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伤寒论》笔记.doc

    • 资源ID:23864043       资源大小:177K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伤寒论》笔记.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伤寒论笔记伤寒论笔记伤寒论1. 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张机)所著的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确立。2. 被后人尊为医中之圣的医家是张仲景3. 张仲景奋发学医“乃勤求苦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4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金匮两部分,伤寒主论外感热病,兼论内伤杂病;金匮主论内伤杂病,兼论外感热病5伤寒论全书十卷,共397条,22篇,113方(实际为112方,其中有一方只有方名,没有药物)6伤寒论有两种版书,一是宋版本,二是成注本。宋版本原刻本已佚失,今有明代赵开美的复刻本,又称赵刻本。成注本是金代成无己注解的。原书杂病部分后经整理为金匮要略7伤寒论的价值一是创立了六经辨证的体系。二是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三是立法严谨,处方精湛,具有典范作用。8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如内经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所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是五种中的伤寒。如伤寒论所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9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10、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是指伤寒论的六经。11六经病证的纲领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之为病,胃肠实是也。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阙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12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13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六经辨证是辨证论治的纲领,八纲辨证是对疾病的病位、性质总的概括,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太阳、阳明、少阳即三阳,三阳病属热证、实证;(柴葛解肌汤)。太阴、少阴、厥阴即三阴,三阴病属寒证、虚证。如伤寒论所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为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为阴也;14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起着性质的传变15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有三:一是正气的强弱;二是感邪的轻重;三是治疗的当否16循经传按照六经的次序相传(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17越经传不按六经的次序而是隔经相传18直中病邪不经三阳经而直接侵入三阴经19里证出表是指病邪从三阴经的病变转为三阳经的病变20合病凡两经或三经的症证同时出现21并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称并病22两感互有表里的两经同时受邪,如少阴与太阳23坏病误治以后病情恶化,即“坏病者,即变证也。”24太阳主升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25六经病症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正:扶阳气存阴液26五个一分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白苔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存的一分血,便保一分命27四个久久病入络,久病入血,久病入肾,久病乃虚28七症一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脉弦29试述六经病的治则扶正祛邪,即扶阳气存阴液。三阳病以祛邪为主:太阳病汗法;阳明病,清法、下法;少阳病,和法。三阴病以扶正为主:太阴病,温法;少阴病,寒化扶阳抑阴,热化育阴清热;厥阴病,寒温并用30表里同病的治则一是先表后里,为常法;二是先里后表,是变法,是指里证为急,应先治里后治表;三是表里同病,治表里不去,治里表不解,应表里兼顾,敦轻敦重而治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1阳病属表证。其病理:风寒入侵,卫阳被遏,营阴凝滞,为伤寒表实证(感受寒邪);若荣卫不和,若卫强营弱,为中风表虚证(感受风邪)。其证型有:太阳表证、太阳里证两大类(太阳经证、太阳腑证)。表证(经证)为伤寒、中风、温病;里证(腑证)为蓄水证和蓄血证2太阳病本证分类一是太阳中风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二是太阳伤寒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三是表郁轻证,辛温小发其汗,桂麻各半汤(桂麻各半汤,风疹此方良)3表郁轻证表证日久,不得汗解,以发热恶寒呈阵发性为表现特点的风寒表证4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5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有余,主表证,亦主虚证6寸口定位掌后高骨是谓关,关前为阳(寸脉),关后为阴(尺脉),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上主上,中主中,下主下,浮取为阳,沉取为阴。7诊脉的要领滑寿(滑伯仁)诊家枢要云:“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举即浮取;按即沉取;寻即中取。”8太阳病的分类有三:一是中风(第2条);二是伤寒(第3条);三是温病(第6条)9太阳中风证主要脉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表虚证)10恶寒重,发热轻,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表热证;发热轻、恶风自汗,太阳中风证(表虚证)。11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湿又主脾胃虚弱。(缓者脾虚也,缓者湿盛也,缓者主虚也。)12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13紧脉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主寒、主痛、主宿食。14温病的主要特点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15 是指阵发性四肢抽搐。16 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17 辨传变与欲解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18 太阳病本证包括中风表虚证;伤寒表实证;表郁轻证。19 中风表虚证主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20 桂枝汤证(兼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21 阳浮而阴弱轻按浮取为阳,重按沉取为阴,指脉象浮缓。22 桂枝汤的功效解肌祛风,调和营卫。23 桂枝汤的病理风邪袭表,营卫不和。24 桂枝汤的注意事项有五:一是啜热粥;二是温覆衣被;三是中病即止;四是病重可昼夜服药,乃至二、三剂;五是忌生冷、油腻。25 应用桂花枝汤的体会一、本方可用于营卫不和的自汗;二、可用于汗出恶风的鼻炎;三、本方既是辛温解表剂,又是强壮脾胃的重要方剂;四、本方可用于 感冒后出现的头脑不清楚(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五、本方治疗头痛的好方剂,但风邪偏盛,可灼加祛风之药羌活。但若偏温,适当加入乌梅、五味子。26 太阳中风证汗出的机理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27 徐大椿云:“桂枝汤为驱风圣药。”28 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的证治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9 学习24条的体会一、本条提了出病重药轻,针药并用的治法;二、感冒病人可用按摩,拔罐的方式在风池、风府穴治疗。三、风池、风府乃太阳经的要络,药力不宜输通,右采用针刺的方法治之。四、反烦不解者,不要误认为是变证的烦(白虎汤证),其鉴别点:桂枝汤证仍在,只添一个烦,属病重药轻。30 太阳病,浮弱脉的证治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31 学习42条的体会一、表证汗法以后,脉浮弱持表证,宜桂枝汤,其目的不要发汗太过;二、太阳病、头痛、项强、恶寒、脉浮弱者,宜桂枝汤。告诫后人脉象变化就不要再用麻黄汤。32 发汗大小方剂比较大青龙汤发峻汗,麻黄汤发大汗,桂麻各半汤发小汗,桂枝汤发微汗。33 桂枝汤脉浮数证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34 学习本条(57)的体会主之:即非它莫属;宜,是可以先择,不是唯一的治法;半日许复烦,临床表现为烦闷不适或胸闷;桂枝汤的主脉浮,浮数不是不可以用桂枝汤;用桂枝汤治疗胸闷的前提是感冒后出现的胸闷可以治之;桂枝汤的加减:遇呕吐者加半夏,食欲不振加麦芽。35 表证治禁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36 学习本条(44)的体会有表证,不可攻下为常法;仲景告诫攻下邪气内陷是错误的治法;一般表证都见发热,不要误用牛黄解毒丸等寒凉之品;外感发热病人大多见有便秘,此时应以解表为主;既能解表,又能通便,又不引邪入里,可选用寒温条辨的升降散,(升降散内用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掺)。37 误用下法,表证仍在的治法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38 学习本条(45)的体会一般表证,误用下法,邪气内陷,若脉浮,表证仍在,仍可应用解表之法,宜桂枝汤。39 辨表里证治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40 学习本条(56条)的体会辨别表里证的关键是小便清浊与否,清者在表,浊者在里。41 表证误下,邪气未见内陷的表现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42 学习本条(15条)的体会表证误下,有气上冲,说明邪气仍在表,可用桂枝汤;心脏病气上冲胸,乃水饮所做,可用桂枝汤加桂枝或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水饮心悸尝)43 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而。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44 学习本条(53条)的体会营卫不调,既可见于外感表证,亦可见于内伤杂病的自汗;自汗由外感可引起,内伤亦可引起,外感乃风邪,内伤乃营卫不调,其病机相同,总属营卫不调;徐大椿说:“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荣卫相离,发汗使荣卫相合。”张锡驹说:“卫为阳,营为阴,阴阳贵乎和合,营卫不和,如夫妇之不调也。”桂枝汤可用于无发热恶风的自汗,不加增减。(指征:汗出不温。)45 发热汗出的病理和证治病人藏无他病,时发汗,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46 古人云:“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47 学习本条(54)的体会本病在卫而不在营;先其时发汗就是在未发热汗出以前发汗,有截断疗法的持点。尤如治疗疟疾肆作前2小时服药一样。若汗后复发汗,可出现大汗淋漓,损伤正气。48 桂枝汤禁例有五:一是表实证,不可应用:“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二是湿热内蕴者不可应用:“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喜甘故也”;三是里热证,吐脓血者不可应用:“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四是邪热内陷,不可用桂枝汤:“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五是坏病不可更行桂枝汤:“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49 辨证论治的原文“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诒之。”50 学习桂枝汤禁例的体会脉浮紧的表实证不可应用;湿热内蕴,(舌苔黄腻)不可就用;里热证的汗出,不可应用;服桂枝汤呕吐者不可应用;坏病不可应用。51 桂枝兼项背强几几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52 桂枝加葛根汤的功用解肌祛风,升津舒经。53 就用桂枝加葛根汤的体会本方以汗出恶风,项背强几几为指征;服用本方不须 粥;葛根有升提津液,舒经的作用;本方可用于汗出恶风的颈锥病54 桂枝兼喘证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55 学习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体会本方可用于汗出恶风的感冒咳嗽;本方可用于老年人咳喘;喘家可用本方。56 桂枝兼阳虚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57 应用桂枝加附子汤的体会本方可用于阳虚自汗;可用于中风表虚证兼手足逆冷者;本方可用于表证过汗,出现的恶风证候;本方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以手指关节疼痛着为佳。58 桂枝兼胸满证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59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应用体会脉促胸满的心脏病,可用桂枝去芍药汤;寒热,咳嗽桂枝去芍药加杏仁汤主之;头痛,口渴,咳嗽,恶寒,桂枝去芍药加杏仁花粉汤主之;寒邪凝滞便秘,腹胀而痛,可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大便坚,小便自利的风湿病可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60 桂枝兼营气不足身痛证(新加汤)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仲景新加汤,桂枝加参藏)61 学习新加汤的体会发汗后身疼痛属不荣则痛;脉沉迟者,如内经云:“其脉沉者,营气微也,”“迟者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本方可用于用发散药后,或祛风湿药后,疼痛加重者;本方可用于产后或人流后关节疼痛;心下痞硬,少腹无力的用泻下药仍大便秘结,可用本方62 归芪建中汤与新加汤的临证鉴别二者均用于不荣则痛的产后或人流后的关节疼痛。所不同的:归芪建中汤是以手足夏季热、冬季凉或兼有面色恍白,胃脘疼痛为指证。无汗后疼痛加重;新加汤是以发汗后疼痛加重为指证或用祛风湿药止痛反而加重63 伤寒表实证(伤寒八证、麻黄八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64 伤寒表实证的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65 学习本条(35)的体会柯韵伯说:“太阳主筋,诸筋者,皆属于节,故骨节疼痛”;过腰部的经脉有五:冲、任、督、带、足太阳膀胱经,故腰痛,同时应明白经期带多腰痛的原理;服麻黄汤不须 粥;本方是辛5发汗峻剂,发大汗,临证应用不可太过,以防损伤正气66 关于脉象不同用麻黄汤一是“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二是“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67 学习51、52的体会麻黄汤不一定非脉浮静,脉浮而数者均可应用;麻黄汤的禁忌脉象脉细数;应用麻黄汤一定是八证,关键是无汗。用量以6g为佳,甘草3g。若胃气虚弱,可加生姜三片,大枣两枚68 服麻黄汤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69 目瞑闭目懒睁,不喜强光刺激70 学习本条(46)的体会服麻黄汤后,出现鼻衄乃以衄代汗,俗称红汗,切不可用冷水敷头部;本方用于风疹块;风寒表证,出现衄血是治愈的现象,如47条云:“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只要有表实证,不管是出血与否,均可用麻黄汤。如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71 太阳阳明合病,太阳为主的治法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72 学习本条(36)的体会医宗金鉴说:“太阳阳明合病,下利不呕者,是里气实不受邪也,若喘而胸满,是表邪盛气雍于肺间也。邪在高分之表,非结胸也,故不可下,以麻黄汤发表通肺,喘满自愈矣。”伤寒九十论云:“太阳阳明合并证。仲景法中有三证,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呕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满者,麻黄汤也,治以麻黄汤,得汗而解。”73 麻黄汤禁例是“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是“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是“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痣。”是“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睁?,不得眠。”是“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而振”是“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与粮丸”是“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是“脉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74学习麻黄汤禁例的体会咽喉乃三阴经所过之处,如张锡驹说:“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皆三阴经脉所循之处也,三阴精血虚少,不能上滋于咽喉,故“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淋家表现的症状很像感冒,不要当感冒去处理;疮家,虽身疼痛,属不荣则痛,故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乃“血汗同源”之故;亡血家不可发汗,如针经(灵枢)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亡血发汗则阴阳俱虚,故寒栗而振摇”。阴虚有热不可发汗;阳虚胃寒不可发汗;气血俱虚不可发汗,如长路玉说:“尺中脉迟,不可用麻黄汤发汗,当频与小建中和之。(老师用归芪建中汤)75 寒兼项背强几几证(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76 应用葛根汤的体会本方可用于牛皮癣,以头部为甚(头部乃上半身牛皮癣)葛根用量一般在60g左右;本方可用天治疗肩周炎;葛根汤方麻黄剂量不宜过大,一般以6g为佳,一般小于桂枝剂量。77 太阳与伤寒兼呕利证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不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不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78 学习(32、33)的体会太阳与阳明合病,表邪入里,邪犯肠胃,见下利,内迫阳明,胃气上逆见呕吐,下利呕其病机相同,均是表邪入里,正如陈无己所说:“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太阳阳明合物,泄泻者,葛根汤主之,不必再加止泻药物。因为“表解里自和”。再说葛根有解表兼解表升津止利之功。79 太阳伤寒兼里热证(大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80 大青龙汤的禁忌证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劂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81 大青龙汤的病理风寒束表,里有郁热。82 大青龙汤的证型表寒里热,表里俱实。(寒包火)83 大青龙汤的功效辛温解表,兼清里热。84 太阳伤寒兼风湿证治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阳证者,大青龙汤发之。85 学习大青龙汤证的体会应用本方以不汗出而烦躁为指征;本方以表寒里热(寒包火)为特点;本方麻黄花18g,生石膏15g,桂枝6g,甘草6g,生姜三片,大枣五枚,生在发汗,兼除里热,尤如龙升雨降。本方不宜久服,因发峻汗,以防损伤阳气。胸中烦躁,自觉屋隘莫能客,脉洪大可用大青龙汤加天花粉主之;头痛如噼,身如被杖,烦躁无汗,目赤口干,可用大青龙汤加竹叶治之;本方可用天风湿病;老年人用本方剂量一定要小。86 太阳伤寒兼水饮证治(小青龙汤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微,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87 小青龙汤疗效判断指征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喝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88 应用小青龙汤的体会本方应用的指针是表寒内饮,即胃脘痞满,咳嗽气喘,即可应用;应用本方剂量尤为重要,以3g为佳,细辛1.5g;因本方所致症状有干呕,口渴,下利,小便不利等,都是由于水饮阻滞所致,不必再加止渴利尿的药物;古人云:渴与不渴可辨里证之寒热;虚实之辨见,故“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暑天水浴而致咳,遇寒加剧,小青龙汤主之,三拗汤亦主之;夏季多衣,背恶寒,咳吐稀痰,小青龙汤治标,都气丸治本。89 应用桂麻各半汤的体会本方临证用于治疗风疹块,见面红,身痒;本方剂量麻黄汤与桂枝汤的比例是1:1,不是麻黄汤的一半,桂枝汤的一半,而是取麻黄汤1/3量,桂枝汤1/3量的合方。90 应用桂二麻一汤的体会本方可用于恶寒发热,形似疟,一日二发;本方可用于恶寒振栗,头痛腰痛,咳嗽痰少,舌苔白厚而滑,脉浮紧,先予桂二麻一汤,药后寒热已除,但少腹拘急,食欲不振,改用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藏,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冷服之瘥)91 应用桂枝二越婢一的体会本方是桂枝汤与越婢汤2:1剂量的合方;风水:发病急,来势猛,水肿先从头面、眼睑开始,然后遍及全身,以腰以上肿甚为特点(风、实、肺);阴水:发病缓,来势徐,水肿先从足面开始,然后遍及全身,以身以下肿甚为特点(虚、脾、肾);桂二越婢一汤用于治疗风水(阳水),以风邪偏甚者为佳。92 内经去: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是以脉涩,知阳气拥郁而汗出不彻。93 辨虚证实证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94 学习本条(10)体会尤在泾说:“汗出而恶寒者,阳不足而为虚也,为芍药甘草附子治之是已;汗出而不恶寒但热者,邪入里而成实也,然不可以峻攻,但与调胃承气和其胃气而已。”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气主煦之,血主濡之。95 辨寒热真假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塞在皮肤,热在骨髓也。96 表里先后的治则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四逆汤中姜附草,三阴厥逆太阳沉)97 栀子豉汤证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98 心中懊 指心里烦郁特甚,使人有无可奈何之感。99 虚烦证候名称,烦者热也,烦者心烦也;虚,非指正气之虚,乃是与有形之实邪相对而言。虚烦,虽无实邪,但却有火热之郁,故又可称为“郁烦”。100 麻杏石甘汤证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热喘麻杏石甘汤,肺热咳嘣此方良)101 学习麻杏石甘汤的体会本证汗出而喘,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处汗出是热迫津液外泄,故不可用桂枝汤;汗出用麻黄的机理是重在宣肺,配石膏乃麻黄一倍,以制其辛温之性,转为凉清热,但里热炽盛,一可以制约麻黄辛温,二可清热。102 白虎加人参汤证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03 学习本条的体会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有用桂枝汤治之,有用白虎加人参汤治之,其鉴别点看是否有四大一黄症;四大一黄症:大汗、大热、大渴、脉洪大;白虎加人参汤加天花粉可治疗糖尿病。104 里热下利证(葛根芩连汤证)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105 表邪未解,又有里热下利。(协热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安康)106 葛根汤与葛根芩连汤的鉴别二者都是太阳阳明合病,均治下利,葛根汤以表实证为主,辨证关键在于无汗,使表解里自和;葛根芩连汤是以里热为主,关键在于汗出。107 应用葛根芩连汤的体会用于热痢(下痢不爽,肛门灼热,脉濡数);可用于既有表证,又有泄泻的病证;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可用于小儿中毒性肠炎。108 心阳虚证有四个方证:一是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的心悸证):有补益心阳的功效,“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二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心阳虚烦躁证),有补益心阳,镇潜安神的功效。“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三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亡心阳惊狂证):有补益心阳,镇惊安神的功效:“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四是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奔豚证):有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功效:“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109 火逆因火而致逆,即误用火疗而发生的变证。110 奔豚为证候名,是以小猪的奔突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急起直冲胸咽,发作憋闷欲死,痛苦异常,时发时止的证候。111 学习桂枝甘草汤的体会本方是治疗心阳虚的轻证,以心下悸欲得按者为指证;本方桂枝18g,甘草9g顿服;古人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说。112 学习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体会本方可用于心阳不足引起的烦躁失眠,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阳虚出现烦躁。113 学习桂枝加桂汤的体会桂枝加桂汤的剂量:桂枝15g、白芍10g、生姜三片、大枣12枚、甘草6g;本方可用于气从少腹冲至心的心悸;本方可用于风湿病,有下肢发凉,继而全身,多见舌质胖嫩,苔白滑。据此意,桂枝加桂是肉桂、桂枝之争,创立了推气散,其组成为桂枝、肉桂、片姜黄、甘草;若脾阳虚微甚者,加丁香,若兼有泄泻者,将不换金正气散合入。(平胃散+藿香、半夏) 平胃苍术陈朴草,燥湿健脾疗效好,加入藿香与半夏,汤名不换正气散)。114 阳虚兼水气证(苓桂甘枣汤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甘枣汤证主之115 苓桂甘枣汤的功用温通心阳,化气行水116 应用苓桂甘枣汤的体会本方一般多配伍在它方应用,如柴平汤合苓桂术甘汤就蕴含着苓桂甘枣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党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平胃苍术陈朴草,燥湿健脾疗效好。)本方可用于冠心病,即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117 苓桂术甘汤证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118 金匮云:“脉得诸沉,当责有水”119 金匮云:“病痰饮者,当以闻药和之”120 应用苓桂术甘汤的体会本方以胃脘痞满,逆气上冲,眩晕为指征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苓桂术甘汤主之本方多与柴平汤配合应用背部如掌大发热,亦可应用。121 厚姜甘半参汤证发汗后,腹胀满,厚姜甘半汤主之。(厚姜甘半汤党参汤,脾虚气滞腹胀康)122 应用厚姜甘半参汤的体会本方用于虚寒腹胀,效果甚佳;虚寒腹胀的指征;金匮云:“病腹满者,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本方可用于术后排气不畅,本方蕴含在柴平汤中123 小建中汤证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24 小建中汤的配伍特点本方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具有调脾胃,和阴阳,补营血之功效,外和营卫,内益气血,安内以攘外,有表里兼顾之妙125 应用小建中汤的体会本方是治疗虚劳的主方;虚劳,气血阴阳均虚,补气有碍于补血、补阴;补血有碍于补气;补阴有碍于补阳;补阳有碍于补阴;就在泾的观点,应当建中为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得复,阴阳气血得补。“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即有呕吐者,不宜应用。宗内经胃气出于中焦之所,本方可用于胃肠性感冒。126 桂枝人参汤证(脾虚蒹表证)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27 协热而利协者,合也、同也。热者,指表热不去而下利也。128 桂枝人参汤的功用温中解表129 应用桂枝人参汤的体会本方即理中汤加桂枝本方可用于脾胃虚寒的泄泻而兼有轻度的表证(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甚,或加附子总扶阳)。130 真武汤证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131 身润动身体筋肉跳动。132 振振欲擗地即身体振颤,站立不稳,而欲仆倒在地。133 身润动的机理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虚不能温养筋脉,故身润动(即筋肉跳动)134 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的区别二者均属阳虚水停,但真武汤重点在肾,病势重,有少阴阳虚证;苓桂术甘汤证,重点在心脾,病势轻,以水气上冲为主。135 心阴阳两虚证治(炙甘草汤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36 应用炙甘草汤的体会本方可用于早搏本方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腕关节疼痛为主。137 太阳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138 水逆证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139 水逆是蓄水重证的一种表现,可见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140 学习蓄水证的体会口渴不一定是阴虚,水饮阻滞的口渴用无苓散主之。津液损伤的口渴,不可大口饮水,应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风湿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者汗之,内湿者利之,可用胃苓汤主之。141 蓄水证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加之好)。142 蓄水证与蓄血证的区别蓄水证外邪随经入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蓄血证热入下焦血分,邪热与瘀血互结;小便不利者为蓄水;小便自利者为蓄血。143 结胸证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44 藏结证侯名,其证与结胸相似,但病变性质不同,是脏气蓄衰,阴寒凝结的一种病证。145 大陷胸汤证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大陷胸汤硝遂黄,泻热逐水破结良)。146 结胸三证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147 结胸证的禁忌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48 小陷胸汤证(小结胸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周)149 应用小陷胸汤的体会本方应用指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或滑;本方可用于胃脘疼痛;本方合小柴胡汤可用于冠心病,心肌炎,名曰小柴胡加瓜蒌汤。150 痞证自觉心下痞塞的一类病证,以胃脘部痞满阻塞为主症151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2 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体会本方用于热痞;后世在本方的基础上加黄芩,又名三黄泻心汤153 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4 应用附子泻心汤的体会本方用于热痞兼阳虚证,即里热外寒。应用本方应煎一小时,附子有毒155 半夏泻心汤证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下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6 应用半夏泻心汤的体会本方应用的指征,满而不痛,此为痞;本方可用于腹泻,尤其是寒热错杂的泄泻,以热多寒少为主本方可用于慢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可加枳实10g.157 生姜泻心汤证-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8 干噫、食臭噫同嗳,干噫、食臭即嗳气有食物气味159 古人云:“噫者,饱食之气,即嗳气也。”160 应用生姜泻心汤的体会本方以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指证;可用于急性胃肠炎。161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临证应用区别半夏泻心汤以胃脘痞满,下利呕吐为指证;生姜泻心汤以腹中雷鸣下利为指征;甘草泻心汤以下利、干呕、心烦为指征;三者同属寒热错杂之痞证,以呕、利痞为特点;大黄黄连泻心汤用于热痞;附子泻心汤用于里热外寒兼表阳虚的痞证。162 水痞证治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63 学习本条的体会口渴、小便不利,不要认为是阴虚和津伤,乃水饮阻滞,津液不能上承之过。水痞可用胃苓汤,附桂理中五苓汤。164 痰气痞的证治(旋复代赭汤证)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165 应用旋复代赭汤的体会本方可用于嗳气,亦可用于呕吐,还可用于呃逆;本方应用的指征以噫气不出为特点。166 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67 应用黄连汤的体会所谓“胸中有热”,临证即指牙痛,咽喉疼痛,口疮,口苦等上部热象。所谓“胃中有邪”,是指胃脘部的疼痛;本方可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改用进退黄连汤。168 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二者虽反一药之差,但主治各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痞证,以呕吐、泄泻为主,寒药多于温药;黄连汤主治腹中痛,欲呕吐,重用黄连加桂枝,以温药多于凉药为主,即寒多热少,黄连汤;热多寒少,半夏泻心汤。169 阴虚证忌用灸法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170 学习火逆证116条的体会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不是单纯的指用灸法,而是指阴虚的病人慎用温热药物,否则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二1 阳明病属里实热证;其病理为外邪入里化热,胃热伤津;证型有:阳明热证(阳明经证)。阳明实证(阳明腑证)。阳明经证以四大一黄证为主要表现,代表方:白虎汤。阳明腑证以痞、满、燥、实、坚为主要表现,代表方:大承气汤。2 阳明病的成因阳明病由太阳病转属而来的,叫“太阳阳明”;由少阳病转变而来的,叫“少阳阳明”;素体阳盛,感受外邪,出现的阳明实热证,叫“正阳阳明”;此外,三阴病转成阳明

    注意事项

    本文(《伤寒论》笔记.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