天将器材放给学生,落实好责任人,然后任由学生去“玩”,在课堂上通过激励竞争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更好。4. 当堂练习偏多。在探究目标完成后,学生可能还会有自己的兴趣点,此时,剩余的时间应留给学生继续探究自己所关注的地方,所以,个人认为,就本堂课而言,设计两个练习就可以,多了反而不合适。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滴水小车实验:在做滴水小车实验时,滴水速度快些好;斜面倾角小些好,这样,斜面上的水滴比较密集,便于学生比较;另外,若车速大,会导致后来的水滴“落地”时变成椭圆形,不利于目测水滴间距。2. 标志旗的形状:标志旗的形状一定要修剪成倒梯形,以免底座阻挡它的晃动,进而影响了小球的速度。3. 斜面的坡度: 关于课本中所述的“保持斜面很小的坡度”,经课堂教学证明,斜面长120cm,木块的厚度2cm以内最为合适。此条件下小球通过整个斜面的时间可达4s以上,这样每段时间的测量就变得方便多了,也为把路程分为3段,进而实现开放式实验奠定了基础。4. 小球的选择:选择5mm直径的小球,通过上述斜面的时间略大于4s;选择10mm直径的小球通过上述斜面的时间略大于3s,所以小球的直径小一些更好。附件1:1.滴水小车结构图2.标志旗的使用说明图:小球滚下时撞击到标志旗,会使标志旗晃动;由三名同学各自负责对一个标志旗的观察,当另一名同学下达指令时,这三人就开始计时,当看到自己负责的标志旗晃动时就停止计时。于是:tBC=t2-t1 tCD=t3-t2附件2:课堂检测1. 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 (可以、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纠正错误。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路程s/m10203040时间t/s2545.56.5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4)在这40m内王军同学跑步做的是 运动答案:1.不可以 原因 2.(1)4 (2)5 (3)8 (4)变速附件3:思考题1.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210所示的装置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时,使斜面保持适当的坡度,金属挡片分别放在斜面底端和斜面中点,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滑下,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时通过前半段路程和通过全程的速度是否变化 图210(1)要完成实验探究,必须收集的有效测量数据有哪些?(自行设计出数据表格)(2)根据公式计算小球的速度,判断小球的速度是否变化。2. 上海磁悬浮列车试乘记16:31:44 420km/h 430km/h运行于上海郊外的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9月30日重新面向公众开始试运营。(图2-11)列车起动后,加速相当迅速。车内安装了速度计,出发后不到1分钟时速就已超过200km.之后,虽然感觉加速的速度稍有放缓,不停增长的速度计的数字则告诉人们速度仍在持续增加。到底要加速到多快呀?正这么想着,此时显示出时速的速度计数字终于停止变动(图2-12)。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身体上已经根本无法感受出时速到底有多少,只有快极了的感觉。不过,在与高速公路并列行驶过程中看到汽车迅速向后逝去时,才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时速在最大处保持近1分钟后,开始减速到200km的时速时,感觉到周围景色的流动也开始放慢。但如果看到列车近旁的话,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还是像飞一样向后滑去。就在于这种感觉中,慢慢地看到了上海的空中大门浦东国际机场。轨道全长约为30km,仅仅8分钟时间就穿越了这段距离,让人感觉只是一瞬。 加点部分的文字,使作者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根据图2-12所示,速度计上的最大速度是 km/h,若磁悬浮列车在这个速度保持近1min,则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行驶了 km。磁悬浮列车在全程运行中做 运动,请根据文中的画曲线的文字,计算出它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路程(cm)时间(s)速度 (cm/s)S中点=t中点=V中点=S全程=t全程=V全程=答案:1.(1)见右表(2)略2.(1)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或周围的景色 磁悬浮列车(2)420 km/h 7(3)变速 225 km/h12693tAD计时3D12693tAC计时2C31296计时1B3912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