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实录与评析 .pdf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58页,信息窗 2 参观饮料加工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难点: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用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和三角形图片等。学 具:铅笔、橡皮、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玩一玩 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师: 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孙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到游乐场里去看看吧!(分别出示游乐场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摩天轮、小火车、转椅、热气球、缆车、小风车。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比划出它们运动时的样子)( 二)分一分 引出平移与旋转。师:(同时出示6 个画面)刚才我们观察了6 种物体的运动,并且用手势比划出了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样子的不同,也就是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吗?先自己思考一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说分类方法)生 1:缆车、小火车、热气球的运动是一类;而风车、摩天轮、转椅是一类;分类的理由:缆车、小火车、热气球,它们都是直直的、平平的运动就把它们分为一类;风车,摩天轮、转椅都是转圆圈,所以是一类;生 2:我和上面同学的观点一致,缆车、小火车、热气球的运动是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沿直线走的,而风车、摩天轮、转椅是一类,因为它们都转圆圈。师:看来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把它们分为了两类,:像上面这种(即小火车、热气球、缆车)运动方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吗?下面的呢?(学生起名)师:数学家们把上面这种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种运动方式称为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平移和旋转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运动项目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的兴趣,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再通过分类活动区分出平移和旋转。学生在观察、比较、分类、模仿等活动中形成对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初步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一)看一看 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师:物体平移的时候是怎么运动的?生:沿直线移动(师板书:直线)师:以小火车为例 ,在平移的过程中 ,你发现小火车的形状变了吗?大小呢 ?它行驶的方向呢 ?(板书:方向)它的位置呢 ? 生:变了,它从一个地方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师:对呀,也就是它会平移一段距离(板书距离)。师:物体旋转的时候又是围绕着哪儿转的呢?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这个中心可以是一个轴或一个点。评析 :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后,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抽象出平移和旋转的本质。(二)说一说 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1.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2.出示饮料加工厂主题图,继续寻找平移、旋转现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3.出示一些物体,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平移用“”手势表示,旋转用“”表示。(1)窗户的运动(2)钟面上指针的运动(3)电梯的运动(引出当电梯从三层下降到一层时,里面的人也跟着从三层下降到一层)(4)汽车的运动(引出汽车自身的运动是平移,车轮的运动里包含着旋转现象,平移和旋转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评析: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在电梯的运动中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到,当一个物体平移时, 它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在跟着平移,从而为后面三角形的平移奠定基础。(三)做一做 在做中体验平移现象师:咱班同学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迅速的判断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下面咱来做个有关平移的小游戏,好不好?师:向左平移两步 .(学生做 ) 师:当我们向左平移两步的时候,我们的鼻子呢 ? 生:也跟着向左平移两步. 师:眼睛呢 ?耳朵呢 ? 生: 也都跟着向左平移两步. 师:也就是当我们向左平移两步的时候,我们身体各部分也跟着向左平移两步。评析 :让学生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形体语言来表示平移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平移运动方式。在学生进行平移的过程中又再次渗透当我们向左平移两步时,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都跟着向左平移两步。三、实践操作,理解新知。1.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距离。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平移,你知道吗?在数学王国里一个小三角形正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呢,咱来一齐看看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师: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生 1:小三角形向右平移了2 格。生 2:小三角形向右平移了4 格。生 3:小三角形向右平移了6 格。师:看来向右是没有问题了,向右其实告诉了我们三角形平移的方向,小三角形究竟向右平移的距离是几格呢?老师为你们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张学习纸和一个小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来实际移一移,数一数吧! (学生分组操作)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实际移给大家看一看。(学生演示得出4 格) 4格也就是三角形平移的距离是 4 格. 师:是不是以后在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时候都要将这个图形剪下来,然后实际移一移呢?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有没有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呢?小组商量一下。师:哪组同学愿意将你们组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组一:可以从上面这个点数到这个点。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可太了不起了,虽然我们移动的是整个图形,但这位同学却能够通过这个图形上其中一个点的平移来判断出整个图形的平移情况。大家看,这两个点是位于这两个图形同一位置上的两个点, 我们将位于这两个图形同一位置上的点称作一组对应点。(师适时板书:对应点)除了这组对应点,还有别的对应点吗?学生汇报。师:除了找对应点,还有别的方法吗?组 2 :可以找对应的两条边。师:这两条边可以称作什么呀?(板书:对应边)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判断出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你们知道吗?其实你们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已经非常接近了,快来看看课件演示的吧!(课件演示)师:谁来说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平移几格?(学生汇报)师小结: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先找一组对应点或对应边,然后数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几格就可以了。 评析 :教学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出现不同的看法,通过猜想形成认知冲突;再让学生用实物图形操作验证,然后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从而使学生在认识上达成一致。这一认识不仅使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距离的判断实现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面线点”的简化, 而且为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供了依据及方法的指导。这样,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认识,是一种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学处理。2.练一练。师:热带鱼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生自由汇报。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师:同学们掌握了数图形平移几格的方法,下面要增加难度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下图师: 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注意在连线的时候可以用直尺连一下。(学生独立画)师:哪位同学愿意将你的作品与大家交流一下。生 1:我将这个点向上平移了3 格,然后就顺次将其余的画出来了。金鱼图向()平移了()格画出梯形向上平移 3格后的图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生 2:我将这条边往上平移了3 格,然后画出了其余的三条边。师总结:老师的方法和你们的不一样,我是将这个图形中的一些关键点分别向上平移三格,然后将这些点连起来。(课件展示) 评析 :画平移后的图形也是整节课的一个难点,但由于前面讲到对应点、对应边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要将其中的一个点或一条边向上平移3 格。在突破此难点时分了2 步,第一步由学生尝试画, 通过展示交流出多种画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比较不同的方法的特点, 从而选择简洁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步再由老师展示方法,让学生从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去画。四、体验应用,总结所学。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平移和旋转,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和旋转的有关知识也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和精彩的动画效果呢,咱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看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确实无处不在,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评析 :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数学的美,在欣赏中体验数学的神奇,同时也将学生的数学眼光引向了更为广阔的生活情境,实现可持续性的数学学习, 进而感悟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总评:整节课孙老师的教学从生活中选取学习素材。通过大量的,又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维,在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较好的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取得圆满的成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围绕这一教学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 :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孙老师的导入部分用动态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 : 观看游乐场中的摩天轮、小火车、转椅、热气球、缆车、小风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从而形成表象 ,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 , 体现知识从生活当中来, 又回到生活当中去, 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数学学习与生活一体化。2、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 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这课中孙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用手势、用动作、用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表示平移、旋转现象, 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 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 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 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3、在难点处巧设铺垫,为学习三角形平移做好准备。如何判断一个图形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孙老师在判断电梯的运动中首次向学生渗透当电梯从三层下降到一层时,里面的人也会跟着从三层下降到一层,接着在平移的小游戏中又再次向让学生感受到当我们向左平移两步的时候,里面的人也跟着向左平移两步,从而让学生形成感知:要想判断一个图形平移几格,只需看它上面的某一个点或一条边的平移情况即可。4. 创设问题情景,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平移距离的方法。教育专家指出 : ”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当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经常会产生猜想 , 尽管有时他们的猜想显然是错误的, 但它呈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这个环节上,孙老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引导学生猜测、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出现三角形图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 有的说 4 格,有的说 2 格,有的说 6 格, 至于谁说对, 孙老师并没有马上评价,而是引导学生拿出三角形卡片,动手移一移, 得出 4 格。在学生思维高涨时, 孙老师又引导学生如果不借助于任何学具, 有没有更加简单、 快捷的方法判断出一个图形平移几格呢?有了前面的铺垫, 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找其中一个点或一条边的平移来判断整个图形平移了几格。5、学科整合 ,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新课标认为学生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 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 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同时教参中也明确指出: 在介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时, 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虽然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且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 但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对于这两种现象的判断还是不清楚的,更不能透过现象 , 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这两种运动的特点进行分类及系统的分析与学习。这要求我们教师 , 首先要唤起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的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再进一步感知、了解和区分它们不同的特点 , 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这类知识的时候, 学生非常需要一个直观、一个能够亲自参与的活动, 这样正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总之 , 孙老师整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 遵循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有意识地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